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梅园新村导游词
你好,朋友们。我们现在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新村是一组欧美风格的建筑。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优雅。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小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生产者党代表团的原办公地点。从5月1946到3月1947,周恩来同志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十个多月的和平谈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留下了不朽的一页。历史跨越了半个世纪。为了充分展示梅园新村中国代表团的奋斗生活,1960年在这里修建了梅园新村中国代表团纪念馆,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建成;1998在我们敬爱的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建成了周恩来图书馆,成立了“周恩来研究会”,缅怀和研究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质。目前,纪念馆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654.38+00万人次,年观众约50万人次。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接下来,我先介绍一下展厅。
1990 65438+10月8日,中国官员中央政治局委员、谈判期间周恩来前政治秘书宋平为史料陈列馆开馆。同年7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乔石专程到这里为周恩来铜像揭幕。展厅名称由时任主席杨题写。展厅工程获1993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展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由庄严的展厅和雅致的庭院组成。建筑创作不仅强调历史环境的再现,还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庭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座周恩来铜像,高3.2米,重900公斤。根据周恩来走出梅园新村30号门的照片改编。它形神兼备,展现了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冷静的革命形象,气度不凡,风格出众;铜像下没有基座,仿佛周恩来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展现他一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铜像踩在红色大理石铺成的道路上,象征着他走了一生的革命道路。
铜像上方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上以中国代表团原办公地点梅园新村30号门为原型,设计了一组虚实结合的铁花拱门线条,能让人感到真实、亲切、熟悉。与铜像相配,隐隐约约像是看到了池塘深水中的周恩来,笑入梅园。铜像后面高高竖起的墙上有许多玻璃的小窗户,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年特务监视的眼神。西山墙的四个浮雕老虎窗是当年童军特务监视站的历史再现。山墙上的马蹄莲和梅花图案的雕花石窗的畸形组合,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狼的眼中沉着冷静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接下来请参观室内。
进入展厅,现在看到的是展厅中央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高6.5米,宽3.3米,上面雕刻着中国代表团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的形象。从下到上依次为:、邓、董、吴、叶剑英、和李。这七个人是代表团的领导成员。当时代表团叫中国中央南京局* * *。上图中的女同志是南京局组织部长钱莹,左边是协助周恩来工作的廖承志。后三个描述的是代表团工作人员的形象,没有具体的名字。浮雕上的人物由大到小呈“S”形排列,象征着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另一方面表明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源源不断。人物周围还有一些风云图案,表示他们都是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浮雕后是一幅大型油画——《梅园的春天》,反映了中国代表团原办公室的景象。油画上方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的亲笔题词——为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和平战斗到底!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和谈的目的,也反映了我们展览的目的。
请跟我去参观史料展。
请看第一部分——重庆谈判。
由于中国* *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日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时,中国* * *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和平、民主”的号召。但国民党试图垄断抗战胜利成果,坚持“内战、独裁、分裂”的政策。中国正面临两种未来、两种命运的关键时刻。但抗战期间,蒋介石躲在地处大后方的四川,国民党军队大部分撤退到西南和西北,抗战胜利后再把部队调到内战前线已经来不及了。国民党政府为了争取时间,加紧调兵遣将和内战部署,同时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摆出和平姿态,连续三次给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来渝做“* * *商国”。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中国* * *产党决定接受美国政府的调停,派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谈。
