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元旦寒食和冬季至日的起源与习俗

宋代元旦寒食冬至日的由来和习俗如下:

宋代的元旦是指一年的第一天。元旦的“元”是指开始,表示第一,每一个数字的开头都叫“元”;“旦”是象形文字,上面的“太阳”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意味着太阳从冉冉的地平线上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寒食节的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分别是、、伊吾、齐和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所生,并被封为王子。晋献公的继母李记为了让她的儿子成为美丽的王子,密谋杀害申生王子。为了躲避继母李记的迫害,儿子重耳和易武分别逃往国外。

晋国圣人介之推,历经艰难困苦,一直和重耳一起过着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流放期间生了重病,这使他非常贫困。为了给病重体弱的重耳补充营养,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恢复了健康。

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扫墓的习俗移到了清明。春游、荡秋千等习俗只在清明节举行。清明节从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节日,寒食节的影响消失了。

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人们在京都踏青的热闹景象。

宋代的清明节,除了市面上卖的稠糊、麦糕、芝士、奶糕等现成食品外,人们还做了一种燕子形状的面食,叫做“枣飞燕”,据说是用来祭拜介子推的。

宋代至日的冬季习俗

冬季至日吃馄饨的习俗。宋人细细道来,临安人在冬天的至日上吃馄饨祭祖。直到南宋时期,在至日吃馄饨的习俗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宋代民间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三大节日是寒食节、元旦和冬季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