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对贵州意味着什么?
云南曲靖的马雄山,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因为珠江水系的两大源头江都就发源于此。北盘江发源于马雄山后,北入贵州,再在贵州境内高差近2000米的深山中,一路南下,奔流449公里,切割贵州西部高原,经过黔西南的青龙、普安、兴仁、贞丰、册亨、望谟县,最后在贵州望谟汇入红水河,进入广西,最终流入大海。
在贵州高原上,北盘江自由流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543.8+0.5亿年前。654.38+0.5亿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中国3/4的陆地拼接统一,贵州高原在此过程中开始抬升隆起。在此之前,贵州长期处于海底,海底沉积了数千米厚的坚硬喀斯特石灰岩,为贵州高原的多彩景观奠定了基础。
上升的高原拦截了暖湿气流,足够的雨水落到地球上,形成地表水,开始侵蚀地表。大约65438+亿年前,著名的燕山运动使贵州高原再次隆起。之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期间,青藏高原上升到今天的高度,成为世界屋脊。贵州高原的地壳也间歇性上升或下降,河流强烈下切,形成了山脉、峡谷和断陷盆地的地貌特征。
峡谷是北盘江切割贵州高原的最直观证据。可以说北盘江流域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峡谷:朱妮河峡谷、岔河峡谷、营盘峡谷、中野峡谷、阿郎坪峡谷、巴陵河峡谷、花江峡谷...河流蜿蜒于山间,壁立如刀,风光无限。
朱妮河大峡谷位于北盘江克度河的末端。峡谷两侧是云南宣威市和贵州六盘水市。湍急的河水将两地隔开,陡峭的岩壁让人望而却步。在河的北岸,几条小溪汇聚成几条美丽的瀑布,以雷霆万钧的气势从落差约500米的悬崖上倾泻入河,极为壮观。
中野大峡谷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是北盘江最陡峭的部分,全长16公里,高度100至1400米,平均宽度6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奇峰怪石,雄伟壮观,被誉为贵州最好的峡谷。峡谷内树木葱郁,也是贵州叶猴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峡谷周围,群山之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叶猴,二级珍稀保护动物猕猴、果子狸、锦鸡、黑斑羚,此起彼伏;红豆杉、珙桐等国家一级珍稀植物,棕竹、岩豆等二级保护植物郁郁葱葱。
花江大峡谷位于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青山之间。河水在峡谷底部绵延数十公里,河水因峡谷地形起伏,或波涛咆哮或波涛缓平。这条河在喀斯特岩石上塑造了成千上万的形态,有像柱子一样的山峰和森林,有深洞,有暗流穿洞,有瀑布落下...这里可以看到所有类型的喀斯特地貌。汛期,黄浪滔天,怪石丛生。86版《西游记》中沙僧居住的“流沙河”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除了峡谷之外,北盘江还为贵州高原的喀斯特地区创造了许多奇特的地貌,如424米深的白色雨井、天上的落水洞和数不清的地下溪流...据统计,北盘江流域仅六盘水就有15条地下溪流,北盘江年降雨量只有40%左右汇集在地表河流中,其余的水正在创造着我们在地下看不到的奇迹。
瀑布是北盘江不得不说的一大奇观。北盘江在贵州境内创造了160多个瀑布,这些瀑布汇聚在一起,成为地球上一道迷人的风景。位于北盘江支流上的黄果树瀑布是其中的佼佼者。瀑布群以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为中心,加上十几个姿态各异的地面瀑布和地下瀑布。厚厚的碳酸盐基底和充沛的水流构成了瀑布、洞穴、奇潭、奇峰汇聚于此的格局。黄果树瀑布群也被称为“喀斯特瀑布博物馆”。
在这张北盘江峡谷主要地貌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北盘江峡谷的主要地貌:阶地、天坑、谷内冲积扇、侵蚀崩塌、长条状灌木。制图/QinNina
北盘江切割高原,创造了无数美景,却也阻挡了人们交流的步伐,两岸人民只能叹息。只是沟通还得继续。古代人们习惯乘船摆渡,但因北盘江浪大,经常发生事故,人们逐渐弃之不用。桥梁应运而生。
桥是穿越峡谷最便捷的方式。河水汹涌,峡高谷深。古往今来,北盘江上有各种各样的桥——石桥、滑索桥、木桥、藤桥、铁索桥...一个又一个峡谷横跨两岸,成为前人不屈的见证。
今天,北盘江上仍有许多古桥,如花江大峡谷上的铁锁桥。据悉,这座铁索桥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因为河水的湍急,桥两边的悬崖都是直落的,之前也失败过两次。后来经过光绪年间的精心选址,铸铁缆绳作为桥梁,才建成。据《贵州通志?《兴帝志》记载:“永宁府东南(今关岭县永宁镇),征新浪为贵阳、安顺经兴义出云南。“多年来,花江铁索大桥一直是贵州和云南沟通的主要道路。在桥南岸的古驿道上,还有一条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石刻连接而成的书法艺术长廊。时至今日,经过多次修缮,花江铁索桥仍是两岸人民沟通的重要渠道。1982年,贵州省将其列为保护文物,很多人慕名而来。
花江铁索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桥南岸古驿道旁的悬崖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历代的书法题字。摄影/李桂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峡谷已经无法阻挡人们交流的步伐。今天,北盘江上有许多桥梁,包括杭瑞高速公路的北盘江大桥、官兴公路的北盘江大桥、沪昆高速公路的北盘江大桥、沪昆高铁的北盘江大桥、水白铁路的北盘江大桥和杜兴高速公路的北盘江大桥..
