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中山先生与之江大学
钟中山先生从65438年到0924年任之江大学教授兼中文系系主任,到1937年底,抗战已经进行了14年。在校期间,我全力招贤纳士,开设科目,成立诗社,为中文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侵华日军入侵,野心未偿,令人唏嘘!
最近,浙江大学历史系的张凯教授写了一本书《民国时期杭州的汉学》,书中描述了钟山先生在杭州的行踪。为纪念钟山先生,现摘录如下:
65438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中文系聘请著名学者、汉学家钟太(子中山)为中文系系主任,奠定了中文系在30年代达到顶峰的基础。钟太(1888-1979),江苏南靖人,本名钟山,本名黛安,后改名玉华。早年毕业于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回国后在1905至1911年间在两江师范学校从事日语翻译工作。辛亥革命期间,他进入安徽巡抚白任职。后任安徽高等教育学院教师,南京政法学院(后改为政法大学)日本文教讲座教授,给老、庄讲学,任* * *和杂志社社长。
1924起,调任杭州之江大学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在国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到了民国,学者们称赞:
中山富于理,精于学。他小心翼翼为书作榜样,他负责担起东方的重担,可谓对世界的深切关怀。而且古今一夫可以秀才,不存在才气横溢和潜水两条路。会潜水的会游泳,才华横溢的喜欢创造。久游,足以滋养我心,外足以治国安邦,丰功伟绩。儒家思想在世界上受到尊重;创始人关心的是学习,而不是储存美德,而是寻求知识。求知的人会努力比别人强,他们会努力比人心强。他们会为古人之失而刻流,或者会先建立制度,他们会学习古人的言行。老公带着古人的痕迹流传至今,我却看不到很远,但我不认同他们,所以我无法强大,所以我怀疑他们,信任和怀疑互不伤害。以疑古为治学之道,师承师法,接近于著名法家的著作。所以,现在的读书人,把治经的功夫转移到治子上,往往会结缘于名法,而失去儒学。儒家之中,有之愚,有杨之儒,有殷之法,其书之异,常因弟子之变,学者之玄,孔、曾、斯、孟之左。最近学了范播,但总是走捷径,它的墨名是荀子,对世人举足轻重。不知夫圣人之所以为圣,圣人之所以为德,先为一群人,三才,万物之育,天地之性,他们把一切读书人都看成和无知者一样。喔!章秘而儒道衰。考证精细,名旺。因为不符合果期,是一孔之人,南?啊,翟然一个人决定先贤的得失,争夺功名。30年来,学术思想未能保持统一,赞美政教,并有相应的倾斜。但提倡这一家的人想到的是哲学,人想到的是真理,所以不必真,不必横流。难道不是智者的错吗?中山择术不圆熟,观古不含蓄,学久了,儒身亦实用。天下之士,多持今人之托,控古之迹,是毁铁轴而折之策。扼杀是愚蠢的,大道理是哲学的。
钟太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哲学,尤其是周秦诸子,下至宋明理学,研究宋学不轻视校勘训诂。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为一家之言。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概论》、《荀注补遗》、《庄子简评》、《春秋文字三传》、《顾校订》等。蒋《庄子微发展引论》赞曰:“前师钟太先生,学庄而庄。他浸淫庄子之书几十年,以为庄子之书浸淫道家,后浸淫神仙家,目的灰暗。学者可以将其与神仙家庭区分开来;他痴迷道教,很少有人能分辨。韩退而被孔挤,殷助,与天下庄周之论不同。不过也是求文之事,一直没搞懂《庄书》的意思和它的家谱。不知道周代圣王之学,诞生于孔氏,传承于颜元。就是按照老师的看法,我也以为周志学既是儒学大师,又是一个老人,后来才知道。我可以说,我是在岁月中学习和进步的,是我抓住了支点。岂止是六经之旨,岂止是苦郡之书。认为《庄子·法味》这本书是一篇深刻的篇章,意义重复,讲解详细,是一篇精粹的语句。那些还在谈论它的人不会被落下。苏子瞻要么以为周之学是夏来的,要么以为周之学。”钟泰以此文为中心,探讨世界,认识人,探索、揭示和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论脉络。有学者评价过钟泰在杭州之江大学任教时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在东西方哲学文化融合论逐渐兴起之际,其价值“集中体现在倡导以中国化的叙事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对传统儒家经典采取扬弃的态度。其中,对中国哲学史现有体系和范式的批判性反思,在中国早期的哲学史写作中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1930年代,在钟太的领导下,之江大学中文系逐渐壮大,成为杭州国学教育和研究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