8月28日,1945,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从延安飞往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多次单独会面。经过43天的谈判,在重庆签署了《中美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不久,毛泽东回到了延安。16年2月16日,周恩来率领中国* * *代表团来渝,一方面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另一方面继续两国和谈。65438年2月2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马歇尔调解中国内战,周恩来欢迎他来到中国。1946 65438+10月,中国、* * *和美国代表签署停战协定。2月,签订了整军计划,规定中国军队减少到十个师,只有国民党军队的五分之一,表明中国军队为和平作出了真诚的努力和让步。但是,在这些协议和计划签订期间,国民党政府并没有停止对解放区的进攻。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是南京的首都。5月3日,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也搬到了南靖,分别住在梅园新村17号、30号和35号。领导成员有、董、陆、邓、李。
这里展出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中国代表团在南京期间的户籍卡,以及证件和徽章。当时在代表团工作过的同志有200多人,国民党警察要监视代表团人员的活动。所有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已登记备案。请注意。当时,每张卡片的头上都是周恩来,表明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户口卡是南京谈判的历史见证,非常珍贵,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再看看这条红绸。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当时在新华日报社南京办事处工作的明路和林彤两位同志结婚了,大家聚在一起。邓同志剪出了这块红绫,董老题写了“天作之合”,全体同志都签了字表示祝贺。和邓还向新婚夫妇讲述了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的“八个互相”——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信任、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迁就、互相理解、互相安慰。这片红绫让人感受到了婚礼的简单朴素,但题词、签名、寄语都体现了这个特殊家庭的温暖。
请看第二部分——中美南京谈判。
首先是“停止中原内战”的谈判。中国代表团到达南京时,国民党军队以30万兵力包围了湖北宣化店的6万多中原军队,企图一举歼灭,内战一触即发。周恩来揭露了这一阴谋,驳斥了国民党当局散布的“中原没有战争”的谎言。在他的辩解下,1946年5月5日,中、* * *美三人军事小组及60余名工作人员到宣化店进行现场调解。路上下了一场大雨。到了黄陂县十松河,河水冲断了木桥,吉普车过不去了。为了争取时间,48岁的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带领代表们涉过了宽达65438多米、齐腰深的冰冷河水。当时,美国和中国的代表由普通人或吉普车运送过河。到达宣化店后,周恩来立即与中原军军长李先念、王镇研究,部署中原军突围的具体方案。周恩来一夜没合眼。离开宣化店后不久,6月26日,如周恩来所料,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并扬言要“在48小时内歼灭中原军队”。不过我中原健儿心里早有打算,都成功突围了。为了这一切,周恩来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这张珍贵的照片是历史的见证。
接下来是关于“堵黄复堤问题”的谈判。黄河经河南转向东北,经山东流入渤海。1938年夏,国民党为阻挡日军进攻,在河南郑州花园口炸坝,将黄河改道向东南。抗战时期,旧路两侧成为冀鲁豫大解放区。南京谈判期间,国民党政府以抗战胜利为借口,企图使黄河回归原路,并强行向花园口投掷石块,实际上是企图以水代兵冲洗解放区。于是,周恩来亲自到花园口实地考察,最终达成“先疏浚河道恢复堤防,后封堵出水口放水”的协议,保护了解放区数万军民的生命安全。
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驻华大使,协助马歇尔调解中国内战。但由于在庐山避暑的蒋介石在谈判中毫无诚意,一再要求我们无条件地撤出大片解放区等无理要求,均被我们拒绝,致使马、司之间的调停失败。
马、司调停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再次占领张家口。蒋介石以为大局已定,于是宣布召开“国民大会”,谈判面临破裂。当时,一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第三党”,竭力在中* * *之间斡旋,希望恢复和谈。中国代表团接受调解是为了教育民众,团结“第三者”。但所有的斡旋努力都是因为国民党对解放区的持续军事进攻和一党“国民大会”的政治召集,导致谈判大门自行关闭。
全国代表大会第二天,即1946 116 10月16日,周恩来在梅园新村17召开告别记者会。他指出,中国坚决反对和不承认一党制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愿意和全国人民一起争取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和平。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邓、和李提前返回延安。
1947 1,美国宣布退出在华调解。同年2月,国民党当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国代表团成员返回延安,正式宣布南京谈判破裂。
1947年3月,董率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离开南京。董老对在南京机场送行的朋友们说:“告别期不远了。”后来事态的发展就这样了。代表团离开南京后,仅用了两年零一个半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解放了南京。
在二楼展厅,请先看第一部分——领导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
南京谈判期间,国民党政府继续扩大内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1946年6月,数万人聚集上海,告别“和平请愿团”到南京请愿求和。到了南京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包围殴打,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听到这个消息后,周恩来半夜两点赶到医院,慰问受伤的代表。周恩来握着马叙伦的手说:“你的血不会白流的!”马叙伦回答;“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身上了!”第二天,周恩来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大惨案”发生后不到半个月,国民党特务先后在昆明暗杀了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周恩来闻讯后,悲痛万分,愤然写下悼词:“今天,我在这里向李公朴先生和闻一多先生致敬。时代无比险恶,人们无比悲愤。但是此时此地,我能说什么呢?我愿以最真挚的信念向先烈宣誓:心不死,志不止,和平可期,民主可期,凶手终将灭亡!”他还公开对中外记者说:“我们随时准备接受和李公朴、闻一多一样的命运。如果我们害怕,我们就不敢谈判。如果我们来了,我们就不怕了!暗杀绝不能阻止我们为中国的和平与民主而战!”
