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理论的分析是什么?
“修昔底德陷阱”源于古希腊两个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以及各自的盟友之间长达近30年的战争。作为雅典的军事统帅,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雅典力量的壮大及其在斯巴达引起的恐惧。无论是修昔底德的叙述,还是历史真相,雅典都不是新崛起的大国,斯巴达也不是大国。而且修昔底德本人也没有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
然而,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学者、克林顿政府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在定义21世纪的中美关系时,杜撰了“修昔底德陷阱”。他说,在过去的500年里,一个崛起的大国挑战成为大国的先例有16次,其中只有4次和平结束争端,其他12次都以战争告终。艾利森教授特别强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性。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崛起的大国德国挑战当时的守卫者英国,就像雅典挑战斯巴达,斯巴达决定发动战争一样。艾利森教授把一个崛起的大国必须挑战或受制于一个守成大国的逻辑,导致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争斗,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金德尔伯格陷阱”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对1929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大萧条1929-1939》一书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是大国英国无力领导世界,而崛起的大国美国不愿承担责任,导致国际秩序崩溃,世界大战爆发。另一位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学者、新自由制度主义代表人物、克林顿政府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重提这一话题时,将金德尔伯格的著名论断称为“金德尔伯格陷阱”。这个陷阱的逻辑是,如果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缺乏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就会导致国际冲突甚至战争。约瑟夫·奈认为,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缺位,将导致全球缺乏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继续免费搭车,不愿意为国际秩序做出积极贡献,那么世界就可能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