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回答...挺进大别山的过程及其影响

7月,刘邓野战军在鲁西南战役后就地休整半个月,立即南下大别山。8月7日,刘邓野战军从郓城及其以南地区南下,于6月5438+01日越过陇海铁路,摆脱国民党军的战线,策马向南。蒋介石认为刘邓的野战军是“南逃不北”,迅速调集20个旅分成两个梯队,多路追击。整编第四十六师蚌埠至太和,沿沙(颍)河南岸布防,控制船只;以平汉铁路以东四个旅,企图歼灭黄河地区的刘邓野战军。为了和敌人争时间、争速度,刘邓野战军不顾疲劳和敌机的反复攻击,牛车拉着人和重型装备顽强前进。8月17日穿越黄河洪泛区。然后派先遣部队夺船,确保主力渡过沙(英)河,挫败了国民党军追堵船的计划。这时,蒋介石意识到刘邓野战军并非“亡命之徒”,而是有计划地向南进军,急忙沿平汉铁路调整第85师,整编15师第64旅,急调汝河南岸布防,企图实施南北夹击。为了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刘邓野战军深入调动指战员,提出“到达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掩埋和炸毁了一些不便于携带的重型装备,以加速向南推进。23日下午,第6纵队的先头部队18旅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在汝河上架起了浮桥。当夜,纵队主力开始渡河。24日拂晓前,突破敌河防阵地,控制大小雷岗,掩护中原局和野战军总部渡汝河。27日,全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圆满完成了千里挺进的任务。

刘邓野战军进入大别山后,在国民党军主力追击部队仍留在淮河以北,大别山兵力空虚的情况下,迅速实施战略,将战场进一步引向蒋介石的区域。9月上旬,尾随其后的国民党军20多个旅先后渡过淮河。将第四十六师、第五十八师分别整编为六安、霍山、固始、商城地区;将第85师改编为罗山和信阳地区;整编10、第四十师经宣化店至黄安(今红安)、麻城;将第65师整编到黄安;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六师的整编分别开赴平汉铁路信阳至汉口段和武汉外围;熟悉大别山、战斗力强的桂系整编第七、四十八师,沿京福(今新县)、麻城公路南下,寻找刘邓野战军主力。刘邓野战军随后集中一个兵力在商城、光山地区打了三个胜仗,歼灭和整编了五十八师,把敌人大部分机动兵力吸引到大别山北麓,保证了进入豫东南、皖南、鄂东的部队快速部署。到9月底,刘邓野战军已攻克23个县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武装近7000人,在17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并以山区为依托安定了后方。

第一,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的军队千里进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央军委组建了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为主力的战略突击队。在解放区军民的协同和后方两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跃进千里的进攻风格,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威胁南京、武汉,为转入全国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风格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说,毛泽东亲笔写的标有三个“A”的电报,加速了例如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加速了新中国的诞生。第二,确立了邓小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尽管邓小平这位伟人在此之前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但真正确立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的,是随刘伯承军队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第三,确立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从刘邓的军队进军大别山,大别山就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名山。目前,大别山已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时刻,野战军在陈粟野战军和集团的直接配合下,在陕北和鲁东两个解放区的兵力配合下,实行无后方作战、围魏救赵的战术,直奔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大别山。 * * *消灭9万余人,创建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动员和吸引了周围大量国民党军队配合。 同时,进军大别山的创造性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风格和战斗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