阳高羊肉汤从哪里来?
阳高人吃羊杂汤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阳高地区居住着胡林、娄烦等少数民族,他们靠放牧和打猎为生。公元前3世纪,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张自己的领土,在中原农业生产传到这里之前,建了云中、雁门和戴军。但在实际耕作中,赵武灵王发现阳高气候干燥、寒冷、多风,土地贫瘠。很多农作物不适合种植,但是牧草很旺盛,所以他主张发展畜牧业。羊是人们饲养的主要牲畜,所以羊肉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
当时的阳高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吃羊肉的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只吃羊肉,把羊都扔到水里。而汉族人生活简朴,认为把羊扔到水里很可惜。因此,他们在吃羊肉后,也要将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羊血洗净,煮熟切碎,与葱、蒜、姜、胡椒、盐等调料同煮,做成汤。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叫羊杂。后世越来越精致,羊杂汤里加入了当地特产山药粉条。粉条吃起来硬邦邦的,摇摇晃晃的,羊杂嚼起来又辣又香。两者合起来就像锦上添花,所以叫羊杂汤面。
羊杂汤面肉质好,油而不腻,醇香可口,出锅时热气腾腾,吃到肚子里很好吃。它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放松身体的功效,是一种较好的保健食品,就像Xi安的“汤中羊肉”和太原的“清和园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