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县的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初年(196),分侯关北乡之地,设建安郡(以年命名)。建安八年(203),何启从军至建安,建立南杜威府。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建安郡,治郡于建安。隶属于吴会稽郡南部的一个校尉,辖建安(今建瓯)、建平(今建阳)、吴兴(今浦城)、东平(今建宁)、将乐、昭武(今邵武)、遂安(今泰宁、建宁两县)。
晋惠帝年间(291-306),建安县属江州(今江西九江),下辖建安、东平、吴兴、简阳、将乐、邵武、延平(今南平)。南宋时建安县仍属江州。
陈永定二年(558),建安县改为周敏(今抚州),后改称凤州(今抚州,民国18版《建瓯县志》误为江西抚州)。
隋开帝九年(589),废郡为郡,属泉州(今福州)。大业三年(607),恢复建安郡。县治在岷县(今抚州),由岷县、建安县、南安县、陇西县领导。
唐武德四年(621),重建安俊为州,太守改为刺史。迁建安县治,辖建安、简阳、睢城、将乐、唐兴(今蒲城)、岷县等六县。武德七年(624),邵武为州,领郡7。武德八年(625),建阳并入建安、陵县6。景云二年(711),隶属福建巡抚公署。天宝元年(742年)复安县,建安县属建安郡。甘源元年(758),重建为建州,属抚州。建安县属于建州。上元元年(760),建州为福州节日。大历六年(7,765,438+0),建州为福州都会青年团团员。中和四年(884),建州被黄巢攻下,建州治建阳。
景福二年(893),建州刺史徐贵范反叛王超(即闽王之弟)。五代金天府八年(943),王以建州立国,国号“殷”,改袁天德。南唐宝大四年(946),困于州,死于殷。王举家迁往金陵。建州改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建安县归官军管辖。
宋开宝八年(975),南塘坪复州,建安郡属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建州属浙西南南路。雍熙二年(985),建州改为福建路。端公元年(988),建州升为建宁军。建安县属建宁军管辖。治平三年(1066),建安、建阳、浦城三县部分置地,欧宁县与建安县同城,欧宁县归建宁军管辖。熙宁三年(1070),撤销欧宁县。元佑四年(1089),在建安西北划分为12里(建阳、蒲城不再包括),设欧宁县,属建宁军管辖。此后,原建安县分为建安县和瓯宁县,各县设在同一市。建阳二年(1128),州卒叶农叛变,周知接管建阳。建安四年(1130),农民领袖范在建州会元洞集会,迁至崇安。绍兴三十二年(1162),重建建宁郡。建安县和欧宁县属建宁府管辖。
元朝至元初(1264),建宁府属江浙中书省(在杭州)。至元十三年,元军取建宁。元十五年改建宁道,建安县、欧宁县属建宁道,属抚州中书省,归抚州中书省掌管记录。至元十七年,改为建宁路。建安县和欧宁县属于总局。郑智二十二年(1362),建宁分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吏部恢复建宁府。建安县和欧宁县属建宁府管辖。顺治三年(1646)起,清朝沿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仍称建宁府,后改名建瓯府。民国2年,建安县与瓯宁县合并,各县定名为建瓯县,隶属建安道,位于南平。17年取消道学,只设省、县两级。建瓯改为县政府,由省直接管辖。民国35年,全省分为七个行政监察区,建瓯为第三个行政监察区。行政督察办公室设在简阳。
1949,13年5月,建瓯解放,成立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署,辖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水吉、松溪、政和、邵武、光泽九县。专员公署设在建瓯。3月1950,改为建瓯行政公署。同年4月,办事处迁至简阳,改称简阳行政公署。建瓯县隶属建阳行署。
1956年,建阳专员公署并入南平专员公署,建瓯县归南平专员公署管辖。1970年,重新设立建阳地区行署,建瓯县归建阳地区行署管辖。1989 65438+10月,建阳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辖南平、顺昌、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泽10县市。1992 10 10月20日,民政部批准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
建瓯一直是各县、州、府、公路、道治所和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产生了1154名进士,3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生长于建瓯,先后诞生了被誉为“杨辅政三杰”之一的政治家、史学家袁殊、外交家、文学家吴季和近代革命先驱等。世界闻名的旅行家李刚、陆游、辛弃疾、凯尔·波洛都曾在建瓯驻足,留下他们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