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东方山风景区的诗文

东方山风景区

位于黄石市下陆区,市中心以西25公里。广义的东方山是指横跨黄石和鄂州交界处的一条长30公里、宽近5公里的小山脉。狭义的东方山,仅指黄石市区的满乾隆、冠生龙、寨麦。海拔4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380米以上。这些相连的山峰矗立在平均海拔只有20米左右的山谷平原上,雄伟陡峭。东方山的名字起源于西汉中期,历史上很有名的东方朔隐居于此。为了纪念他,村民们把他居住的无名荒山以他的姓氏命名——“东方”,把他居住的天然洞穴所在的山以他的字“曼千”命名,称为“曼千”。东方山上有一座规模较大的佛寺,即唐宪宗皇帝修建的东方山第一梵天兰若,占地4000多平方米。宋元时期又进行了改建扩建,使寺庙更加宏伟。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宪宗朱见深的御制书法寺名为“鸿华寺”,一直沿用至今。后来因为一场大火,整个红花寺被烧成了一片白色的地面。万历三十四年(1606)春,重修了红花寺的主体建筑,规模比以前小了。清朝又火了。在第四十任方丈的主持下,东方山红花寺五年重修,规模略有扩大。五营店大学士、吏部尚书余国柱题写了“三楚第一山”的条幅。东方山上还有“八景”、“八胜”,可供游客欣赏。

【古诗词鉴赏】红华寺的王松师鹏

大冶一路到武昌,西征越过明月到东方。

白莲叶桃花月,仙佛归故里。

红华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禅宗名寺,位于黄石风景秀丽的东方山上。山以庙命名,庙依山而展。两者内外兼修,因此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也是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佛教名山。

当你到达东方山时,你一定要去参观红花寺。来到红华寺,必然会想到它悠久灿烂的历史遗迹和故事。俗话说“山不高,有仙则名”。东方山就是这么一座名山,人杰地灵!《白莲印蟠桃新月,仙佛归处》一句,请来了两位历史名人:西汉时期侍奉皇帝、出入宫廷的东方朔,以及受到唐宪宗器重的唐代高僧尹稚禅师。

至于东方朔,《韩栋·方硕传》说:“新月尝醉于殿,而上小厅,不恭不敬,禁为庶人。”据考证,他被流放期间住在东方山。此前,他曾随汉武帝南巡时到过这里。据《黄石市地名志》记载,曾有这样一首歌谣:“汉帝南游此山,东至而流连。搬家时,醉溺于王宫,又被逗乐两年。”就这样,这个滑稽又无所适从的东方朔,也许是为了再次隐退到东方山,故意醉酒溺死在国王的庙里!东方朔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物,有许多关于他的民间传说。诗中所谓“蟠桃新月”,指的是东方朔吃了王太后蟠桃的传说。至于“白莲尹稚”,指的是唐代尹稚禅师在山寺前种下的白莲。尹稚是红华寺的第一代创始人。师从南岳怀让禅师,精通佛教经典。下山时,怀让对他说:“云游时,遇东而止,遇青花而活。之后你将三灾三火,荣辱与共,一次次毁于一旦。”后来尹稚真的去东方山旅游,看到一棵银杏树(银杏树),才在老师的指点下恍然大悟;所以我在这里定居了。唐宪宗春历皇帝还赐他一个皇家名称和一首诗,并题写了寺庙的名字:“宝丰赵体”。但是,这座寺庙的名字并没有被使用。

作者选择这样两位历史人物作诗,具有典型意义。尹稚是古代寺庙中禅僧的代表人物,红华寺也因此而兴盛。另一方面,东方朔与东方山关系密切,东方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冶县志》引用旧志说:“东方山...由世人传至东方朔,故名。”一山一寺分别由两个人来代表,这座山和寺庙更为出名。

(李)据

【现代散文】一看到“三楚第一山”四个字,我就看到了宋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东方山的景象:山势险峻,古寺雄伟,树木葱郁,游人穿梭...

