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濑天香的历史演变
宋代洪濑街设有树德古铺。树德寺,原名树珠寺,始建于北宋。据树德寺碑文记载,南宋末年(1279),元军入侵,京都临安失陷。宋朝少主赵敏在忠臣张士杰、卢秀福的保护下南下福建,途经泉州(因泉知府蒲守庚已贬元),转而鸿瑟,以树德寺为临时行宫。因此,红色被称为“黄金城”。元朝时,洪濑附近的西夏村建有石豹宫。
从宋代到明代,尤其是明代(1368 ~ 1644),洪濑镇及其周边地区修建了大量寺庙,如杨梅山的雪峰寺(宋代)、西林村南部的本观音寺(1578)、卢晓的观音宫、水围宫等。普玄宫、浮山成人殿、乔峰观音宫、陈厝塔山寺、巴特康达仁宫、杨梅大唐宫、静安宫、涧西宫、三林霞美水围宫、韦偃祖师宫、杨婷水围宫等一大批寺庙的兴建,说明此时洪濑的经济相对繁荣。
据《泉州府志》记载,明朝嘉靖初年,南安有两万八千人。南安县志记载,南安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有4.98万人。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口逐渐减少到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不足三万(28600)。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只有24000人。从宋到清,南安有8个乡,31里,洪濑分布在4个乡,6里。宋代人口约7000人,街道人口约1000人(据了解,民国时期街道有5000多条)。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兵变、疾病等。随着宗教活动的增多,群众在一年中的春天举行春节活动以祈求繁荣、和平和幸福是很自然的。由此推算,洪濑天香最早应该是在宋以后、明(元)以前的时期,但应该是在明代盛行。
据了解,洪濑周边村庄举行天香的时间要早于城镇。农历正月初四,一般要举行接神仪式(农历12月23日是送神日)。天象最早的一天只能是农历正月初五。比如西林的村官田祥,就选择了带“布贝”的日期。2005年是正月初五(2006年是初六),富林村的厝仔是初七,西林村的天佑园是初八,刘巧村是初九,富林村的富源、八田村、唐晨、楼仔是初十。
建在唐僖宗的关胜寺,最初是以关公的“忠孝节义”为蓝本,选择在寂地建龛亭,前有双甲山,后有东溪河,视关公为洪濑乡的保护者。从宋至清,洪濑分布在唐安乡第21都、崇化乡第4都尊角李和灵感李第5都、德角乡第6都、怀德乡丰年李第19都,其中洪濑镇为第19都。全乡按宫庙所在地分为四个区,关圣庙所在地为蓬莱,主人为关公。其他三个地方是康宫(树德寺),福清(卫玠宫)和后羿宫。举办天香街行走的时间一般在2月初至2月中旬,顺序是蓬莱,康公次之,另外两个地方不固定。
天香踩街的仪式是:由“佛头”(中国从事宗教活动的人)主持,组织群众抬着佛轿子(轿子里放一尊佛,挡住环境)周游列国,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拜“果”或“三祭”。群众乘车或徒步坚守彩旗,有的甚至雇佣“阵头”巡逻。* * * *队,一路上敲锣打鼓,吹笙,放枪,放鞭炮。它绵延数英里,非常壮观。
天香踩街反映了洪濑人在每年春耕春播前祈求风调雨顺、民乐丰沛的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城镇周边的街道上踩,类似于在农村的街道上踩。主要区别在于:康公靖踩街时组织龙哥、水车亭、川哥、铁枝亭参加,后者组织龙哥参加踩街。
“妆亭”是天香踩街在洪濑镇的一项重大活动。其习俗源于元代闽南民间的草台“蜈蚣戏”(已失传)。它聚集了全村的人力和物力来庆祝节日,这成为人民解决矛盾和促进邻里交流与和谐的最佳途径。“梳妆台”是指一个由两条绑着铁条的长凳组成的小舞台,由一个强壮的成年人抬着(几个人轮流代替肩膀袖手旁观)。各家各户坐在上面,把七八岁的孩子打扮成“状元游行”、“陈三五娘”、“桃花渡”、“石九农”、“范坡农”、“骑骡子走亲戚”、“三仙过海”、“关公二嫂”。活动开始后,每个家庭的两个成年人把坐在长凳上的男孩和女孩举起来,排成一长串走在街上。坐在龙亭上的孩子,被人抬着,粉雕着,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这些孩子,有的打扮成高傲的小骑士,有的打扮成妩媚的小公主,有的打扮成国王王子,有的打扮成高傲的王公大臣,共同演绎了“八仙过海”、“水过金山”的传奇故事。
走在街上抬亭子一般都是边说边唱,音乐一般根据播放的故事配上南音或民间曲调。
作家许地山曾在《梵天戏的风格及其在汉剧中的点点滴滴》一文中写道:“宋代的讶鼓在福建漳州、泉州之间的‘鹦哥’还存在,但实际上可能是讶鼓的变调。.....这和宋人的肉傀儡挺像的。”“在印度,有节日盛装的习俗,梵文称之为‘惊醉醉罗’,声音接近惊醉鼓和迎宾亭。”(注:1925 12,写于英国牛津大学印度学院)莆田、泉州、漳州在宋代都有击鼓的艺术形式,南宋诗人刘克庄曾写诗:“击鼓自柳影传”。泉州的布袋戏调里有“大鼓”,泉州的弦管里也有“大鼓”曲牌。朱曾将惊鼓定义为“舞队”,《朱类》曰:“舞惊鼓者,有男有女,有僧,有杂色。”好像是一个变相的团队。
铁枝亭一个单一的彩色亭子叫铁枝亭,表演者由预先安装的铁脚手架高高竖起,甚至可以几个人连在一起。
