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馆属于哪里?
河南博物院以“弘扬固有文化、倡导学术研究、增长民众见识、促进社会文明”为宗旨,以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是领略中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是增进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颠倒,人间正道沧桑;蓦然回首,我们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我们的足迹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深层——河南博物院从1927成立至今,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如今,随着民族的复兴,祖国的繁荣,她正逐步走向辉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博物馆的发展令人骄傲,令人鼓舞。作为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河南博物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早在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将军就在《治豫政纲》中提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思想,并尽最大努力支持文化教育事业。同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何被省政府任命为河南博物院筹备委员,隶属于省教育厅,并将开封法院西街原学校大楼定为馆址(今开封市三圣庙街),这是河南博物院发展的开端。
然而,这座河南解放前唯一的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就随着时局的动荡走上了一条坎坷的道路。1928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为展示各民族历史和现状,宣传民族共和和世界和谐的理想,将河南博物馆更名为“民族博物馆”,改为省政府直接领导。同时划拨一部分被没收的刘师古堂遗产作为专项资金,限期开放。国家博物馆的宗旨是“启发人们的知识和文明,涌动他们的生活,促进社会文明”,广泛收集历史、自然科学、农业、艺术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实物资料。同年6月10,10,在没有藏品的情况下,利用大量模型等手段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展览。
四神云气壁画描绘了一幅奇幻奇幻的画卷,龙、虎、朱雀、怪兽、神山、灵芝、奇花异草、云气构成了汉代人想象中的来世世界。这幅壁画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绘画艺术高超,为汉代壁画所罕见。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格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墓葬壁画。
1930 65438+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将“国家博物馆”恢复为“河南博物馆”,确定为省教育厅直属的社会教育机构。65438+2月23日,教育厅任命管百义为馆长,收回人民师范的房子作为古董陈列室。1931 1 10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颁布《河南省博物馆机构设置规定》,明确博物馆的宗旨为:“1。弘扬固有文化;第二,促进学术研究;第三,增加人们的知识;第四,促进社会文明。”同时成立了保存部和收藏研究部两个部门,成立了由民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河南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组成的七人理事会,将国家博物馆原有的19展厅调整为7个,并拆除了大量民族服饰和模型,丰富了历史文物。从1930到1937这八年间,河南博物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馆藏历史文物最为丰富精美,具有河南地方特色,涌现出以关柏毅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者。从此,河南博物院声名鹊起,赢得海内外广泛赞誉。七七事变爆发于1937,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为避免文物遭到破坏,馆藏的68箱主要文物被迫移至重庆,工作陷入停顿。1940日伪满战争时期,河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河南省博物馆”,下设事务部、博物馆保存部和研究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派谢孟岗作为接收人,接管了日伪当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馆。但由于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经济严重匮乏,经费紧张,博物馆举步维艰。
武则天的金竹简这不仅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张金竹简,也是武则天留下的唯一一件与自己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对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时期的书法、古代送简制度、古代收禅制度都有重要价值。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解放了古都开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和文化事业,立即成立了以赵甘亭为主的三人管理小组,进驻博物馆,进行整理。1949 165438+10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厅厅长曲乃生为馆长,开始组织人员,整理文物和展室,修缮房屋和设施,开展经营活动。博物馆又一次出现了生机和繁荣。
1953根据中央文化部关于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意见,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地方博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从开封迁到省会郑州,有了很好的展览场地。然而,就在博物馆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在被发现之前,郑州商城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代早期城址。1974在郑州商城发现的。其规整的造型和古朴的装饰花纹,显示出只有一代商王才有的能力和身份。那是凌渡·方丁!它的发现为确定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文革10年,博物馆组织瘫痪,业务荒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博物馆逐步走向完善,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到了80年代,博物馆的实力不断壮大,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设立了展览部、保管部、社教部、图书馆、研究部、中原文物部、办公室、行政部、保卫部等部门,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博物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日月交替,沧桑巨变。历史的车轮进入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由于河南博物馆的建筑建于65438年至0958年大跃进时期的郑州,无论是建筑形式、建筑规模还是内部设施都难以满足当今博物馆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在八五期间在省会郑州建设一座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博物馆。1991年秋,根据--同志的有关指示,在原省委书记侯宗斌、原省长--等领导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兴建新大楼。
“福号_尊福号_尊”年代属于殷墟青铜器二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鸟形铜像。它的整体形状是一个昂着头的a字形。_尊的生动造型,结合蝉纹、双头夔文纹、饕餮纹、盘蛇纹等复杂纹饰,使整个器物看起来更加凝重阴森,蕴含着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怀和审美观念。这是一件罕见的艺术品..