盛夏的某一天,我来到黄石,乘车来到下陆,瞥见了东方山:在长江中下游的广阔平原上,巍然屹立的东方山从群山中拔地而起,绵延如一幅阻断长江以北的风景壁画。尤其是走马寨、满前庵、占胜庵,奇峰美岭,犹如自然画卷。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漂亮,而且很迷人。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兜了一圈,只见山坡上的树海竹林,郁郁葱葱。你走得越高,风景就越独特。乔木和灌木,针阔叶混交林,绿色和黄色,遮荫;野玫瑰,不知名的野花,鲜艳夺目,芳香四溢;鸟儿和昆虫在树、草、花中奏出甜美的交响乐;山风吹来,让人感觉清香凉爽,心旷神怡。

当车开到山顶附近的停车场时,我饶有兴致地下车抬头看了看。突然看到一张更美的图。两座山峰被一条山沟夹在中间,山沟的形状像一把玉石般的巨型躺椅。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树,林中夹杂着淡黄色的竹子。其中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的红花寺,红砖绿瓦,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赋有韵味。难怪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到此一游之后,都变得很有诗意,留下了许多佳作。

从红花寺出来,别忘了看古银杏,逛八景。东方山上的古银杏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堪称“长寿之星”。它像塔一样干燥。历经沧桑和树的裂缝,它仍然充满活力和绿色的树枝。八景除了松树倒挂、白莲频繁开外,都已消失,还有六景供游客欣赏。其中一个说:道士洞云止。位于东方山西峰,相传东方朔曾隐居于此,采药炼丹,最后白日飞升,成为罗金仙。这里树木茂密,竹林茂密,环境十分幽静。第二个名字是:阳光下行走的仙女。相传东方朔翱翔时,将手指放在悬崖边上悬挂的布鞋上,一下子变成了一千多斤重的石鞋。现在,这只石鞋还在满前西边,只是没有鞋跟了。静静的坐在上面,可以听听流水的声音,听听风弹琴的声音,感觉很清澈。它的三个名字是岳勇禅观。这里是大和尚尹稚第一次来东方山时的建房之地,现在的亭子是由“石菩萨”建造的。月圆之夜,六合河水明澈湛蓝,昆虫轻声歌唱,在树木的枝叶间,像银色的月光倾泻而下,令人心旷神怡。它的四个名字是:灵泉卓珠。这个场景是在东方山的祠堂后面。井口嵌有汉白玉,井水有20米深。即使是百年不遇的大旱,井水也不干涸,水质冰凉甘甜。它的五个名字是:铁牛懒。这一幕是在东方山桂花树西南不远处,一堆躺着的牛形铁矿露出地面。相传是唐朝皇帝赐的。它的六个名字分别是:石船高撑。也就是说,在东部山东省最高峰圣脑北坡的巨石上,原来那块重达一万多斤的方舟石悬挂在崖边,人一起来就摇,犹如高山上的石船。站在上面可以俯视东阁,犹如华盖。两侧山坡陡峭,松林冷杉林,郁郁葱葱,山风穿流而过,林涛如潮起伏,景色十分宜人。

(曹)据

【民间文学】位于黄石和鄂州交界处的东方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医生,名叫东方朔。这个人很幽默,特别擅长辞赋,很受刘彻的喜欢。

刘彻当政时,做了一些兴国利民的好事。到了晚年,他信神拜佛。他不顾大众反对,举行大量禅修活动,拜神求仙,生活奢侈。此外,徭役繁重,百姓怨声载道。漫画大师东方朔批判了“真龙天子”,抢走了汉武帝费尽心机才得到的所谓“长生不老”药。令皇帝极为不快。在这种情况下,东方朔一半厌倦了他的仕途,一半避免了灾难,所以他休了一个长假,漫游江湖。

这一年,为了去吴京旅行,东方朔乘船沿着汉江一路旅行。途中,他在大冶县登上一条船,并在一座荒山上建起房子住了下来。约东方朔匆忙离开京都,他没有时间选择时间。等他上岸,又是一片洪水,又是一片汪洋。东方朔在任何地方建造了一个简单舒适的临时住所。在山中一个天然的山洞前,盖好房子,下完棋,画完字画,静静地坐在庐中,听猿啼虎啸,欣赏鸟语鸟语的歌舞,与草木一起浸进心田。我在和渔父樵夫互动,我了解民间的疾苦。

出于对他的尊重,当地村民保留了东方朔在山上的住所。他死后,他的牌位被作为“圣物”供奉在他在山上的房子里。据说中国人遇到天灾人祸,都是来东方朔雕像前乞求庇护的,而且大多是“有求必应”。特别是在诉讼案件中,如果你来为东方朔祈祷,你可以在法庭上自信地争辩。

也许是一个杰出的人。东方朔盖房子的洞穴长年云雾缭绕,从洞穴中飘出的薄雾优雅得像车罩,云朵五彩缤纷。这一奇妙的自然景观就是今天东方八景之一的“路洞止云”。

在以东方朔命名的满前脑西面,有一个向西延伸约10米的悬崖,据说是当年东方朔练丹的地方。他经常脱下采药时湿透的布鞋,放在悬崖上的岩石上晾干。据说他大获成功成仙时,在悬崖边晒的布鞋,经他的手一下子变成了千余斤重的石鞋,如今已成为东方八景之一。

(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