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的东都在哪里?

在洛阳!历史上,各国对朝鲜的三次大规模访问都发生在洛阳。就像唐人说的“每隔三年,万国必往河洛”,也就是说洛阳是万国来朝的盛况!两个首都(或两个首都),即京畿(长安、西京、京兆院首府)和杜集(河南院首府洛阳)。[1]

“吉尔吉斯斯坦”是指京都管辖的地区。按照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的划分,只有都城长安和都城洛阳可以称为“冀”。

西京长安城,隋朝称大兴城,隋朝所建,唐代改称长安城。洛阳城[2]作为帝国(东京)的东方首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中国首都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

武都

五都,即首都是京兆(京畿),东是河南(首都),西是京师。北有太原,西有凤翔,南有江陵这两个都城,并称为“五都”。[1]

唐朝首都时间表:

618-657长安,

657-684长安洛阳并列首都;

684-692首都洛阳,首都长安;

692-705年建都洛阳,长安、太原相伴;

705-723长安洛阳并列首都;

723-757长安洛阳并列首都,以太原为首都;

757-762年,洛阳、长安为首都,太原、凤翔、成都为陪都。

762-904长安、首都、洛阳、太原;

904-907年建都洛阳,长安被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