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四中的历史沿革
四中建校之初,校址临时借用大溪后石小学和虎峰小学,学生65438人,教师3人。1959于二月搬到安侯夏萍农场。同年5月,校址选在蜈蚣洋。两个月后,八间教室和三间土木结构的宿舍建成,学校从农场搬到了新教学楼。校舍倒塌后,被迫停课一段时间。次年招生160人,其中5个班256人,教职工13人。
从1959到1963,全校师生努力扩建校舍。挖井,建厨房,建厕所,铲山,开操场。1962建有二层八座红砖教学楼,占地622平方米。后来,建立了简单的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室和诊所。
文革期间,学校改名为安侯中学。校舍被占,学校分散在安侯、山口、马爽和龙头。1975年6月,校舍归还安厚中学。1984,学校更名为“平和四中”。此后的十年间,学校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造,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建设12教室的教学楼,20间教室的教师宿舍,535平方米的食堂。还修了700米的围栏,修了540米宽5米的校道。1989年建成1022平方米的“新教学楼”。1997建成1600平方米的“综合楼”。1999年9月,校园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2002年“综合楼”投入使用,2000年9月成立了全县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平和四中信息技术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