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创造了历史?

摘要:“历史的终结”是根据资本和文化的内在逻辑对现实社会历史的一种主观设定,它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界限,迫切需要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中得到启示。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马克思得出了市民社会必须被克服的逻辑结论。战胜市民社会的过程,也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在典型意义上使整个历史在逻辑上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 * *资本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种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质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着内在联系。三形态理论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和解放程度,这就决定了人的解放理论也具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过程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其实是同一个过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取向中,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之路,这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创造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解放、人的解放、社会形态18世纪启蒙思想所开创的“现代性方案”在特定意义上也可视为一种解放方式,但由于资本主义理性本身的历史规定性和资产阶级狭隘的阶级性,决定了这种文化视野中解放的历史限度和历史局限性。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并没有突破这一历史极限,因为区域性的个体已经被经验丰富的个体所取代。所谓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具有普遍意义。除了建立在这种普遍性基础上的社会,似乎不存在需要进化的更高社会形态的“历史终结”。只是意识形态阶级狭隘的表现,是按照资本的内在逻辑和文化逻辑对现实社会历史的主观设定。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掘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以反思当前人类的生存困境和技术理性泛滥导致的日益严重的人性异化,彻底消除“平等剥削劳动是资本首要人权”的规律。在马克思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论体系中,人的解放之韵思想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核心思想。作为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也贯穿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人的解放过程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迫切需要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得启示。①《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338页。1.市民社会: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事实上,从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框架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具有深刻的同一性。把握这一同一性,对于人类解放理论和社会形态理论都是理解的深化和意义的提升。在这里,同一性视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原则。但这种内在逻辑的建立,必须从一个更基本的逻辑起点出发,这就是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标志是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来研究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并得出与黑格尔相反的结论——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这一结论的集中表达构成了《论犹太人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