位于朱妮峡谷上的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千百年来,峡谷两边的人要想相互交流,就要翻越三座小山,走4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对岸。在这种情况下,造桥修路被提上日程。在石灰岩覆盖的峡谷之间建造桥梁并不容易。复杂的地质条件可能会导致巨大的洞穴,其中一些有近百米深。在这样的条件下,设计师们像扫雷舰一样,不停地将桥移到更高的位置,以避开遍布大山的洞穴和裂缝,最终将桥面定在令人眩晕的565米高度。
地址选好了,建设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面对大风、大雾、暴雨、冰冻等恶劣的自然气候,施工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选择哪座桥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多次研究和多方案比较,最终决定采用主跨720米的钢桁梁斜拉桥。当时国内外都没有这种桥的案例,这在国内外都是第一次。困难一步步扫除,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终于在2016顺利建成通车。它的建设在中国或世界上取得了许多成就:中国最高的桥梁,世界第一...大桥的建成也结束了宣威和水城没有高速公路相连的历史,两地行车时间从4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为中国桥梁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桥跨云贵,天堑变通途。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云南交界处,全长1,346,5438+0.4m,桥面距谷底565m。它是中国最高的桥。供图/创意
地域分隔是文化壁垒的基本因素。北盘江地貌在北盘江流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小流域”,是中国民族最多的地区之一。如果你每年农历三月或四月在北盘江流域走走,你可能会遇到布依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跳花节,仡佬族的祭山节,彝族的插花节...山上繁花似锦,气候宜人。在农忙季节到来之前,人们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
布依族是北盘江流域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大多居住在河边的坝子里,以大米为主,也被称为“米国”。“三月三”是布依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农历三月初三,北盘江流域的贞丰、望谟、册亨等地的布依族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如舞草龙扫邪消灾、杀猪杀牛进山祭神、“藏虫”进山祈福等。同时,这一天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择偶的最佳日子。布依族以激烈的情歌和欢快的舞蹈,用强烈而古朴的方式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当然,“三月三”只是布依族众多民族特色之一,“四月八”、“六月六”、“牛王节”等其他节日也是布依族特有的节日。
迁徙是苗族历史上最常见的事件。历史上多次迁徙,目的地分散孤立,所以苗族分支众多,服饰和节日也有差异。在北盘江流域,苗族主要分布在贞丰、关岭、兴仁、水城、六枝特区。北盘江多山的地形阻隔了这些地方苗族人之间的交流,形成了许多具有文化差异的小支脉,如长角苗、大花苗、歪梳苗等,也保存了这里的民族文化。
北盘江流域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苗族是其中之一。图为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苗族人民正在过传统节日——踩歌堂。摄影/李桂云
北盘江流域的长脚苗族主要居住在六枝特区与织金县交界地区。1997年,中国和挪威合作建设了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让这个陌生的民族被更多的人知道。“长角苗”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独特的头饰样式——硕大的发髻。女人每天梳头的时候,都是用麻线把掉下来的头发编织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索家生态馆里最珍贵的发髻,累积了五代头发,重达6公斤。为了让发型看起来更大,近年来还会在发髻里放入羊毛。
头饰和服饰是区分苗族不同支系的主要依据。比如斜梳苗,之所以叫“斜梳”,是因为女性会在头的一侧插一把长梳子。北盘江流域的斜梳苗主要分布在青龙、普安、兴仁、安龙、关岭等地。大华庙因其服饰图案粗犷古朴,风格鲜红艳丽,故称大华庙。北盘江流域的大花庙主要分布在普定和郎岱地区。
北盘江的地理屏障阻挡了人们的脚步,但交流从未停止。在北盘江流域,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通过婚姻和定居,出现了许多多民族混居的村庄。一个村包含两个或三个主要民族,如洛别布依族彝族乡和九营白苗毅乡。这样的村落在北盘江流域比比皆是。有很多村子的名字都是这个族群的,其他族群的人却没有来历。例如,布依族居住在以仡佬族命名的村庄,苗族居住在以彝族命名的村庄...
当一种文化遇到另一种文化,相互感染后,新的文化悄然生长,北盘江的民族文化就像它的地貌一样越来越复杂。然而,隔离或交融是自然的选择,北盘江只是静静地流淌,直到时间的尽头。
北盘江不仅是高原地貌的创造者,也是沿海的人民。千百年来,人们诗意地生活在这条河的两岸。摄影/朱德贵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繁体中文版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国家全景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