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
节日名称
端午节“龙舟节”最早出现在西晋地方志中:“仲夏端午亦称五月五日,与夏季的至日相同。”段,古汉语有始、初之意,称为“端午”,即“第五日”。《说文解字》载:“段也是万物诞生之题”,意思是段的意思是开始,所以五月初五称为“端午”。《燕京岁时年谱》载:“五月初五为五月,‘段’字音译亦盖戳。”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头几天分别称为首尾相连。《岁时广济》一书说:“史静城内风尘之人,以五月初一为首尾,初二为首尾,偶数五为首尾。”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五月是“午”月,午时是“晴天”,所以端午节在农村也叫端阳。端午节已经演变了几千年。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对龙图腾的崇拜。仲夏端午那天,黑龙住了七夜,就在中天南边,位置很好。
节日文化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崇武节、天中节等。,是一个集祭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饮食为一体的民间节日。端午节源于对自然现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龙舟节演变而来。仲夏端午,黑龙在南中度过七夜,是全年最“正”的位置,正如《易经》第五首诗:“飞龙在天”。端午节是一个“龙在天上飞”的吉祥日子,龙和龙舟文化一直贯穿着端午节的传承历史。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和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
历史渊源
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古代原始信仰、祭祀、天象、历法等人文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在古人选择吉日祭祀以答谢天地之神、祖先之恩的活动中形成的。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了古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礼乐文明的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改进和传播的过程。古代南北风俗不同,现存文献中很少记载先秦时期端午节的活动,无法直接考证其起源。据有关端午节的文字记载,“龙舟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的地方习俗中,但端午节的习俗早已有之,赛龙舟的习俗也早已有之。
节日食品
粽子赞:古称“角书”,有真实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金周地方风俗的记载。并有序传播。粽子的形状和品种很多,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长条形等。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节日意义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庆祝端午节。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开始,它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节日。
节日传奇
古代百越人有连续纹身的习俗。他们认为他们是龙的后代,他们住在水边。古代百越人在端午节祭祀他们的龙族祖先。后来因为秦始皇治国,古百越人大部分都和汉人融合了。因此,端午节成了汉族人的传统节日。时至今日,端午节的传承已经逐渐失去了祖先崇拜仪式的传承,在时代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在端午节的意义在不同的来源神话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纪念名人
1,端午节的传说——纪念屈原,最著名的是楚国士大夫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主张联齐抗秦,但他的政治主张遭到当时贵族子弟的强烈反对,于是等大臣写了一封弹劾屈原的推荐信,于是屈原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今天的湖南地区。他在流放期间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比如《离骚》、《田文》、《九歌》,这些都是我们小学课本上学到的。他的诗歌保留了大量的楚文化和风俗,以及大量的神话传说,为神话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当时,屈原的诗歌节奏优美,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这位杰出的作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不被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所接受,但他最终还是为国捐躯。公元前278年,秦国的战神率军攻打楚国的都城。这年五月初五,家破人亡,深感绝望和屈辱的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当楚国人听说屈原死在河里时,他们都感到非常悲伤。渔民们乘船四处打捞屈博士的遗体。打捞的时候,楚人担心河里的鱼虾龙会伤害屈原的身体,就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送到汨罗江。他们把饭团和鸡蛋扔到河里,祈祷鱼虾吃饱了不会伤害屈原的身体。鱼虾虽饱,水中龙仍忧,但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智者的脚步。这时,一位老中医拿来一罐雄黄酒,倒进了河里。据说这个可以打晕河龙和水产兽药。做完这些后,楚国人仍然很担心。他们怕龙抢了鱼虾的食物,就用树叶和彩带把饭团包起来,形成了我们今天吃的粽子。也形成了今天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2.端午节起源的传说——纪念伍子胥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存在的。这个传说主要流传在江浙一带。伍子胥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与屈原不同的是,屈原是在国家被灭后死去的,而伍子胥是因为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杀死而连夜赶到吴国的。为了给父亲和哥哥报仇,他帮助吴王打败了楚国。经过五场激战,他进入了楚国的都城郢城。伍子胥也是一个很凶的人。当他入侵楚国时,杀死自己父亲和兄弟的楚平王已经死了,而且已经被埋葬了很久。然而,为了给父亲和哥哥报仇,他挖坟鞭尸。某种程度上,他是挖坟的鼻祖!可能是因为伍子胥挖坟鞭尸的行为对尹德的伤害太大,最后的结局也不太好。何璐王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涨,大获全胜,兵败国亡。伍子胥认为我们应该直接进攻越国的首都,消灭越国,但是吴王夫差听信大臣的谗言,认为伍子胥有叛国之心,就给了伍子胥一把剑,要他自己死。可以挖坟鞭尸为父报仇的伍子胥,对待自己同样凶狠。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临死前对邻居说:“等我死了,我要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的都城上,看着越军消灭吴国。”说完,伍子胥自杀了。吴王夫差听了非常生气,于是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扔到河里。因此,端午节据说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端午节起源的传说——纪念曹沫中国自古以来的孝道。
3.端午节的传说是关于孝道的。相传东汉时,有一个叫曹娥的女子,东汉上虞人。一天,她父亲外出时,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了,但奇怪的是,她父亲死后,她在河里搜寻了许多天,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当时,年仅14岁的曹娥因为思念可怜的父亲而哭了一夜。哭是不够的。在哭了17天之后,曹娥可能因为悲伤而短路,她也在5月5日投河自尽。后面的故事很精彩。在曹投河自尽后的第五天,他终于把她父亲的尸体从河里捞了出来。当然,曹娥的行为对我们今天来说是不可取的。现在,即使有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没有办法挽救一个死去的人,所以不值得把生命放在尸体上。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未成年人不顾自身情况就要见义勇为。现在他们也不可能像神话里的曹娥那样,死了五天,还随着尸体浮上来,去河里救人了。毕竟作为未成年人,明天后天可能都要高考!虽然我们现在不提倡,但东汉时期超越这种行为是很受推崇的。所以当地县令听说这件事后,为她立了碑。后来,因为时间的推移和后人的神话,这个纪念碑的工作逐渐成为建造寺庙的工作,曹娥也有权祭祀和香火。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恶日说第四种关于端午节的学说,来自于古代对天文学的认知。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每年的初五是邪日。民间有句俗语叫“烂五月”,意思是每年农历五月,木藤制品容易受潮发霉腐烂,这个月人也很容易生病。古人认为这个月人很虚弱,容易生病,不宜发生性关系。所以古代也有每年五月出嫁的女子回父母家住一个月的习俗,为的是防止夫妻双方纵情肉体伤害。至于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所以他们各有各的看法。宋徽宗赵霁,宋代著名的浪漫皇帝,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所以他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在宫外被养大后,他成了皇帝。虽然他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但他仍然很有名。最著名的一次是在李世石的床下钻。他们在床上做爱,周邦彦在床下作词。因为这个月出生的人容易体质虚弱,所以要特别注意祛邪抑邪。因此,在这一天,人们经常在门上插上艾草和菖蒲以驱鬼辟邪,并熏制白术和白芷以喝雄黄酒来驱除瘟疫,祈求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