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吗?

泰安历史上的地震

泰山地震发生在夏七年(约公元前1650年)。【本版竹简年表在卷,民国王国维在本版竹简年表卷】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齐国和渤海国之间出现地裂,现在泉水大量涌现。[《战国策》卷十三]

汉元丰三年(78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巨石自立,高五尺,数千秃鸟聚于旁(其地为莱芜城西南五里关山)。(《汉书·五行》、《洪庆传》、《汉志》卷十六《山东地震史料汇编》)

汉元年(公元76年)三月,东平地震发生。【后汉书·张帝纪·续汉五行史】

汉桓帝末年,东平国无盐郡山中有巨石自立。【《北唐蜀朝》影歌本160引《汉·陈明奏》】

汉四年(161)六月十三日,泰山、游来山发生强烈滑坡。【后汉书·桓帝与五行志】

元四年十二月东平地震(1344)

郑智六年(1346)二月,台山连续七天发生地震。

郑铮七年(1347),东平地震搅河。

郑铮十八年(1358),莱芜地裂,大饥,死者取枕。(《元史》载《帝纪·五行》、《光绪东平太守志》卷二十五《五行》、《资治通鉴续》卷二百零八、《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康熙太安太守志》卷一《地》、《明太祖志》卷四《香邑》)。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二三月间,泰安、莱芜等县强震频发,“震声如雷,泰山摇”。四月,礼部又奏:“泰山为五岳之祖。一月二月,动摇者四人,灾情特别反常。”朝廷派了一名特使去通报祭祀情况。此时,唐宪宗的皇贵妃万试图废除太子。因为泰山地震,占卜师声称“他应该在东宫”。由于担心唐宪宗,停止了废立,太子得到了固定的位置。(《明史:咸宗基、万飞川、太监梁方传、五行》、《国缺》卷四十、《明录容·园杂注》卷九、《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

嘉靖二年(1523),桂味春肥城黑风大雨,树木被拔。偶尔会有地震。【嘉庆《肥城县志》卷十六《香邑》】

嘉靖二十一年夏新泰地震(1542)。[明《泰山志》卷四《项夷》、光绪《新泰县志》卷七《灾项》]

嘉靖二十七年(1548),六月泰安地震雷动。[《国阙》卷五十九]

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泰安地震。[《国阙》卷61]

隆庆三年(1569),十一月泰安地震可闻。(光绪《东平周志》卷二十五《五行》和《国阙》卷六十六)

万历三十九年(1611),夏新泰地震发生。【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吉》】

万历四十二年(1614),冬季新泰地震发生。【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吉》】

天启二年(1622)二月东平、新泰地震。四月,东平再次动摇。[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吉》,光绪《东平州志》卷二十五《五行》]

清顺治四年(1647)六月,泰安见白气(北极光)冲天。11月,泰安和莱芜都遭受了地震。【山东地震史料汇编、著《我老妻杨录》(含泰山王氏宗谱)、《清史稿》?灾难和不同的记录]

顺治六年(1649)冬新泰地震。(顺治《新泰县志》卷一《灾吉》)

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夜,泰安发生强烈地震,持续十余次,“城墙尽毁”。天门、三陵后殿、大礼堂等东岳庙城墙倒塌。城西南老县城地裂缝,城东村地裂缝。地震时,岱顶寺的钟鼓响了。地震波及宁阳、东平、肥城、莱芜等县,多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康熙《泰安州志》卷一《灾吉》、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行》、光绪《宁阳郡志》卷十三《灾吉》、蔡庆《中广地震论》(钱斋文卷四)

同月,诗人彭游览了泰安府,目睹了泰山地震的情景,并写下了《泰山地震歌谣《投宿杜家庙》诗中有一句“家夫倾其手助之,五医无力灭之。”金枝留青楼乱,玉检泥崩狄青印。还有《诗一百二十二韵过泰山》。[彭清孙一《明斋集》卷十四、卷十五]

康熙五十八年(1719),春季发生泰安地震。10月,新泰有轻微地震。【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清史稿,灾异录】。

道光九年(1829)十月,东平、肥城、宁阳三县发生地震。次年四月,又震三郡。十一年(1831),欣泰再次动摇。(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注》,光绪《东平州志》卷二十五《五行》,咸丰《宁阳县志》记载灾吉)

东平、肥城地震发生在咸丰二年(1852)十一月六日。次年3月8日,两地再次震动。(《光绪东平周志》卷二十五《五行》,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志》)

咸丰十一年(1861),同年发生新泰地震。【光绪新泰县志,卷七,灾吉】

光绪十四年(1888),五月发生泰安、肥城、莱芜地震。(《重建泰安县志》卷一,《灾吉》、《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志》、《光绪莱芜县志》卷二十二、《大事记》)

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十二月发生莱芜地震。[中华民国《莱芜县志》卷二十二《大事记》]

宣彤元年(1909),11月2日至27日,泰安发生多次地震。【重建泰安县志第一卷灾害风光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191065438+10月8日紫林西报】

最近几年没有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