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墨学文房四宝史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墨被中国人使用了几千年。商代的甲骨文是用石墨和朱砂写的。汉代纸发明以后,用石墨作书就不舒服了,于是就产生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为原料的丸墨,这就是以后用墨的起源。公元4世纪,三国魏时,单薇制作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墨水,“用在中间就像颜料一样”。晋代发明了胶水,墨的质量提高了一大步。西晋陆机《平平铁卷》墨迹晶莹,书法朴实,用笔光秃秃,全面体现了书写工具改革的成果。唐朝是中国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到了唐代,设立官厂,专门制作墨,官为祖民。他学习朝鲜贡品松烟墨的制作经验,多方取材,采用古松烟草、鹿角胶制墨的方法,名扬天下。从石墨的使用到人工制墨的出现,经历了一千多年。五代南唐皇后李煜是一位热衷于书画艺术的君主。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父子制作的精品水墨得到了李煜的赏识,并被赐姓李,史称“李廷贵墨”。到了宋代,不仅有松烟墨,还有幽燕墨。名家辈出,美墨缤纷。文人看重书法,所以视墨为宝,取墨很严,分墨很好。所以宋墨已经臻于完美,足以辅佐大书画家流芳百世。时至今日,宋代人名仍能看到其艺术光彩,名墨的作用功不可没。明朝是墨业最辉煌、最成功的朝代。“桐油熏”和“漆油”等先进的制墨方法被广泛使用,具有装饰形式的成套簇墨“金吉墨”的出现受到广泛欢迎。清代的制墨业虽然没有明代大,但康乾两朝都精于书,非常注重墨的生产,所以历代名墨的帝制都很优秀。嘉道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墨的生产逐渐衰落。

对墨的印象似乎有些简单化,但它是古文字中不可或缺的一篇文章。借助这种原始材料,可以实现中国书画的奇幻意境。墨的世界并不枯燥,而是内涵丰富。墨水作为一种消耗品,能够在今天完好无损的呈现出来,是非常珍贵的。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使用天然墨水或半天然墨水作为书写材料。墨水的发明大约比钢笔晚。史前彩陶图案、商周甲骨文、简牍、帛画等等到处都留下了原始墨迹的痕迹。据文献记载,古代墨刑(画脸)、墨绳(木匠用)、墨龟(占卜)也用墨。经过这个漫长的历程,到了汉代,人工墨水终于开始出现。这种墨汁原料取自松烟,先用手工揉搓再成型,墨质扎实。据东汉应劭《汉》记载,“尚书令、仆射、丞、郎,每月给一大墨,给一小墨。”白纬玲位于陕西省千阳县,靠近钟南山山。山的右侧有许多松树,它因用来制作墨水的烟草而非常有名。

烟草从制作到最终成品,有注胶、勾兑、蒸烤等多道工序,还有一个成型过程。墨模雕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墨水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墨模一般由前、后、上、下、左、右六块组成,而圆形或偶像形的墨模只需要四两块板就可以合成。内置墨水,合上锤子砸成品。笔尖大部分刻在侧面,这样墨水模具重复使用时可以轻松更换。墨的形态有多种,可分为天然墨、漆墨、金墨、漆墨。

中国画用墨也很有讲究。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是用桐油或燃烧的烟制成的。松烟墨是由燃烧松枝制成的。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而亮:散墨的特点是颜色深而暗沉。中国画一般用油烟,只有彩画偶尔用松烟。但是在表现一些平淡的东西比如墨蝶,黑丝绒等。松烟也是用的,中国画的墨水一般是用墨锭的。当我们选择墨锭时,我们应该看看它的墨水颜色。看墨蓝紫,黑色次之,红黄白最差。磨墨的方法是用清水,均匀缓慢地磨,直到墨稠为止。墨水应该是新磨的。研磨时间过长的墨水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买不到的。但是,有些画家喜欢用宿墨作画,这只是少数。

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用于绘画和书法的墨水,如中国墨水,一得阁和曹素功,可以用来代替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