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战争,10万人打了一天,才死了68人?

十万人死于一场离奇的战争,一天之内只有68人死亡?

介绍

说起明朝的奇葩皇帝,正德皇帝朱厚照绝对可以名列前茅。郑德皇帝一生都很贪玩。细数他的所作所为,荒谬地叹息,令人咋舌。《明史》中是这样评价的:“若承孝宗遗志,克己复礼,有主之行使,则国泰之名,对后世至关重要!”言下之意,朱厚照手里拿着一张好牌,有资格做一个英明的君主,却被自己硬生生“耍”了。然而,即使它像朱厚照一样,近年来也经常被冲走。

虽然历史上的朱厚照非常任性,但他沉迷于吃喝玩乐。但他非常信任真正的朝廷官员,从不乱杀。虽然他自己不关心国家大事,但他任命了许多有能力的人来替他管理。后来,刘瑾被果断处死,在朱厚照当皇帝期间,先后平定了两个藩王的叛乱,没有引起多大波澜。所以近年来,历史学家也质疑史书中对朱厚照的评价。因为在历史书上,朱厚照被描述成一个大昏君,但是这个大昏君除了行为荒诞之外,似乎并没有给整个朝廷带来不好的影响。

其中,史书记载的“颍州之胜”引起了众多史家的争论,这也是关于朱厚照的一个争议点。那么这场战斗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从朱厚照对亲征的热爱说起。在谥号是武宗,一般而言,谥号为“武”的皇帝在军事上有很大成就。虽然朱厚照没有这样做,但这并不妨碍朱厚照使用亲征的热情。他几次表明他想亲自带兵。

郑德十二年(公元1517),朱厚照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当听说蒙古王子伯颜率军来犯时,朱厚照非常兴奋,立即开始安排亲征。朱厚照不顾众多大臣的劝阻,自封为“朱寿大将军”,高高兴兴地奔赴前线。朱厚照似乎在玩一场有趣的游戏。他不仅变成了将军,还为自己安排了军衔和俸禄。朱厚照到达前线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各种作战事宜。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敌人进攻。

10年的月份,我们终于到了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率领的五万骑兵,直指大同。大同连长王勋很着急。因为大同兵力不足,怕他守不住。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依然笼罩在明朝大臣们的心头。王勋希望朱厚照能回京,但对朱厚照来说,他终于有机会领兵作战,又怎么可能轻易回京呢?给了王难以置信的命令,他要求王勋在自己的士兵虚弱时采取主动。

连奸臣蒋斌都觉得朱厚照太儿戏了,但朱厚照不听蒋斌的劝阻。然后,做了一系列的安排。王勋的军队与鞑靼军队遭遇后,他根据朱厚照的命令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种进攻方式让蒙古小王子误以为明军后面还有大部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这种迷惑性的招数并不能让敌人长久倒下。蒙古小王子很快发现自己上当了,愤怒地让自己的部队包围了王勋。但王勋趁着大雾,悄悄领兵撤回颍州城。

此时,朱厚照命令的另外三支部队已经到达,明军的实力大大增强。然而,仍然无法与蒙古军队正面交锋,蒙古小王子意识到了这一点,立即下令强攻。王勋认为,即使此役长期坚持,也无法对抗蒙古军队。他只能带领明军拼死一战,保卫颍州。

但就在这时,朱厚照安排的最后一支军队已经到达。朱厚照亲自率军来到颍州。他一到达战场,朱厚照就立即下令攻击蒙古军队。蒙古小王子猝不及防,不得不撤军。所有的明朝军队终于联合起来了。此时明军队伍人数达到5万,至少在数量上不输给蒙古军队,可以与之正面抗衡。

决战开始后,朱厚照亲自上阵,率先发起冲锋。朱厚照骑着马,在战场上来回驰骋,为部下呐喊助威,并不顾众多部下的阻挠,亲自冲到前线直接迎敌。皇帝坐在这里,明军将士士气大振,始终占据主动。双方激战一天后,蒙古小王子无奈下令撤退。至此,明廷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场战争打了一整天,双方总参战人数约65438+万。但明史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双方死亡人数蒙古16人,明军52人。这样的伤亡在这样规模的战役中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场战役的后果。在《明朝鞑靼人传》中,是这样写的:“...是年后侵,却是不敢入。”

难道就因为损失了52个人就不敢深究了?那支蒙古军队太不公正了。而且即使实际参战人数不是654.38+万,打个折也有5万人,5万人打一天,伤亡68人,这在古代战役中是相当离奇的。据后世史家分析,颍州胜利疑点太多,应该是有人在说谎。这大概是后人对朱厚照功绩的刻意抹黑和模糊。原因之一是朱厚照这次是偷偷溜出来的,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实在不体面;第二个原因是朱厚照的继承人不是他的直系亲属,而且他确实对他的前任皇帝不满,所以他故意这样做。

标签

事件的真相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但显然,朱厚照不是一个肤浅的皇帝。他有着极其聪明的头脑,可惜他心里真的没有国家,只想找乐子。如果他能专心于国家大事,也许明朝会有一个千古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