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或名人演变的成语

1.教鱼游泳的故事。

解释:

比喻在专家面前卖弄技巧。多用于自谦。

河边采石一堆土,李白名高千古;

有诗来来往往,在鲁班面前做一把大斧。

这是明代梅芝环所作的一首名为《李白墓》的诗。李白,字太白,喜饮酒,人称李辰贤,唐代大诗人。关于他的死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比如有人说李白晚年游历了洞庭、岳阳、金陵(今南京)。一天,划船在河边采石(采石,在今天的安徽省当涂县,北部与长江接壤)。夜晚,月明如昼,李白醉倒在船上。当他看到水中月亮的影子时,他俯下身去抓住它,然后掉进了河里。有些传说甚至更神奇。据说就在这时,河面突然狂风暴雨,出现了巨鲸,两个仙女,手拿叮当,要李白坐在鲸背上,音乐引领,飞走了。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但是在采石,后来出现了很多名胜古迹。这里不仅有李白墓,还有仙楼和捕月亭,引起了无数游客的兴趣。有些想装优雅的游客甚至在李白墓里乱编问题,真是可笑。梅志焕的这首诗,就是对这类游客的嘲讽。他认为在一个大诗人的坟头上乱写歪诗,简直是“在鲁班面前使大斧”——太大意了。

据说已经失姓的鲁班,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又名鲁。他是制作精密仪器的专家,人们称他为“能人”。人们一直认为他是木匠的祖先。谁敢在鲁班面前炫耀用斧子的本事?换句话说,试图在专家面前一展身手,是一种过于谦虚的可笑行为,被称为“鲁班门前耍斧”或“门前耍斧”。类似于“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的说法。

2.半途而废的故事

解释:半途而废,停止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中庸思想。君子循道,半抹(即道),废之。我能做到。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乐羊子的妻子。

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野心的人不喝偷来的泉水,因为它的名字很恶心;我宁愿饿死,也不吃别人给的,叫的食物。更有甚者,捡拾别人遗失的音乐。这会玷污这个角色。"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惭愧,就把金子扔到了野外,去了很远的地方找老师学习。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他的妻子跪下来问他为什么回家。乐羊子说:“出门久了就想家,没有别的原因。”妻子听后,拿了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台织布机织出来的丝帛,都是蚕茧做的,在织布机上织出来的。一次积一丝,只有一寸长;一寸一寸积累,就会得到一个岗位,甚至一匹马。如果我今天就掐断了,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之前的时间也白费了。”

妻子接着说:“读书也是这样。当你积累知识的时候,你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一天一天地改善你的品行。如果中途就走了,跟剪丝有什么区别?”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打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连续七年没有回家。

3.分手的故事

来源:《北史·魏宗室·河间启功传》高祖曰:“罗阳,我大富大贵,当各奔东西。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分支了。”

释义:“举起双臂”,扬起鞭子,策马前进。各走各的路,比喻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故事:南北朝时,北魏有个叫漆瑗的人。他很有才华,立下了许多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漆瑗有个儿子叫袁志。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是一个有才华但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孝文帝接受了上尉皇帝李彪的建议,从陕西平城迁都洛阳。这样,洛阳就成了“荆”了。在洛阳,袁志凭借自己的才能,经常对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朝廷高官显贵表示蔑视。

有一次,袁志出去玩,恰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快速驶来。按道理,袁志的官位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直看不起李彪,不肯让路。见他如此嚣张,李彪当众质问袁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得多。为什么不给我让路?”袁志不买李彪的帐,说道:“我是洛阳地方官员。在我眼里,你只是洛阳的一个居民。地方官员怎么给居民让路?”两人各让一步,吵了起来。于是他们来找孝文帝评价原因。李彪说,他是一个“建议中尉”,如何敢在洛阳当地官员对抗他,但巨然拒绝让路。袁志说他是首都的行政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登记在他负责的户籍上。他怎么可能像普通地方官一样给一个帝国副将让路?孝文帝听了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也不能训斥其中任何一个,于是笑着说:“洛阳是我的首都。听了之后,感觉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想你们可以分头去,不是吗?”