请看,这是同志和董同志的模拟塑像,是根据他们在梅园新村30号院的合影照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告诉大家,董老比别人大,所以同属一个属,生日都是3月5日。
请看下一部分——为祖国统一大业不懈努力。
南京谈判破裂后,解放战争打响。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摇摇欲坠的国民党当局开始向我党乞求和平谈判。1949 1月,毛泽东发表《关于当前局势的声明》,提出和谈八项条件。2月,国民党代理主席李宗仁宣布接受中国八项条件。3月,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抵达北平。但两国代表在北平达成的“国内和平协议”最终被蒋介石拒绝,导致“北平和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破裂。但是,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毅然决定留在北平。
4月26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两天后,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 65438+10月1,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积极寻求解决台湾省问题的途径。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和谐是最重要的”。1956年,周恩来会见《南洋商报》特派记者曹聚仁时说:“国民党和* * *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第二次合作是抗战胜利。这是事实。为什么不合作第三次?台湾省是内部问题,是爱国一家。为什么不能合作建设?对于台湾省,我们绝不是投降,而是互相商量。只有政权统一了,其他的都可以坐下来商量安排。”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毛泽东批准的中国* * *产党周恩来对台政策,概括为著名的“一纲四目”。——《一纲》:台湾省必须与中国统一。“四眼”;一是台湾省与祖国统一后,除外交外,台湾省军政大权和人事安排委托给蒋介石;第二,台湾省军事、政治、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由中央政府支付;第三,台湾省的社会改革可以缓一缓,必须在条件成熟、尊重江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第四,双方同意不派遣特工,不做任何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要为祖国统一继续奋斗!
请看第三部——梅园式,历久弥新。
这部分主要展示了建国后中国代表团前成员和现任中央领导同志参观纪念馆的图片,体现了他们对纪念馆建设的重视和关心。此外,还有纪念馆近年来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纪念馆的部分研究成果和获得的奖项、奖牌也一并展出。接下来请访问办公室网站。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来到梅园新村30号,这里是周恩来同志和邓同志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这所房子是国民党政府安排给代表团使用的。在代表团来之前,他们在房子周围设置了许多间谍阵地。街对面,梅园新村29号、22号,离我们最近的31号,都是间谍监控站。国民党特务经常利用31号这两个窗口偷窥、偷听代表团的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这附近的大街小巷设置了许多化妆的移动特工——“裁缝”、“鞋匠”、“黄包车夫”、“算命先生”,跟踪、尾随来访的客人。郭沫若先生参观了梅园新村,对代表团所处的环境深有感触。他在《南京印象》一书中写道...好像空中到处都是德国牧羊犬那样的眼睛在发光。”代表团到达南京后,为了安全起见,30号院的围墙将近翻了一倍,以防机动特工偷看破坏。然后,传达室上建了一个小楼,挡住了间谍的监视视线,还可以通过楼上临街的窗户观察外面机动特工的活动。
代表团离开南京已经50多年了,院子还是老样子——两棵柏树和一棵海棠树(周恩来非常喜欢!邓说,他之所以选择北京的西花厅,是因为那里有海棠,还有围墙边上的四棵石榴树,都是当年的原物。
在这栋房子的楼上,有代表团的机要部门和秘书室。上面有三个低矮的阁楼,一伸手就能摸到屋顶。在南京炎热的夏天,它就像一个大蒸笼。窗户小,通风不好,但为了防止间谍31偷窥偷听,不得不日夜用红黑窗帘紧紧遮住。最热的时候,机要部门的同志还得打一盆凉水,把脚泡在水里解暑。这就是他们如何在困难的环境中夜以继日地工作。和邓都很关心大家。他们经常上楼看望战友,给他们送点菊花茶绿豆汤解暑,还把代表团唯一的电风扇送到楼上给大家用。周恩来同志还幽默地说,你是干什么的?注意安全。我住在楼下,为你把风!一席话让同志们感到十分亲切,忘记了工作的劳累和艰辛。
