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平台
在科学研究中。截止到2011,斯拉夫文明、加拿大文明、西方历史名著提要、西方近代社会思想史、全球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声、史学理论词典、史学理论卷、西方东方专制主义>卷、中世纪的家庭形式、社会史研究的焦点、世界史研究、全球化与全球史、斯拉夫-东正教风格、历史思潮与社会思潮、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前沿理论、历史认识导论、西方史学的理论与流派等发表了数百篇各种类型的论文。2002年,外国史学理论学科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重点学科成员参与或主持的学科主要有:世界历史,研究所重大项目;研究院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文明通论》,学院重大项目;该院重点项目(b)为“生产力革命与文明进化——世界历史前沿问题研究”;研究所重点项目“德国近代史上的民族、民主与民生”;青年项目“全球化时代文化观念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以来美国民权的发展”等。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以俄罗斯史和东欧史为主,研究领域以俄罗斯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和外交史为主,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前南斯拉夫史为辅,共产主义运动史为辅。
实验室成立于1982。截止2011,先后承担了多项六五、七五、九五期间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完成了《苏联历史大纲》(1917-1937)、《苏联历史大纲》。该室正在进行院重点项目和国家“九五”重点项目“苏联兴衰史”的研究。本室语言分布比较齐全,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学术造诣较高的学者分别从事俄罗斯史、匈牙利史、保加利亚史、南斯拉夫史、波兰史、罗马尼亚史、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出版专著20余种,如:李·《托洛茨基述评》、主编《三卷本苏联历史大纲》、主编《马龙山苏联文化体系的演变》、主编《布哈林传》、主编《战后东欧——改革与危机》、马希普主编《卡达尔与匈牙利》等。
到2011年,本室共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生导师1,硕士生导师1。研究室为国家培养了5名博士和4名硕士,大部分是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学术骨干。
历任办公室主任:、张鸿儒、李、马锡普、康春林、马龙山。西欧北美历史研究室成立于1964,是世界历史研究所最早的研究室之一。该室主要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的近现代史。这间屋子曾经拥有我国老一辈著名世界史专家黄教授,也聚集了新中国培养的一批第一代世界史专家,如研究员、廖学胜、程、孙承木、王振德、张海涛、朱桂生、周剑青等。截止2011年末,共有研究员13人(廖学胜、周荣耀、吴必康、徐在荣、、顾宁、秦海波、谢、金海、、张、、黄等),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5人。
西欧和北美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目标,探讨西欧和北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轨迹,特别强调西欧和北美主要国家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进程。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美国史、英国史、法国史、德国史、西班牙史、近代欧洲经济社会史、欧美环境史、近代欧美国际关系史。该学科研究者掌握的预测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古希腊语、拉丁语、俄语等等。
实验室的主要成果:
《美国通史纲要》,黄,,人民出版社,1979;
《俄罗斯通史纲要》(上、下册),孙承木,人民出版社,1986;
《二战史》,朱桂生,人民出版社,1982;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许主编,东方出版社,1992;
《工业社会的兴起——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王、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
《法西斯制度研究》,朱廷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欧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大英帝国的解体》,张舜鸿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吴必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英美新殖民主义,张舜鸿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徐·,陕西教育出版社,1999;
《英国文化与现代化》,王,,辽海出版社,1999;
《美国文化与现代化》,顾宁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
《英美现代社会调节机制》,吴必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
恩格斯、秦海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尼克松与美国保守新力量集团的崛起》,金海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应对》,徐在荣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一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王洪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历任主任:程、孙承木、王、、张顺洪,亚非拉史研究室成立于1964。它是世界历史研究所最早的研究室之一,曾被分为亚非历史室和拉美历史室。房间主要研究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印度、中东国家、拉美国家的近现代史。在国别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该办公室加强了跨国区域的综合专题研究,并注意讨论当代热点及其根源。
截止到2011,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本所重大和重点项目、本所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原教旨主义与世俗主义的历史探索(杨浩成)、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问题(冯秀文)、中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比较研究(毕剑)。该学会的主要课题包括:近代日本对东亚的历史影响(唐崇南、张经伟)、《世界史国际关系卷》(李春芳);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与白人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刘岚)。该学院的主要课题包括当代中东政治制度(王瞳)和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和危机管理研究——以明治和大正时期(张经伟)为中心。
截止2011年底,本所研究人员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按选题和发表时间排序):日本近代史(丰丸,1978)、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丰丸,1984)和从协调外交到自主。1988)、近代日本政治制度研究(吴音,1997)、印度莫卧儿王朝(陈汉生,1979)、印巴经济区(陈汉生,1983)、印度土地制度。1985)、民族冲突与宗教纷争——当代中东热点问题的历史探索(杨浩成、朱克柔,1996)、纳赛尔与萨达特埃及(杨浩成、江春,1997)、埃及。2005)、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2005)、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李春芳,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第2版)、以及《》。
亚非拉历史研究室的研究领域涵盖日本、东北亚、南亚、西亚、拉美和非洲。他精通日语、韩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专业覆盖面广,科研人员布局合理,科研团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梯队。研究方向以近代史为主,兼顾实际问题。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成立于197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学科之一。这个室的工作人员有自己的国家和地区史研究领域,参与整个世界史的研究。截止2011年末,研究室共有研究员7人(国方、徐建新、易建平、刘健、、应星、郭子林、张伟),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人,博士后1人。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的研究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提供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本室专业研究领域包括: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制度史、古代两河流域史、古埃及史、赫梯史、古希腊史、古罗马史、古代日本史、中世纪欧洲史。他掌握的外语有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和意大利语。古代汉字包括阿卡德语、赫梯语、古埃及象形文字、希腊语和拉丁语。
截止2011,研究室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课题、学会重点课题、各级课题,完成了多项《古代中世纪机构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集体研究课题,包括《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参与学会重大项目《世界史》(多卷)。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的成员正在对该学院的主要课题——宗教礼仪制度和古代国家权力——进行研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研究所各级奖励。此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成员还在研究所和研究所内承担许多课题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