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姓氏的由来及历史名人介绍
察哈尔、察哈尔、多罗特、土耳其语读作cháhār(ㄔㄚˊӫㄚㄦˇ)、Chara、满语读作Cahar。
姓氏起源单一:源于蒙古人,出自元朝蒙古察哈尔部,属于部落名称汉化。据史书《清代同治氏族简史·蒙古八旗姓氏》记载,蒙古察哈尔族,又称察哈尔族、多罗特族,以部为氏,居住在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包括河北、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的一部分、山西省的一部分)、布尔嘎太素(今河北承德)、阿尔达苏尔(今)。后来通过婚姻引入满族人为姓氏,满语有卡哈尔哈拉语、多洛特莫昆语、卡哈拉莫昆语。察哈尔语是古代突厥语,指可汗的宫廷侍卫。法国现代学者佩利奥特(1878 ~ 1945)认为察哈尔一词来源于古波斯语,意为父母或仆人。隋唐时期,突厥汗国军队中的精锐士兵被称为哲杰,哲杰是察哈尔一词最早的中文翻译形式。传入蒙古后,成为贾加尔。国内已有几位学者尝试用中国古代音韵学来解读哲杰的古音学,肯定了伯希和的观点。古代蒙古的察哈尔部最初驻扎在阿尔泰山地区,明朝强盛,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博尔济吉特金·巴图孟克(公元1474 ~ 1517),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阿宅太极的次子阿格巴·尔吉农之子,蒙古察哈尔部人。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在寡母满都海福晋的帮助下,成为明朝名将。明朝时期,察哈尔(艾玛克)这一部分有八个师,其中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合称为岭南四察哈尔,鄂托克、朱古特、布日贾、阿吉奇特合称为岭南四察哈尔。统称察哈尔八部。清朝时,满清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以分散驻防的形式将蒙古察哈尔部迁到蒙古各地,于是蒙古九部和从兴安岭到天山的三十八旗都有蒙古人。
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的察哈尔,清朝中叶以后汉族姓氏有查、查、查、多、哈、诸、平、安、伊、明、贺、萧、金、贺。
历史名人:
博尔吉金·巴图孟克(公元1474 ~ 1517),蒙古族,又名察哈尔·巴图蒙科,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阿格巴·尔吉农之子,阿寨太极次子;蒙古察哈尔人。明代著名的蒙古大元可汗,又名察哈尔蒙古大元可汗,是察哈尔家族的鼻祖。据清代康熙内府蒙古手抄本史籍《蒙古源流》记载,博尔济吉特木克六岁时处于汗位,人称大元可汗。他在位七十四年,享年八十岁。博尔吉金·巴图孟克的父亲博尔吉金·巴彦蒙克和他的叔叔博尔吉金·曼都鲁结成联盟,原本想让博尔吉金·巴彦蒙克成为大汗,但是博尔吉金·巴彦蒙克主张让博尔吉金·曼都鲁成为大汗。很快,博尔吉金·满都鲁处于大汗地位,博尔吉金·巴彦蒙克是农民(侍郎、副汗)。后来因为部落之争,两人一起败下阵来,相继死去。博尔济吉特金·满都鲁汗死后,他的遗孀满都海·福晋掌管汗庭,统管蒙古各部。守寡期间,她拒绝了非黄金贵族的求婚,小心翼翼地养育了博尔吉金·巴彦蒙克的儿子博尔吉金·巴图孟克,两部联手壮大了实力。博尔济吉特巴图木克六岁时,满都海甫金扶他成为可汗,尊称他为察哈尔蒙古大燕可汗,并与他成婚。她辅佐年轻的达扬可汗,掌管政治事务,发誓复仇,维护黄金家族的统治。
在明代蒙古历史上,有两位杰出的女性:一位是满都海福晋,一位是三娘子(中顺夫人)。满都海甫金曾率大军出征,驰骋大漠,败凶灭敌,巩固了蒙古察哈尔部的统治地位。博尔吉金·巴图孟克年老时,亲自掌权,进行改革,废除姓氏制度,恢复农业,加强流汗权,重新分配领土。据史书《李成宗实录》记载,当时的孛儿帖贤明。巩固同志权后,博尔济吉特旗巴图孟克分封诸子,为察哈尔、乌梁哈、廓尔喀建左右两翼六万户,左侧三万户;右翼的三万户是鄂尔多斯的一万户,土默特的一万户,永协布(哈拉欣、阿苏特)的一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博尔吉金·巴图孟克本人直接管辖,可汗驻扎察哈尔部;右翼三万户归吉农代表可汗管辖,吉农驻鄂尔多斯一万户。博尔济吉特旗巴图孟克的行动对后世蒙古部落的起源和蒙古各部行政版图的重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察哈尔成为蒙古重要的部落姓氏。
察哈尔巴尔斯伯勒:(公元?~ 1519),蒙古族,大燕可汗的第三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族赛音阿拉克汗。察哈尔·图鲁波罗特,继大燕可汗之后,领导蒙古察哈尔部。
察哈尔·博迪:(公元?~ 1547),蒙古族,又名布奇,图鲁波罗汗长子;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著名的蒙古族博迪·阿拉汗。明郑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博迪太吉率领三万左翼官员在鄂尔多斯祭祀成吉思汗,并威胁其叔父。巴尔·斯伯勒看到形势不妙,给博迪让路。十七岁的察哈尔·博迪在成吉思汗的八间白色房间前汗流浃背。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察哈尔博迪去世,享年44岁,在位28年。
察哈尔阿拉克:(公元1519 ~ 1547),蒙古族,大燕可汗长子图鲁波罗特;蒙古察哈尔人。明清时期蒙古著名的阿拉克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