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长城的详细信息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座高大、坚固、连续的长墙,用以限制敌人的骑行。长城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大量的城市、障碍物、亭台楼阁、地标组成的防御体系。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发生在都城濠井(今陕西Xi安)的著名典故“篝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的建设长度相对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又将战国长城连接修复,称为万里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对长城进行大修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代长城总长度为8851.8km,秦汉及早期为1,000 km以上,总长度为21,000 km以上。现存长城文物包括长城城墙、壕沟/壕沟、单体建筑、海关城堡及相关设施,共计43000余处(块/段)。

扩展数据

长城的军事影响: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不是简单的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将长城沿线的关隘、军事要塞、关城、军事重镇连成一个严密的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军堡、关城、军镇系统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信、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有常驻军队的点线面防御工程

《长城》所体现的军事防御思想在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城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对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煌和吴晗,包括明朝初期,都是在主动进攻并取得压倒性军事优势时修建长城的。由此可见,修筑长城不仅是一种积极防御,更是一种积蓄力量,继续奋进的战略。

百度百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