4.三次造访小屋的故事

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坐镇朝廷,孙权扶持东吴,汉朝宗室刘备听徐庶(三国时期著名的掘地者)和(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说诸葛亮博学多才,于是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来到隆中(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帮他为国做事。那天恰好诸葛亮出门了,刘备只好失望地折回。不久,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暴风雪第二次邀请他们。没想到,诸葛亮又出去溜达了。张飞不想再来了。见诸葛亮不在家,便催他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示对诸葛亮的钦佩,请他出山,帮助他挽救国家的危局。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素三天,准备再次邀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可能有虚名,但可能没有真才实学,没必要去。张飞则主张自己一个人打电话,没来就用绳子捆住地面。刘备骂了张飞,第三次和他们一起去拜访诸葛亮。这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他。他一直站着,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坐下来互相交谈。

诸葛亮看出刘备有意为国家做事,诚心诚意请他帮忙,就出来帮助刘备建立韩曙王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邀请诸葛亮称为“三顾茅庐”。在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对其大臣不怀好意,受其指控而委屈,草中照顾其大臣。”的句子。所以当世人看到有人连续几次去那个人家里请求他所崇拜的人帮助他时,他引用了这句话来形容他的愿望和真诚的心情。也就是说,我不耻下问,我是在以空虚的心灵求贤。

5.一张甜嘴和一把剑的故事。

来源:《子长空元年》李为丞相,尤忌文士,或善待杨,吞其甜言蜜语。世人都说李“嘴里有蜜,肚子里有剑”

解读:比喻话好听,甜如蜜,但肚子里有害人的情节。

故事:唐玄宗李是“兵部尚书”和“刺史”的官邸,是宰相的职位。

这个人如果有才华还不错,写字画画都不错。但是说到道德,就太可怕了。他嫉妒心强,损人不利己,凡是才华比他好,威望比他高,权力地位差不多的人,他都会不择手段地排斥和打击。对唐玄宗来说,他有一种填充和奉承的技巧。他极力迁就玄宗,用各种方法讨好自己宠爱的妃子和信任的宦官,获得他们的宠爱和支持,以保住自己的地位。李在与人接触的时候,总是在外表上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说着一些美好的“善意”的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狡猾,经常在暗地里害人。例如,有一次,他假装真诚地对他的同事李说:“华山出产很多黄金。如果能开采出来,将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帝还不知道。李以为这是事实,赶紧跑去建议玄宗赶紧开矿。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把李叫来商量。李对说,“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能随便开采呢?别人劝你我的,恐怕是恶意的;我几次想告诉你这件事,但我不敢开口。”玄宗被他的话感动了,认为他真是一个忠诚爱国的臣子。相反,他对伊势不满,逐渐疏远他。就这样,凭着这一特殊的“本事”,李当了十九年的宰相。后来司马光在编《资同治鉴》时,对李进行了评价,指出他是一个居心叵测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6.睡在月桂树上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把他送回越国首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挂了一个胆囊,晚上躺在稻草上,对着胆囊。每天晚饭的时候试试gall。总是问自己:“你忘了被打败的屈辱吗?”就这样,勾践和佟甘* * *和* *同归于尽。经过十年的发展生产,积蓄力量,经过十年的训练,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了夫差,灭了吴国。

7.向别人学习的故事。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名叫的女孩。她很美很漂亮,动作很感人。他心脏痛。他生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捂着胸口,眉头紧锁。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在人们眼中是病态的,迷人的,可爱的。在石的邻村,有一个长得很丑的女孩叫东石,她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我在路上遇见石,我看见石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很美。她觉得难怪别人说她漂亮,所以才这样表现。如果我做这个姿势,我一定会变美。于是她模仿施的病。结果人家一看到她就丑,现在变成了这个疯疯癫癫的样子。像见了鬼一样,他们赶紧关上门。

