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眼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至今没有人考证出是谁发明了眼镜,是谁第一次戴上眼镜。最早的透镜发现于伊拉克尼尼微书遗址。它由水晶石制成,直径1.5英寸,焦距4.5英寸。由此可知,古巴比伦人和吉尔吉斯人发现了一些透明宝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他们还是古希伯来人还是古埃及人都不知道如何使用眼镜。眼镜大概是在13世纪后期,同时出现在中国和欧洲。凯尔·波洛在大约1260年记载:“中国的老人阅读小字时戴眼镜。”14世纪有记载说,中国有一位先生用一匹马换了一副眼镜。中国古代眼镜镜片大而呈椭圆形,通常由水晶石、应时、黄玉或紫水晶制成,镜片镶嵌在龟甲制成的镜框中。有的眼镜有铜镜腿,贴在鬓角上,有的用细绳系在耳朵上,有的固定在帽子上。因为眼镜框是由神圣动物乌龟的壳制成的,镜片是由宝石制成的,所以眼镜被视为贵重物品。起初,人们戴眼镜是为了显示好运或高贵的地位,而不是为了提高视力。眼镜在13世纪由两位意大利医生引入欧洲,直到14世纪中叶才被广泛使用。当初欧洲人也是把眼镜当做区分人的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欧洲早期的眼镜是由各种宝石制成的单个放大镜,使用时握在手中,就像现在人们读书时使用的放大镜一样。16世纪初,近视眼镜的凹透镜问世。起初,眼镜被放在鼻子上,导致用户呼吸困难。后来发明了眼镜架,或者用皮条把眼镜绑在头上,解决了呼吸困难的问题。直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光眼镜,眼镜才算完美。中国人发明眼镜有七个起源。新华网兰州5月6日电(记者孙勇)汉语中流传的“墙里偷光”、“寒窗十年”等词汇,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勤奋努力的反映。但是,我相信很多现代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他们看书用眼太多,视力有问题怎么办?甘肃省收藏协会理事赵孟江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人很早以前就发明了天然水晶眼镜。赵孟江在研究了中国古代文献、出土文物和自己收藏的近千件藏品后,认为中国古代发明水晶玻璃至少有七个起源:第一,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开发利用水晶玻璃的历史。赵孟江的研究发现,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经能够加工出珠子、吊坠、挂件、戒指等精美的天然水晶石物件。到了夏商周时期,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加工和打磨水晶物品的经验。第二,古人发现并应用了晶体光学原理。赵孟江认为,古人在将水晶切割成片、打磨抛光时,自然会发现扁平的水晶片(戒指、副镜)具有放大作用,于是在劳动实践中制造出凸透镜。第三,古代观测日食和天象时防晒的需要。据《尚书·顺电》记载,舜帝在中国时,人们用玄寂宇恒观测各种天体及其演化。“玄寂”是一种彩色镜头,安装在“宇恒”的长管上。早上用有色镜片遮挡刺眼的阳光或明亮的月光妨碍观察。第四,眼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眼疾的记载。隋代太医晁在隋大业元年主持编纂《病因论》,其中已经论述了近视(眼睛不能远视)、散光(眼睛无边)、复视(一物两视)、斜视(眼睛偏视)、弱视(眼睛不清)等屈光疾病。五、冶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考古发掘证明,中国大约在4000年前进入青铜时代;黄金可以在3000多年前制成;2500年前就可以冶炼钢铁,可以为磨玻璃提供越来越先进的工具。同时,我国发达的手工业和丝织业为眼镜的镜架技术和包装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六、文字的出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矫正屈光眼镜主要用于观看小物体和文字。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产生于商朝。当时甲骨文的雕刻相当小,看起来很费力,所以需要放大镜。随着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佛教文化的传入,学者们记载、书写了大量经典,说苍蝇的小字难以辨认,自然需要一种助眼工具。七、光学的产生和发展。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光呈直线照射,具有反射特性的理论。北宋沈括在《孟茜笔谈》中论述了几何光学、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理论,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光学理论的基础。据赵孟江考证,中国最早的眼镜其实只是一块简单的水晶镜片,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不断成熟完善。但是天然水晶石本身价格昂贵,所以中国的古眼镜只能是有钱人的奢侈品。直到清末中国开始生产光学玻璃,眼镜才逐渐在中国普及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