新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654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历时5年建成。主展厅位于校园中心,呈金字塔形状,后面是文物库房,四角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宏伟、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色。
按照国家现代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有自动消防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决定将中原石雕艺术博物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组建河南博物馆。河南博物馆的建立是河南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博物馆史上的一件大事。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为河南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玉柄铁剑玉柄铁剑,学名玉柄铜芯铁剑,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国君墓。它由铁剑体、铜柄芯和玉剑柄组成,铜柄芯连接玉剑柄和铁剑体。是典型的匕首,号称“中国第一剑”,其实,应该叫“中国第一铁剑”。
河南博物院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文物的收藏。但由于当时缺乏丰富的经验,博物馆的工作非常盲目和随意,藏品的收集往往是简单的“珍藏”,相当复杂,良莠不齐。
莲鹤方壶壶是一种青铜酒器,是一种重要的青铜礼器,古人用来祭神祭祖,宴宾客。铜壶作为青铜时代极具生命力的一种青铜器,其形制不断变化发展,而莲鹤方壶是青铜时代的绝世珍品,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河南博物院最早的藏品之一。
从1930到1936,旧河南博物院的保存事业蒸蒸日上,在藏品的收集、整理、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关百义先生的带领下,先后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员会保存的全部文物,包括1923年新郑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器、1925+065438+10月鄢陵城关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阳等地的石刻等。在1934和1935,先后收藏了大量古代名人名画和近现代艺术品,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主动进行了多次实地发掘,获得了大量出土文物。这一时期的藏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弥足珍贵。例如,莲花鹤方壶、大型鼎、王子婴二级炉、编钟等。新郑出土;登封县九玉柄;石刻有北魏石棺、刘根造像碑、八种造像、隋代四种造像、佛塔碑文、唐代童子墓志、宋代二体石经、晋代进士碑文等。因为拥有大量的文物,大大提高了在全国博物馆行业中的地位,在国外备受好评。当时有这样的评论:“除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在中国博物馆藏品中排名第二。”
抗日战争时期,为确保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5678件文物,65438幅拓片+0162册图书,1472套(卷),装在68个箱子里运到汉口,存放在法租界。1938年9月,随着国内形势日益危急,存放在汉口的文物被运往重庆,从而避免了日寇的劫掠和破坏。至于遗留在开封的文物,开封沦陷后,大部分青铜器和铁器下落不明。存放在重庆的文物68箱,由国民党政府于6月1949 165438+10月选出,其中文物5119件,图书1450套(卷)运往台湾省。至此,河南博物院已被大大削弱,苦心经营20多年的文物博物馆已无精品可言,博物馆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得到了占得先机,重整旗鼓,大力开展文物征集工作,通过调查、收购、捐赠、发掘、遴选、调拨,迅速恢复了生机。而且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是过去能比的。截至目前,馆藏文物已达10万件,特别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和古陶瓷,享誉世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如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临汝出土的鹳、石斧彩陶,郑州窑-青铜器,淅川出土的楚青铜器,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三门峡郭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扶沟出土的楚金银币,洛阳唐三彩,和钧瓷。此外,自1954以来,该馆多次派藏家到革命老区调研、参观,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同时还接收了省军区、省民政厅等单位移交的部分革命文物和相关资料,其中不乏珍品,如《太平天国公告》、《义和团旗帜》、《吉鸿昌烈士死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遗物》、《灵岛周报》、《新青年杂志》、《红旗》、《中州评论》、《黎明报》等。
近十年来,随着文物工作的深入,埋藏已久的地下文物终于重见天日,重新出现。为配合河南省博物馆的建设,发挥河南作为文物大省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再现河南灿烂的古代文化,在省委、省政府、文化厅、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从中央、省、地市级文物单位征集了一大批精品文物。这些精品文物,犹如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珍珠,放射出璀璨的光彩,必将以无穷的魅力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
展览是一切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河南博物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国家博物馆”时期,“国家模型展”是河南博物馆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展览。展览以雕像为主,配以照片,展示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模型。展览后,在当时的开封社会各界和市民中引起轰动,“游人堵路”。
