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牛街的由来
牛街是北京市宣武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白光路大街。它以居住在这条街上的回族和牛街庙而闻名。
牛街这个名字的历史远不如这条街。明嘉靖年间张珏撰写的《史静五成坊胡同集》中没有关于牛街的记载。只有一条街名叫“拜庙”,相信就是今天的牛街。清朝末年,由于牛街在庚子之变中相对稳定,慈禧太后曾颁布法令,将其改名为“太平街”,但始终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
牛街因为坐落在这条街上的牛街拜庙而出名。拜庙建于辽代,距今十四年,历史比牛街这条街要悠久得多。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牛街还有一座佛寺和一座道观。佛寺名为峨眉禅林,建于清康熙初年。道观建于元初,本名长春寺,是元代十四大道观之一。据说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弟子所建。到清初,长春寺已被破坏,只剩下几座坟墓,民间俗称道士坟。
早些年,回民在北京以“三刀”闻名。所谓三刀,是指瓦刀、肉刀、饼刀,是指回族主要从事瓦工、屠夫、小吃生产和销售。牛街是回族聚居区,所以牛街的小吃在北京也很有名。
1949之后,牛街成为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象征,许多国家专程来视察、参观、考察。1997期间,牛街危改项目一期启动,牛街危改项目二期于2000年启动。牛街及其附近的“危房”大多被拆除,胡同的肌理被彻底破坏。2003年,牛街新街通车。新建的牛街长670米,宽40米,两层四车道。宽阔的街道前,作为文物保存下来的牛街拜庙,小如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