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审计的五个阶段
虽然审计的起源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会计制度的出现是研究审计起源不可忽视的因素。
为什么在诸侯国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出现经济相对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商朝或西周?除了会计的发展,政治体制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以来,经过商周的发展,官僚机构比较健全,统治阶级开始重视经济监督:“(禹)考三年,治五年,周游列国,归大岳。
爬上茅山是一个伟大的会计师...于是改名为会议记录山。
”“到了年底,一切官员都要各自为政,都要服从他们的意志,听他们的事业,而废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为了获得霸权,社会上开始出现各种思潮。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魏国的李悝等。相继进行政治改革运动,初步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各国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中央、郡县或县乡等行政机构,为中央重要官员和地方长官向国王报告户籍、开荒、税收等情况提供了组织基础。
二、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经过不断的战争和兼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专制制度。
设置“三公九臣”制度,宰相、御史、太尉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
汉代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完善。
实行县-县-中心会计制度。
郡县归郡国。每年秋冬之年,各郡占垦,钱进出,贼数上其集册。
县里计划结束后,县里去北京做计划。“各州常于八月巡其县国,录囚,考庙最多。”
年初在京都玩,中兴因计划。"
一般两年计算一次。年底郡县算县,次年春郡县算中央。
除了等级计划制,汉代统治者还特别重视计划性。皇帝有时主持中央规划,如果他在县上运气好,他经常去现场审计。
汉武帝在位期间,三月归泰山,被封。
祠堂始祖甲子在明堂配神。因为朝代的王侯将相,他被郡国数了。
西汉《商鞅法》的颁布,确立了商鞅作为一种特殊制度,也为商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大大加强了其权威性。
中央集权的基本完善、统治者的重视和《商纪法》的颁布,使秦汉时期的审计有了初步发展。
3.脱胎换骨(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倒退状态,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权力下降,中央集权较秦汉时期大大削弱,也极大地影响了计划。
凉州刺史张世被派往各郡进贡。
对陕西军务总司令顶礼膜拜,以皮帝毛为刺史”的圣旨,多数地方都没有数。张世凉州刺史获此殊荣,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减弱,刺史制度逐渐衰落。
然而,审计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秦汉时期繁杂的法律被大大简化和分类,法律条文也逐渐组织起来,使法律变得清晰简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比比审计的萌芽,为隋唐时期比比审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成熟(隋唐五代宋辽金夏)
(一)隋唐时期的审计
历经魏晋南北朝370年的动荡,隋统一了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使隋唐成为继秦汉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繁荣时期。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完善了中部三省六部制。负责决策的中书省、负责议事的厦门省、设有官、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省,负责国家政务,分工明确。当地政府实行县或州两级制度。
拥有三品以上的官员绝大多数由皇帝任命,拥有四五品的官员由宰相提名批准。六品以下的官员需要经过吏部和兵部的筛选,办理审批手续。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皇权通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之间的制衡得以加强。
这也为隋唐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审计的建立提供了保障。
隋唐时期的审计主要是一种挂钩制度:一是对政府的一般事务和文件进行审计;二是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审计和检查。
由于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项目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唐代设立了刑部,作为财政检查的最高机构。
在中央政府中,租金、官员薪金、军需、粮食战争、奖励等等。由房部管理,兵部持有的礼器兵器,工部持有的屯田修营,北京思农寺持有的公务礼品和定期物资,必须报部检查;地方上,比比只覆盖州府,州府以下的县都由州府覆盖。
外交部对中央部门和地方州府进行事后审计,首都部门每季度一次,地方州每年一次,并根据各州与首都的距离规定不同的账本申报时限。
在我们的时间和军队下,我们有一个支援任务,负责财政。“世界上每一支边防军都有支援任务,这样才能用于军事资源和粮食战争。
每年所有费用申请核算,以长远目的为准。"
安史之乱前,外交部在维护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国本初旧,天下之富皆载于左库,而太傅闻四时,大臣遮出入,上下管辖。”
安史之乱后,随着我军势力的壮大,地方割据势力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统治减弱,也给外交部带来了一些变化。
晚唐时期,随着三司、藩属使节和割据政权的更迭,在住盐铁部、税务部出现了新的审计监督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出现了许多不同名称的官员来负责检查工作,如住房部的法官、住房部的检查员、住房部的检查员。这些职位不稳定,经常被放弃,审计性质的机构存在时间短,使唐朝
总的来说,唐的财政检查几乎涵盖了封建国家从中央六部到地方郡县的全部财政收支。
司法部作为一个独立的专职审计机构,在从外部覆盖各级政府的财务方面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隋唐初期,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强大,弼部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唐朝后期,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外务部得不到很好的执行,逐渐萎缩。
(二)五代宋立傲夏金审计
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汉唐那样的大一统局面,而是多种政治势力并存。
重点审计了北宋和南宋。
宋代元丰改革前,实行三司制审计。
在中国最高金融机构第三部之下,设置三个部门,负责审核,“查天下申设的金谷伍佰三个出纳簿,以查其差异,防于官府。”
这三个部门主要负责揭露官员的经济违规行为,检查世界的账本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及提前审计一些重要的财务收支。
公司主要是把三个部门检查过的账本重新磨一磨,相当于审计的最终机关。
还有具有审计职能的机构,如管理部、管理部、军务部(军事审计)、北京的财务部、仓库等。
元丰改革后,住建部设立审计机构,对住建部进行审计,取消三个部门,将三个部门的大部分审计职能移交给司法部。
外交部定期检查“月计划、考计划、年会”,多为事后交付审计,但有时也采取现场审计和事前审计。
各师在首都的经费和仓库物资已通过总部或监察部门初审,送部里终审。
南宋新增总领事馆审计,要求负责筹集地方财政的四川、淮东、淮西、湖广四大总领事馆定期将会计账簿上报朝廷核查审计;与此同时,朝廷频繁派官员到将军府查财查税;总府官员交接时,朝鲜省负责审查。
北宋初期在三司之下设置审计署,极大地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但是,通过对元丰的改制,宋神宗废除了三司,恢复了唐代的比比审计,从而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审计制度。
南宋边境战事不断,对总领事馆进行审计,检查为方便物资调动而设立的总领事馆,体现了统治者对大量财政物资的重视。
但由于南宋的机构合并,比比的专职审计职能发生了变化,比比逐渐成为一个幻影。
5.逐渐衰落(元明清)
元朝废除了外交部,设置了校对员和打磨员负责审核。
监察院隶属于中央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和中书省,从司法系统走向了行政系统。
总体来看,外交部保留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审核的机制,但校对和摄影记者失去了原外交部的终审权,审核的权威性下降。
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废除三省六部制,将权力分为六部,皇权支配六部,皇权大大加强。
明代废除了专职审计机构,在中央政府中设立了六个部门。作为独立的机构,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各省,由省司法厅的省法官负责监督所属县县的钱、粮、贪、贪,并设置巡察现场审计。
清朝沿袭明制,实行六科审计、总督审计、道审计。
清朝末年,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清廷被迫准备立宪,提出了在内阁之外设立审计院,向君主负责的审计思想,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工作。
随着明清时期封建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利,更方便地监督臣下,皇帝取消了专门的审计机构比比,让官员负责财务审计,并将审计权限纳入分支机构的检查体系,使审计从中央到地方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
明清腐败,官商关系网盘根错节,极大地阻碍了审计工作,连负责审计的人都同流合污。
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末预备立宪中提出的审计思想已初步具备民主因素,是古代审计向现代审计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