过去洪濑遍布着东西河岸边的水车磨,靠着溪水的冲力把粮食和粉末磨出来。有一年正月十六,我在村里旅游的时候,有人提议按照莲花阁的形式,模仿水磨的造型,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这种流传至今的民间踩街队。水车亭的整体骨架类似于生活中的水车。车轮的腰部是一对车杠,出门接客人时由四个壮汉扛着(现在装在车上)。车杠的中点是一对轴,轴里套着一个直径2米的圆轮,像一个圆形水车;轮圈用四根竹竿分成八等份,每隔一段距离用链条挂四个秋千形的木箱或小椅子。在圆轮外围用木条和竹条搭起一个床架帐篷,不仅可以遮阳挡雨,还可以用灯光装饰框架。整个亭棚就像一个彩色的彩车。水车亭的四个木盒或小椅子里,分别坐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扮成陈三五娘、西游记等故事人物,圆轮沿轴缓缓转动,边唱边转向男孩。亭棚下的鼓乐队演奏起来,上下呼应。上街时,龙旗彩旗引领,大锣大鼓开道,“四管”“八管”伴阵。队伍浩浩荡荡,声势相当大。
龙亭又称“亭队”、“蜈蚣亭”、“凤阁”。“龙亭”表演不同于一般的“五彩亭”,一般由几十块到几十块木板组成。每块板长1.5 m至2 m,宽40 cm,称为“亭棚”;每个“亭棚”由活动榫连接,连成一串,可以灵活转动。此外,一根长度超过亭棚宽度的木棍交叉在榫眼处,用作肩部。亭子棚用五颜六色的装饰品装饰着,上面还安装了一个高凳。每个高凳上坐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最常见的有《昭君出塞》、《水浒传》、《陈三与五娘》等。演出时,两组人轮流抬线,而坐在高凳上的儿童角则拿着各种乐器和道具,做出各种人物,一路拍摄、表演。因相互连接,曲折蜿蜒,形似蜈蚣,故称“蜈蚣亭”。洪濑上街用的“亭队”,头尾也有龙头、龙尾或凤头,凤尾的“亭队”也叫“龙亭”或“凤亭”。后来,龙哥广泛流传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和台湾省、金门等县区。
为什么有人背着龙亭上街踩?这主要从人们崇拜的图腾说起。据调查,在古代人类氏族社会,每个氏族都以一种动物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如鹿、马、蛇等。由于氏族合并,其中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落最为强大。洪濑的先民多为古代闽越人,他们崇拜蛇图腾,视蛇为祖先,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南安狮山还有蛇王庙。后来图腾逐渐变化,融合成传说中的龙的形象,相传能乘云而上,兴风作浪,降伏万物;龙是各种图腾的组合,比如龙的头是牛头,龙的角是鹿角,龙是蛇,龙的鳞片是鱼鳞,龙的脚是鸡爪。龙的形象已经成为团结、进步和奋斗的象征。龙的形象随处可见,如皇帝的长袍、龙椅、圆柱上的雕龙、寺庙屋顶上的雕龙...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古代的许多民间节日中,有“龙抬头”节(指农历二月初二)。四都岭口土地宫庙之地,因其善良,庇护一方百姓,而受到人们的尊敬。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陵口土地爷的生日,也是中国传统的“龙抬头”的节日。于是,四都村民把农历二月初二作为纪念活动的节日,并在陵口地公庙上香,祈求地公保佑。于是乎,洪濑天香康宫、后羿宫一上街,就出现了随身携带的龙亭(又名蜈蚣亭),表示希望年年风调雨顺,人民平安健康;也希望人们像沉睡的巨龙一样醒来,人们团结起来,积极向上,努力工作,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洪濑龙哥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地方文化深受群众喜爱。自明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一种传统的街头表演。自2001以来,洪濑龙哥多次参加泉州、南安市政府举办的民俗踩街活动。2002年元宵节期间,洪濑龙哥以“金阁迎宾货”为名,参加中国闽文化节和中国泉州“海斯”文化节,获得泉州市一等奖。在2003年泉州元宵节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其他领导人观看了他的表演。2006年5月27日,参加中国闽台边境博物馆开馆活动。2006年3月12日至3月15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摄制组与厦门华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赴洪濑采风天香民俗,将改编成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福建等各级电视、新闻媒体对洪濑龙哥的活动进行了报道,对洪濑龙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相信,在众多热心本土文化的有志之士的关怀下,洪濑龙歌有望成为未来洪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吸引力的节目(撰写本文时,得知南安市杜英镇的花灯绘制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黄荣洲,南安市政协委员、文史委员,《洪濑镇志》主编)
每年农历二月,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家兴旺、人民平安,南安洪濑镇五界的人们都会举行走街串巷的活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活动期间,来自四个乡镇和巴厘岛的人们前来观看这项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活动。