“河南博物院”1930至1937期间,在广泛收集历史文物、民间文物和各种自然标本的基础上,先后开设了13展厅。如安阳殷墟出土器物展室、新郑古器物展室、洛阳古物展室、岩石展室、国家模型展室、开封索国寺旧集文物展室、石雕展室、藏经展室、植物和矿物标本展室、书画展室等。由于当时的陈列水平有限,在“唯物论”思想的指导下,陈列质量较差,但仍可看出当时的“河南博物院”已初具规模,是国内一座辉煌的博物馆。
贾湖骨笛这是一种来自古代的笛子。出土于河南中部淮河上游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由鹤和鸟的中空尺骨制成,可以演奏大约七个音节的音乐。它的发掘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是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上的奇迹。
65438年至0937年,文物藏品运抵重庆后,开封博物馆的藏品继续陈列开放,但数量和质量都大为逊色。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开封,博物馆被迫停止活动。直到1940日伪军统治下该馆更名为“河南省博物馆”,才开设了原展。
解放后,河南博物院获得新生。1949-1961期间,除了河南自然环境与资源、河南历史、河南革命文物三个基本展览外,还举办了几十个展览,大部分都与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政治运动有关。如从猿到人的展览(1950)、压抑-展览(1951)、伟大祖国展览(1952)、青铜器展览(1952)、青铜器展览等。
前人在评论汝窑釉色时,说“天蓝色最珍贵,粉色最珍贵,天蓝色最珍贵”。这种天青釉雕花鹅颈瓶,瓶口小,瓶底大,瓶身轮廓呈圆滑的“S”型曲线。釉面光亮,釉层下藏莲花纹,这在汝窑传世品中是从未有过的。
1961到1966这段时间是河南博物院稳步发展,展览较多的时期。迁郑之初,与省文物队联合举办河南省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2000余件。每天都有观众涌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1963举办的河南革命文物展,用实物、图片、绘画、文字系统再现了河南革命斗争的历史。1964年,在原有历史文物展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举办了迁郑后的第一个基本展览——河南历史展,反映了古代河南历史的概貌。
“文革”期间,展览工作受到极大冲击,展览被污染为“黑展”,被查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博物馆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举办了几次教育展。如抗大校史展、焦事迹展、红旗渠展、罗阳煤矿史展等。
从1977到1997这20年,可以说是河南博物馆大发展的20年,展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国家文物博物馆的地位逐步确立。首先,1980,河南历史展恢复。展览在文革前展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采用了新的展示设备和手段,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普及性,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园地。自1981以来,先后举办了河南革命文物展、古代雕塑艺术展、古建筑艺术展、明清书画展、馆藏精品文物展、楚国青铜器展等数十个展览。参观人数逐年增加,年均观众超过30万人。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通过6年多的酝酿和深入研究,在河南博物院的集体智慧和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在落成当天隆重推出了《河南古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风暴》、《河南古代石雕艺术》、《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筑》、《楚国青铜器》、《明清青铜器》。特别是《河南古文化之光》是河南博物院近70年来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内容更充实的展览。展厅面积3200多平方米,展品1000余件(套),均属文物藏品,集中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在内容上,一改传统模式,尽可能增加观众对项目的参与度;形式上,广泛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真正赏心悦目;在讲解手段上,配备了电脑控制自动放大录音讲解、视频放大、声控幻灯、感应录音讲解等先进设备,增加了观众参与的部分项目,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对文物的知识性、观赏性和娱乐性需求。
此外,河南博物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为中原文物如何走出河南,走向世界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比如1935-1936年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当时河南博物院选送的8件新郑出土青铜器在伦敦引起轰动,受到海外观众的高度评价。70年来还在国外举办和参加过展览:1980丹麦、瑞士中国珍品展,1985日本中国泥人艺术展,1986日本黄河文明展,1987美国中国泥人艺术展。1990中国汉文明展,1991法国史前文物展,1992澳大利亚皇帝中国展,1993丹麦皇帝展,1993丹麦皇帝展。通过展览,我们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也让更多的海外观众更加了解河南和源远流长的中原深厚文化。
4.从《河南博物馆学报》到《中原文物》