8.防微杜渐故事

解释:防患于未然,杜绝事态发展。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丁弘传》。若由官府负责作揖,杜渐防萌,凶妖灭之,危害消之。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是一名将军,任命窦的兄弟为文武官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很多大臣都很着急,都为韩家捏了一把汗。丁洪部长就是其中之一。

丁洪很有学问,对经典著作很有研究。他对窦太后的专权非常愤怒,决心为国家除掉这个祸害。几年后,天空中出现了日食。丁洪当时就带着这种不祥之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对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而皇帝早就有了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很快就罢免了窦宪的官职,窦宪和他的兄弟们自杀了。

在他给皇帝何的最后一本书中,说,如果皇帝亲自整顿政治,他应该注意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就防止事故发生,以消除隐患,使国家能够保持长治久安。

9.买礼物还珍珠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去齐国卖首饰。为了生意好,首饰畅销,他特意用珍贵的木材做了很多小盒子,雕刻装饰得很漂亮,让盒子会散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首饰放在盒子里。一个来自郑的人看到装有宝珠的盒子精致而美丽。问了价格后,他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拿出里面的宝贝,还给了珠宝商。

10雄辩的故事

来源:《王进·岩云书·郭象传》:“听象如悬河泻,无穷无尽。”

释义:《悬河》,瀑布。说话像瀑布一样。形容口才也比喻非常健谈。

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者,名叫郭象。

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了。特别是他能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然后冷静思考其中的道理。所以他的知识非常渊博,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潜心研究老庄学说,对老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过了一些年,朝廷派人一次又一次地邀请他。他实在无法拒绝,就答应了,去朝鲜等郎。当他到达北京时,由于他的知识丰富,他能够清楚地谈论一切。此外,他的口才非常好,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每当人们听他讲话时,他们都感到津津有味。当时有个上尉,叫王彦,非常欣赏郭襄的口才。他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郭襄,说:“听郭襄的话,就像一条倒挂的河,源源不断地倾泻下来,永不枯竭。”郭襄的口才说明了这一点。后来人们形容人“能说会道”,善于说话。一旦他们交谈,河水倒挂着涌出,从未停止。

11负荆请罪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大强国,史称“战国七雄”。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是最强大的。秦经常欺负赵。有一次,赵王派大臣的仆人蔺相如去秦国谈判。蔺相如在晋见秦王时,凭着自己的机智和胆识,为赵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看到赵国有这样的人才,不敢再小看赵国。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他被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很器重蔺相如,对赵将军廉颇大发雷霆。他想:我为赵打拼,挣的钱不是和蔺相如一样多吗?蔺相如张着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地位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他气愤地说:“要是让我撞见蔺相如,我就当面为难他,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马上命令手下以后遇到廉颇的手下,一定要让路,不要和他们吵架。他坐车出去了。只要一听说廉颇在前面,就让马车夫把车开到巷子里,等廉颇过去。

廉颇的人看到上卿就这样放走了他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他们看到蔺相如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的手下受不了这个气,就对蔺相如说:“你的职位比廉将军高。当他骂你的时候,你避开他,让他走,他就不再把你当回事了!这样下去我们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与秦王相比,谁更胜一筹?”大家都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道:“是!我不怕秦王,那我还怕连将军吗?要知道,现在的秦国是不敢打赵国的,因为国内文臣武将是团结的。我们两个就像两只老虎。如果两只老虎打架,其中一只会受伤甚至被打死,这就给了攻击赵的好机会。你想想,重要的是国家,还是个人面子?”

蔺相如的手下听了,非常感动。他们看到廉颇的手下,都很谨慎,总是放他们走。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羞愧万分。他脱下袖子,露出肩膀,背着刺,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给蔺相如跪下,双手捧着荆条,要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赶紧双手把廉颇扶起来,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让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好的朋友。这两个人文笔娴熟,为国而战,秦国更不敢欺负赵。“负荆请罪”成了成语,意思是向别人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