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青”,它的由来是什么?
知青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文革”期间,中学毕业后分配到农村、插队落户、再教育贫下中农的初高中青年学生。它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现象。这一时期,来自城镇、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被分配到边境省(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场和农村。
知青,由于大多来自大中城市和内地,具有一定的文化,他们的到来不仅给农村带来了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为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也对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知青思想活跃,勤劳刻苦,思维敏捷,善于吸收知识和营养,敢想、敢说、敢干,充满了青春活力,与边疆各族人民和农垦职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过艰苦的训练,他们中的一大批人通过锻炼迅速成长。这一时期,广大知青在农村逗留期间,用饱满的青春热血写下了无数感人的篇章,创造了具有特定历史条件的“知青文化”。
不同时期“知青文化”的主流特征;
1.“老三”为主要代表
2.以回忆录为主旋律
3.强烈的批判性和社会性。
4.建设性,体现教育和公益的价值。
5.热情而理性
6.知青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