具有70年历史的河南博物馆,不仅是文物荟萃之地,文化教育之地,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在解放后的四十多年里,河南博物院在科研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29年,殷墟文物进馆后,当时的河南博物院聘请了考古学家关百义为成员,对甲骨文和各种器物进行研究和修订,并成书出版。1930年底,管百义先生接任馆长一职,同时成立研究部,科研工作进入正式阶段。据粗略统计,在1931-1938期间,河南博物院共出版了100余册各类文物目录和研究著作。比较重要的有《一阙石刻图》(管百义)、《石画》(管百义)、《殷墟实物存真》(管百义)、《殷墟人物存真》(管百义)、《新郑古器考证》(管百义)、《南阳汉画画像》(管百义)、《河南进士考证与殷墟第一集解读》(许)、《石刻收藏报告》(孙)和《河南博物馆自然科学报告》(傅)。在研究内容上,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了地方博物馆的优势。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重视实践,研究者经常走出书房亲自参与文物和标本的收集和整理。如1935年八月,关柏义在蓟县山表镇发掘战国墓;1936年春,孙参与殷墟第十三次发掘;9月1936至10月165438+,许、郭育才在辉县发掘。
1936年7月,王有桥任馆长后,为了“陈列文化,研究学术”,创办了《河南博物院学报》,因日军入侵于1938年3月停刊。短短两年共出版15期,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真叫“琳琳郎朗,荟萃一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奇观。”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河南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还有一批重要的考古理论、考古调查报告、考古研究论文,直到今天仍然是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
建国后,随着博物馆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渐深入。在过去的40年里,尽管受到许多政治运动的影响,但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有数以千计的考古发掘报告和学术论文,出版了数十种专著和通俗读物。比较重要的有《中国陶瓷素描》(河南省博物馆编著)《龙门造像铭文》(河南省博物馆编著)《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7号)《中国奴隶社会》(徐顺展)《汉代堆积铸件》(唐文星)《中原古文化》(徐顺展)《夏文化研究论文集》。《黄河文明的曙光》(徐顺展),《河南文博考古文献记载》(孙传贤主编),《汉画——河南汉代画像研究》(周舟,),河南博物馆落成随笔等。
65438-0977年,由河南省博物馆主办的第一份省级文化期刊《河南文博通讯》创刊。已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刊物问世后,迅速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关注。1980年,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20年来,《中原文物》始终肩负着向社会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术繁荣的多重使命,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学术期刊,越来越受到文博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汉画、楚文化和科技考古的重要园地,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和全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截至目前,《中原文物》已出版近百期,学术论文和考古报告2000余篇,还有《河南省考古学会会报》、《魏晋南北朝佛教学会会报》、《论仰韶文化》等专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中原大地文物博物馆的工作。
从《河南博物院院刊》到《中原文物》,我们不仅看到了河南博物院几十年的辉煌历程,更深刻地认识到,丰硕成果的背后,有着河南博物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们默默耕耘,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管百义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古生物学家,河南博物院的创始人。他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在历史学、金石学、考古学、甲骨文、方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杰出的创造。孙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为汉画研究开辟了新天地,奠定了汉画研究的基础。解放后,河南博物院人才济济。同志如詹、韩、杨焕成、孙传贤、任、、王应三、、唐文星、等。著述丰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如今,他们有的已年过七旬,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却默默奉献在文化艺术战线,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更可喜的是,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指导和鼓励下,涌现出一大批后起之秀。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文物知识,而且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这是我们的事业成功和繁荣的根本保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河南博物馆的美好未来。
河南博物院今天的辉煌,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它是河南博物院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追求,河南博物院将以崭新的姿态、现代化的管理、多功能的服务、优美典雅的环境引领时代潮流,为中原增添新的辉煌。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8号
交通线路:公交(B1、83、32、39、42、61、69、96)、出租车(距离郑州火车站约10公里,18分钟车程,车费大致25元)。
参观门票:免费(凭有效证件)
开放时间:春、秋、冬季:9: 00-17: 00 (16: 00):夏季:9: 00-17: 30 (16: 30)闭馆日:周一(国家除外)
邮政编码: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