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为什么被称为“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历史上与庐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时期,李道元的《水经注》就有文字记载。后来,许多著名诗人、达官贵人和富商也曾游览此山,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

鸡公山位于武胜关、平井关和九里关之间。山下的武胜关是中国历史上九大名关之一。它像一把石锁,把大别山和桐柏山锁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江淮之间绵延千里的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鸡公山有“青富楚,接壤三江”之誉,“佛光、云海、雾凇、霞光、奇花异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誉为八大自然景观。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桐柏山东部,大别山最西端。主要山系基本分布在河南、湖北两省的省界上,呈东西走向。

南主峰为宝兴峰,又名鸡公头,北主峰为粉寨寨,西主峰为王老,东主峰为石光。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亚热带边缘,在淮南大别山西端的浅山区。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特征。这里四季分明,光、热、水同时存在。春季气温变化大,夏季多热雨,秋季温差小,冬季寒冷漫长,雨雪稀少。

鸡公山主山系自东向西或西北延伸,地势总体南高北低。主要山系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山系以北的东双河、九渡河汇入石河,再汇入淮河。周边水和山系以南的大武河流入汉水,再流入长江。鸡公山雨量充沛,泉水充沛,水资源丰富。有“山中有阵雨,林中有百泉流”之说。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桐柏山、大别山和丘陵松栎林,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

森林植被明显由乔、灌、草三层组成。树层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子层。建群种和建群种是栓皮栎、麻栎、马尾松、胡阿祥、枫香、降香和绞股蓝。

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有花椒、漆树、梅花、杜鹃花、胡枝子、黄荆等。草本层中的优势种为稻、金鸡菊、羊草、野生苎麻和种子明显的草。

鸡公山位于大别山北坡,是亚热带向南温带的过渡地带。主要由亚热带植物和暖温带成分组成。植被地带性是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过渡,是各种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点。这个地区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

鸡公山因其整座山像一只昂首展翅、啼叫的公鸡而得名。北魏李道元的《水经注》叫《鸡翅山》,距今已经1400多年了。明代鸡公山和鸡翅山合称。清代改名鸡公山,自此为人所知。

鸡公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相差不大。夏季气候凉爽宜人,仲夏,午前为春,午后为秋,夜晚为初冬。有“三伏天让人想死,爽到疑神疑鬼”的美誉。

鸡公山海拔不高,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边的峡谷又深又平,风一直在吹。鸡公山有高山气候,但没有高山反应。特别适合疗养和避暑,对肺病、脚气、心脏病、气管炎、高血压等一些疾病有特殊疗效。

鸡公山奇峰怪石、泉水飞瀑、奇花异草、田园村落、别具特色的亭台楼阁,构成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

鸡公山以“山清水秀,泉清崔林,气候凉爽,风景秀丽,世界独特”而闻名于世。海拔不高,但位置独特。鸡公山长年云雾笼罩,素有“云中公园”之称。

鸡公山奇峰怪石众多,崎岖高耸。房屋依岩而建,树生于石旁,草长于石中,花开于石旁,泉流于石下,都具有奇、巧、奇、美等特点,并与其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鸡公山四季景色变幻动人,春夏秋冬,令人叹为观止,变幻莫测。春天,千树争光,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夏季,山色葱郁,气候凉爽,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秋天,山川沟壑,红叶,银杏蜡黄,金桂飘香,非春,胜于春。冬天银装素裹,冰高悬,蓝天白雪,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是一派北国风光。

鸡公山东沟瀑布群是一条以水景为主体的风景长廊,全长约10000米,外观自然,野趣无穷。鸡公山是中国最好的山区景点之一。鸡公山是南北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南北植物都可以在这里安家。这里有2000多种植物,其中只有600多种是中草药,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和“天然中草药园”。

当时李时珍千里迢迢来到鸡公山采药,为《本草纲目》增添了丰富的内容。20世纪初,英美植物学家也曾在鸡公山研究栽培植物,鸡公山是生物学家理想的科研教学基地,是绿色基因的天然宝库。

鸡公山不仅南北文化交融非常明显,而且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内涵。山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别墅。这些多民族、多民族的建筑群落,分布在常青树与秀峰之间,相得益彰,犹如“世界建筑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