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的历史

高庙位于宁夏中卫市北部,在连接城墙的高台上。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名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重修,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重修,改称“玉皇阁”。

民国初年加建后,改名为“高庙”,建筑面积2510平方米。是一座造型完整、气势恢宏的汉族古建筑群。

高庙位于中卫城北,与城墙相连的高台上。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名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重修,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重修,改称“玉皇阁”。

民国初年加建后改名为“高庙”,建筑面积2510平方米。是一座造型完整、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

它与“沙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

也有记载,保安寺建于宋代。

寺内仅存的一口古钟铭文记载“明郑德丙寅年(1445年)秋,陕西宁夏中卫司令魏真、齐石授意人以“三佛寺前铸钟,镇边疆永吉祥”,钟身以梵文铸咒。

从引文中可以看出,高庙保安寺在明郑德时期已经相当大了。

由于中卫川源百里,五谷丰登,地理位置优越,经常被边境部落争夺。明日为安防而建,三佛寺碍于筑墙,故废之。

有祈福求神的习俗,家里有读书学习之风。人民团结起来,村里集资。沿着原保安寺的中轴线,就在城墙外,他们聚土筑台,建亭,命名新庙,祭天报国,开导子孙。上院的新庙是供人祭祀的平台,当地学校教读书。下殿的保安寺,是佛教高僧闭关弘法的地方。

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因一次强烈地震,高庙保安殿倒塌,经过四年修缮,恢复原貌。

乾隆年间,寺庙再次遭到地震的破坏。当时的住持广寿法师带领弟子们继续他们的事业和品行,激发当地的善意,保护幸存的人,弥补被毁灭的人。

咸丰八年,砖牌楼、东西天池、环岛、山门、广场、照相馆戏台全部完工。

当地的先生们尊重三教同源的理论,把顶楼献给玉帝,所以新庙也叫玉帝阁。

1942年2月15日,由于庙会失火,高庙保安寺砖牌楼以上的建筑全部被烧为平地。第二年,陈明新市被提升为首席木匠,然后与土木工程合作,这花了四年时间完成。

新建的寺庙也被称为“高庙”,因为他们的执事,瑶池弟子,将瑶池金娘和十二仙人的雕像供奉在顶楼。

高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

寺庙的砖牌楼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皆出自此处;天地的自我创造,自我改造,都在这里。"

横批是:“最高法桥”。

庙里不仅有佛和菩萨,还有玉帝、圣母、文昌和关公。

佛、道、儒的偶像聚集在一起。

高庙前有保安庙,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殿歇于山顶,正面单檐。

殿后是一座高殿,有24级台阶,拾级而上,经过牌坊、南天门、重楼,最后是三层的吴越、玉帝、圣母殿。

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非常壮观。

高庙主体建筑两侧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

在一个只有20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建起了近百座九脊四角十字岗将军盔顶的庙宇。

整个建筑群亭台楼阁、回廊层叠,两翼高耸,构成曲折的内外空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宁夏古建筑精美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高庙朝南。

前院是保安寺,进山门,耀眼的大雄宝殿单檐立于山顶。两侧的厢房、地藏王宫、三笑宫和三个配殿各具特色。

保安寺后面是高庙的主体建筑。

沿着24层青砖铺成的台阶,高庙的砖雕牌坊矗立在眼前。

牌楼上立的一副对联很有意思。

第一部分是:儒释道皆出自此处;底线是:天地的创造和改造都在这里;横批是:最高法桥。

穿过最差的门,到达中间的建筑。

中楼灵动别致,六边形三重檐,四坡三层叠。

途中两侧有东西向天池和砖砌天池,并有飞桥与南天门相连,浑然一体。

中楼上层的太白金星雕像庄严凝重;中间塑料观音像安静慈善;底层绘有二十八间小屋,尽显优雅。

最后分为三层:吴越玉帝和圣母殿。

下层是吴越寺,东有三宫,西有祠堂。中楼有玉帝像,后楼大成殿供奉孔子。上层的前面是瑶池宫,东西两侧是三交宫。

三大殿底层东西两侧的文武建筑各有不同:文楼形似文昌,骑四不似怪兽;吴楼塑关公,骑赤兔追风马。

武文大厦下层的龙宫是四海龙王的雕塑,神态各异,技艺高超,令人赞叹。

砖牌楼下的地狱宫绘有各种奇怪的图像,如蓝色的脸,红色的头发,锯齿状的牙齿,狰狞的脸或平静的表情...整幅画想象力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显示了民间艺人非凡的高超技艺。

可惜的是,高庙的1700多尊彩塑和大量彩画在动荡的年代里毁于一旦。现在虽然重塑了很多彩色的形象,但是远远落后了!寺庙的主要建筑位于一条中轴线上。

层层叠叠,渐增;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平衡对称。

在短短20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建起了九脊、四角、十字山、将军盔等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寺庙近百座。

整个建筑群是宁夏古建筑的杰作,亭廊重叠,飞檐走壁,曲折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