楼下的这个房间是代表团的接待室。当时,和董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民主人士、新闻记者、国际友人和国民党谈判代表。看,接待室的桌子上有一碗雨花石,是和邓在代表团去雨花台吊唁革命烈士时捡来的。邓鹰巢同志说:“每当我看到这些雨石,我就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他们还用它来教育代表团的年轻同志廉洁奉公。郭沫若先生被这碗雨花石深深打动。在《印象南京》中,他是这样描述的:“安静、明亮、坚实、无私的雨花石,仿佛象征着主人的精神。”接待室的一角正在下降
那一年电台做出了很多贡献。因为,每当代表团在接待客人或者开会的时候,隔壁的间谍总会监听,战友们打开收音机,调大音量,干扰敌人的监听。接待室墙上的照片,是、邓、李提前返回延安时,与留守的董老坐在这两张沙发上拍摄的。接待室的一个小房间是代表团的小餐厅。周恩来同志那时候很少在这里吃饭。他一般和大家一起去17的饭堂。以前是同志阅览室,现在里面的桌椅、报纸、报刊架都是原装的。
请看对面的两个房间。外间是和邓的办公室。墙上的照片是1946初夏他深夜工作时的场景。当时,邓主管妇女工作。她坐在靠近门的座位上。
后屋是周恩来同志和邓同志的卧室。里面是两张简易的木床,上面放着他们用了20多年的被子。柜子上的小皮箱是周恩来在1936处理“Xi事件”时第一次使用的。在南京谈判时用来存放衣服和文件,后来被带到北京使用。衣架上的太阳帽和黑色西装是周恩来在这里时穿的。周恩来同志非常珍惜这套衣服。他总是在工作或吃饭时穿袖子,以防止衣服弄脏和磨损。所以,虽然他穿了很多年,但看起来还是很新。
周恩来同志生活十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有一副年轻时在国外学习时用过的刀片。到1946年南京谈判的时候,已经相当老了。刀架一边一只脚已经磨掉了,刀片上下不方便,不好用。但是,周恩来同志坚持不改。后来一直用到1952,直到刀架上的另一只脚磨掉了,坏到不能再用,才换了一副新的工具。
请看看车库。这辆车原来是周恩来同志用的,现在还可以用。汽车一出门,就被一个间谍跟踪。司机段廷英不仅聪明,而且有高超的驾驶技术。他常常利用路口绿灯即将变成红灯的时刻,出人意料地加快马力,摆脱尾随而来的间谍。在南京谈判期间,也护送过不少地下党和民主人士,从未出过意外。
这是周恩来政治秘书宋平和陈舜尧的卧室。这是董的政治秘书欧阳芳和邹德新的卧室。
这是梅园新村35号,董、廖承志、和李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当年代表团以廖承志同志妻子景朴春的私人名义买了35号,因为房子挤。代表团把这两间对称的平房建在这个小院里,既挡住了31窗口的间谍视线,又解决了住房问题。左边的小房间是宋平同志办公室的政治研究室,右边的房间是董老的警卫员刘国安住的。李、、两位同志住在楼上。楼下这个房间是廖承志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廖承志同志是代表团的对外发言人之一。他主要负责宣传和外交事务。墙上的照片是他1946+0年6月从重庆放出来的时候拍的。
这是董同志的办公室。他在团里工作的时候,61岁,年纪最大,大家都叫他董老。办公桌上的公文包是董先生在1945年代表解放区人民去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时用的,谈判时一直在用。桌上的铜墨水瓶,是叶剑英、李克农、徐炳在北平军事调整部工作时,送给董老六十大寿的礼物。董老学过的书还在。当时的董老,学习兴趣广泛,除了研究马、列的著作外,还有英语、哲学、历史等。一个相互沟通的小房间,是董老的卧室。虽然只有8平米,却住着董老和老伴何连枝以及三个孩子一家五口。床上的器皿是他们全家用了20多年的:1945重庆谈判时用过的两床被子;毛巾被子是董老1937从武汉一家旧货店买的。经过多年的使用,内层床上的印花床单被修补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贺连志同志只好把它们从中间切开,把两边比较好的缝合起来,继续使用。
这是梅园新村17号,是代表团驻地。右边房子的上层,是代表团的军组、女组、党组、电信室。楼下是小会议室、新闻组、新华社南京分社复印室、十八军驻京办事处主任办公室兼卧室、外事组办公室兼卧室。左边的房子楼上是代表团同志的宿舍,楼下是食堂。那一年,国民党政府召开一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二天,周恩来在这里举行了他最后一次告别记者招待会。
至此,梅园新村纪念馆的情况已经全部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南京梅园新村游记