蜈蚣亭、铁枝亭、伞亭、舞龙、南音等街队非常热闹隆重。蜈蚣亭、铁枝亭、伞亭、舞龙、南音、吹鼓队、捶胸队、骑兵队、百姓队等队伍踩街,十分热闹壮观。孩子们打扮成各种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洪濑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晋江东江中游。晋江东江至洪濑时,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西虹有落花流水之势,故名“洪濑”。红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田亮督三年(公元504年),梁武帝萧炎设立南安县余丰洲,与县城相邻的洪濑因水陆交通便利,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镇。
关帝是商业之神,商业看重忠诚。每年开春后,关帝都会出来巡游。据说宋代的洪濑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之地,洪濑天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3月10日,2月11日,农历新年巡视正式开始的时间是3月11日,也就是农历新年的2月12日,但在此之前,巡视组会“热身”,营造一些氛围。晚上7点,街上锣鼓喧天。领头的是一辆小卡车,挂满了彩灯,前面插着旗子。它缓缓而来,后面跟着锣鼓队队员,边走边打,一路上鞭炮齐鸣,队伍沿着洪濑主街游行,仿佛预示着明天更精彩的一幕。
3月11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凌晨三点后,人们零零星星地来朝拜。
上午八点半,“关平巡”开始,这支队伍叫“关平探路”,下午带领“关帝巡”。游行队伍集中在新红南街到莱州宫口。游行队伍前面是“肃静”“回避”八个大字,后面是彩旗和雨伞。关平坐在马上,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袍,威风凛凛,后面跟着一群人。上午,游行队伍从莱州宫口出发,在中国的一些大街小巷走了一圈,最后回到莱州宫。整个仪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关帝游从中午12: 30开始,蓬莱游从天香佛游开始。从莱州宫口溪附近的新车路出发,近百辆汽车和摩托车队开道,车前都挂满了彩旗和红花。车都是本地的,说明洪濑经济发达,而摩托车队多由年轻人组成,神气活现,动作敏捷,每辆摩托车后面插一两个彩旗,最是热闹。
每当有一些大型的民间集体活动,都是大人的节日,尤其是那些孩子!比较有特色的是骑兵。所有大约七八岁的男孩和女孩马上就坐。有的打扮成高傲的小骑士,有的打扮成高傲的王子或大臣,或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或水浒传中的英雄。《红楼梦》里有的姑娘打扮成美女,有的打扮成昭君。只见她穿着白色的丝绸,头上围着白色的围巾,打着黄色的伞,引来众人的艳羡。还有韩剧《大长今》的主角等等!这些孩子都骑在马背上,100多匹马组成庞大的骑兵,伴随着鞭炮声,沿街驰过。
然后是地方花车,地方主事,地方板车馆,火公婆队16人,树德经主事队,骑兵队,泉州捶胸队20人,建兴寺主事队,骑兵队16人,泉州宫车鼓女19人,骑兵队,主事队,骑兵队65438人。骑兵,八大名将“默”“避”,地方宣传10,骑马服从忠义,两边大锣扫路,八大太监,关帝的伞,周将军,土地公。队伍有5000米长。
当游行队伍最后回到莱州宫时,有一个“冲宫”的仪式,即关帝、屠公巡视全境,即将回宫时,不能像出发、巡视境内时那样缓慢行进,而是有一个“冲”。关帝和土公行进到离宫门100多米的时候,特意派人把从路两边路边围观的人群驱散,让他们登场。七八个背着关帝侯的小伙子,脚撑地跑着,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周围的人也大声喊着给他们加油。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大家把神抬入宫中,请神到宝座上。关帝之后,土地爷“冲宫”比较特殊。土地爷在诸神的族谱中,体型和本尊相对较小,但也是与人关系最密切、最密切的。扛着它的小伙子必须一边跑一边用力摇晃“轿子”。据说这样可以让地公高兴,保佑全国风调雨顺,平安无事。
农历3月12日,2月13日,今日举行树德经天香。一般巡逻的队伍和时间都和昨天差不多,只是路线不同。
树德境与蓬莱境不同,树德境主要祭祀观音菩萨。队伍里有个船亭,风景很美。船亭下面是一个带轮子的木架,上面是一艘画得很漂亮的船。孩子们站在船上,和队伍一起游行。长船被连接在一起,一起游行。场面非常壮观。龙哥被人抬着,孩子坐在上面,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前面,有一个巨大的水龙头,张牙舞爪,非常嚣张,有几十米长。都说龙哥在红色天香活动历史悠久,经久不衰。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殊的崇拜。“二月二日,龙抬头”。春天来了,举行这样的仪式也是为了祈求龙族能风调雨顺保一方,消灾解难。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游行才回到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