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的日本和阿伊努人有什么渊源?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日本民族的起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物理结构和日语的起源。日本民族是日本文明的主体和创造者。但这里所说的“民族”不同于人类学中“种族”的概念,也不同于民族学中“民族”的狭义概念,而是指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因此,本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也包括日本的阿伊努人。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或者说日本人的起源,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从物理结构上看,各种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族群更替论”,认为日本列岛发生过一次甚至两次族群更替。比如19的80年代,切割学家小井义纪认为,绳纹时代生活在日本列岛的原住民是爱奴津人,绳纹时代后被大陆其他人种驱赶到北方。(2)“混血论”认为“原日本人”(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与绳纹时代以后从大陆或南洋群岛迁移过来的其他民族混合,逐渐形成了现代日本人。医学家清野贤治最早提出“混血说”,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是学术界的主流。(3)“进化论”(或称“连续论”)认为,绳纹时代的日本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演变为弥生时代的人、古坟时代的人乃至现代日本人。它更注重种族的传承,既不认同“种族更替”论,也不太重视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二战后,长谷部任艳和东京大学人类学研究室的铃木教授持此观点,至今仍对学术界有影响。从不同时代日本人的身体结构来看,他们无疑属于蒙古人种。考古学证明,日本列岛在65438+万年前,甚至20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就有人类居住。但由于没有发现这一时期的人骨化石,无法了解其物理特征。目前在日本列岛发现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丰桥市牛川町发现的“牛川人”。它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具有“詹人”(尼安德特人)的特征。除了牛川人,日本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如三日人、邦北人、冈川人、胜越人,都生活在3万年前以下,已经进入“新人类”阶段。他们的身体特征是身材矮小。比如在冲绳发现的“冈川人”,距今约18000年,男性身高约155cm,女性身高约144cm。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大陆发现的人骨化石相比,他们更类似于在中国广西发现的矮小的柳江人,而不是中国北方高大的山顶洞人。可以认为,在海平面较低、大陆桥出现的冰河时期,“古蒙古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一部分从中国大陆南部迁徙到冲绳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们是绳粮时代日本人的母亲。从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绳纹时代。随着冰河期过去,海平面上升,日本列岛与大陆隔绝。一般认为,绳纹时代人与大陆的接触很少。目前已经找到了几具有绳纹的人的遗体。从其身体结构来看,虽然绳纹人也因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有身体上的差异,但大多保留了“古代蒙古人”的典型标志,如身材矮小、脸型短小、鼻子扁平等,与现代日本人有明显区别。但从绳纹时代后期开始,亚洲大陆的移民进入日本。弥生时代,大陆移民剧增。1953年,九州大学教授直世直史(1)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县土京浜发现了200多具保存完好的弥生遗骨。其身体结构与纹绳人明显不同,特点是身材高大(平均约162-163 cm),长脸,更接近现代日本人。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弥生时期的大陆移民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蒙古东西伯利亚等东北亚地区属于“新蒙古”体系。它首先生活在本州和北九州的西端,然后逐渐向东传播,并通过冯静恩地区传播到关东地区。在扩散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与原住居民(纹绳人的后代)混杂在一起。但学者们对大陆移民数量和混血对日本民族影响的评价却大相径庭。持“进化论”的学者认为,这些来自东北亚的大陆移民由于后续缺乏,在混血过程中逐渐被原住居民吸收,影响并不大。持“混血论”的学者(2)用当代人口整合法和拟态模型法计算,在近千年的移民过程中(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大陆新移民的数量可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应占部分地区人口的40%至90%。他们认为混血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自然人类学家Kazuhara持有这种观点。诚然,他们也承认地域差异,认为大部分来自东北亚的新移民在弥生时期居住在北九州。其中一部分已经扩散到冯静恩和关东地区,而东北、北海道、九州西北、离岛等偏远地区则较少或几乎不受移民混血的影响,居民仍以绳条人后裔为主,因此居住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认为是不受混血影响的绳条人的直系后裔。从而在弥生时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元结构,即移民系弥生(主要分布在日本西部)和绳系弥生(主要分布在日本东部)。而且,对指纹、耳垢和牙冠类型的调查,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对血液和病毒遗传因素的调查,似乎也支持这种“双重结构”理论。当然,在弥生时代,也可能有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直接或通过南岛地区进入日本。然而,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仍不多见。在弥生时代之后的古坟时代(3世纪至6世纪),大陆移民继续进入口述书,并继续向东日本各地扩散,与原住居民的混血也在继续。然而,日本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直到现代还是这样。只是绳纹系统的影响力日渐萎缩而已。因此,从体质结构来看,日本民族绝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来自东南亚和东北亚的人口群体形成的“混合民族”。从日语的起源来看,与日本民族起源直接相关的是日本的起源是什么,属于哪种语言体系。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使用某种语言的民族的人到达并生活在日本列岛,那种语言才有可能成为日语的来源。通过探究日语的起源,也可以证明日本民族是一个“混血民族”。许多日本学者早就注意到,日语的语法结构与包括朝鲜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宾语或补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成句顺序是主语-宾语-动词谓语;在词后附加助词或动词,表达语法意义;无性名词和单复数名词的区别。这说明日语和阿尔泰语系(包括朝鲜语)可能是从* * *同音字分化出来的同一个系统语言,所以日本民族在民族血缘关系上也可能和生活在东北亚的阿尔泰语系有某种关系。然而,他们也注意到日语和阿尔泰语系有一些不同。比如单词读音之间缺乏音韵对应,所以阿尔泰语系不可能是日语的唯一来源。于是,一些学者逐渐注意到,日本人和“南岛语族”(即马来人和波利尼西亚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南岛语族”是分布在14个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经过马来西亚。印尼人,一个从东到南太平洋诸岛的大语系,可以到达中国南方的一些非汉族少数民族。南岛语和日语类似,有五个元音(元音),分别是(a)(i)(u)(e)(o),不使用双元音;单词以元音结尾;浊音与首字不同。这说明东南亚一些使用南岛语的民族可能影响了日本民族的构成。然而,能够证明这些民族是从南太平洋或东南亚直接进入日本列岛的考古证据非常少。有学者推测,南岛语族的语言可能是经过中国南方,然后传到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