11月1日星期二多云165438+10月1。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乘坐旅游车参观了南京的总统府和梅园新村。让我们先参观总统府。总统府门楼的柱子是古罗马标准的爱奥尼亚柱子。如果你看着首都上精美的卷轴图案,你会觉得很美。进了大门后,看到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大堂,与之前西式大门形成鲜明对比。1929年国民政府部分重建时,大堂中梁上挂着孙中山题写的匾额。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朝楼,这是总统府的重要建筑。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建筑师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下,大胆探索中国新的民族建筑。
紫潮楼就是这种建筑形式的代表作品之一。参观完总统府,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地方——梅园新村。梅园新村前有一座巨大的周恩来铜像。雕像后有许多闪亮的小窗,代表许多闪亮的眼睛。我走进梅园新村的客厅,看到里面有很多档案资料,还有周恩来送给司徒雷登的开瓶器和马歇尔送给周恩来的公文包。在另一个大厅里,有一座周恩来和其他人正在努力工作的雕像。周恩来爷爷在梅园为革命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每个人都很崇敬他。该回家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总统府和梅园新村。
第三篇:南京梅园新村游记
停在门口,抬头看看这个长满绿色藤蔓的小院。曾经,周在这里工作过;有一次,敌人在对面的小楼里监视着这里的一切...如今的小院早已空无一人,但那种急迫和肃穆依然在小院回荡...
踏进大门,我环顾四周,看到院子里的常春藤正在蓬勃生长,就像我们在争先恐后地超越别人。在青藤间,你看到周的铜像。他昂首挺胸,神情凝重,眼神中充满了冷静、沉着和机智,但更多的是坚毅。铜像上方是梅花边框。同时我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周生前最爱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傲霜抗雪,就像中国* * *产党无私奉献的精神。想必这个梅花边框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吧!铜像下方是一块红色大理石,红得令人震惊。它不仅代表了周一生在红色革命道路上的奋斗,更代表了中国的革命道路充满了艰险,漫长的革命道路沾满了先烈的鲜血!
然后,我们走进大厅,来到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前。这个浮雕上刻着12以为代表的* *党员。它们呈现倒“S”形。我出神地凝视着这幅浮雕,渐渐地,渐渐地,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坎坷的胜利之路,胜利来之不易;看到中国革命道路源远流长,后继有人,我看到了周欣慰的笑容。人群周围的几朵祥云将12党员团团围住,仿佛在讲述他们叱咤风云时的英雄事迹。
离开汉白玉浮雕,继续参观。墙上的橱窗里,陈列着周生前的文章和他用过的物品。然后,我们来到了梅园新村30号。那是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院子里的两棵高大的松柏看起来很绿。当我抚摸粗糙的树干时,我感到有点震惊。这两棵松柏经历了多少年!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像两个绿色的巨人守护着这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一阵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晃动,一起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丛绿色的枝叶。我跟着那个绿灯走。啊!是桂花树!
突然,一道明亮的光照亮了我的心灵,仿佛穿透了秋天的天空。对!这些松树和桂花树不就象征着* * *产党的崇高品质和远大理想吗?松柏的常青和执着,难道不衬托出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执着品质吗?桂花不张扬,花香纯疏,不正是* * *制作方纯洁质朴的高贵品质吗?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周为什么要在工作的院子里种松柏和桂花了。为了激励自己在革命的道路上勇敢无畏!
最后,我回到铜像前,怀着敬佩的心情,看着这位一生都在红色革命道路上迈着坚定步伐,勇敢前行的伟人。同样在为革命斗争而奋斗的人们出现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