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林群岛的殖民历史
留尼汪岛和毛里求斯岛是马斯克林群岛中最大的两个岛屿。大约在10世纪,阿拉伯水手首先发现了这个岛屿。16世纪初,葡萄牙探险家也曾踏足这里。但直到16年底,这些岛屿还是无人居住的荒岛,一直没有被关注。
16年底,赢得世界商业霸权的荷兰在东方的殖民活动愈演愈烈,急需在通往东方的漫长路线中途建立补给站。1598年9月,范·瓦尔维克指挥的一支荷兰舰队占领了马斯克林群岛的一个主要岛屿,并称之为毛里求斯。1638年,荷兰向岛上派出第一批移民,毛里求斯成为荷兰的海外殖民地。开普殖民地建立后,毛里求斯岛的行政事务由开普殖民地总督管理。但由于毛里求斯岛远离大西洋-印度洋的主航道,岛上的鼠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殖民者的开发速度极其缓慢。直到18世纪初,岛上的移民包括公司员工和流放犯人,从未超过300人。
荷兰人占领毛里求斯岛后不久,法国人也开始觊觎这个岛屿。17世纪初,法国与东方的贸易额与日俱增。为了与其他西方国家竞争,法国试图在好望角附近开辟向东扩张的根据地。起初,法国东方公司曾在马达加斯加建立据点,但由于马达加斯加人民的激烈抵抗,不久后被迫放弃。1643年,法国人占领了马斯基林群岛中的另一个大岛,该岛距离毛里裘斯岛只有100英里。为了庆祝波旁王朝获得一片肥沃的土地,殖民者将该岛命名为波旁岛。1663年,法国向波旁派出第一批移民,岛上移民数量不断增加。到18世纪初,波旁岛已经成为法国向印度洋扩张的重要基地。
1710年,荷兰放弃毛里求斯岛,重点管理开普殖民地。1715年,法国舰队占领毛里求斯岛,改名法兰西岛,与波旁岛合并成为统一的法国殖民地。
这个殖民地在建立初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首先是海盗的入侵。印度洋的海盗主要来自安的列斯群岛。17年底,这些海盗把巢穴搬到了马达加斯加。从此,马斯克林群岛成为海盗的频繁出没之地,岛上的一些居民也与海盗暗中交往,使得海盗活动更加猖獗。18世纪初,马达加斯加人袭击了建在这个岛上的海贼巢穴,海贼将巢穴搬到了圣玛丽岛,这里离马斯克林群岛更近。为了彻底消灭海盗,殖民政府一方面采取绥靖政策,允许那些愿意金盆洗手的海盗在马斯克林群岛定居;一方面,我们将严厉打击继续掠夺的海盗。1724年,殖民政府摧毁了圣玛丽岛上的海盗巢穴,抓获了海盗首领拉布泽。1730年,拉布泽被处死,印度洋海盗活动暂时平息。
殖民地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起初很长时间没有找到适合在岛上生长的作物。在毛里求斯岛,早在荷兰占领时期,我们就尝试种植谷物,但由于管理不善和鼠患,谷物没有收获,法国占领之初也是无所适从。波旁岛虽然土地肥沃,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殖民政府多次尝试在波旁岛种植香料,但都失败了。因此,在岛上寻找适合种植的作物就成了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关键。
18世纪初,一支满载阿拉伯咖啡的商船队停靠在法兰西岛和波旁岛,补充淡水和食物。咖啡船的到来鼓舞了岛上的居民,殖民政府也看中了这种高产的经济作物,决定在岛上种植咖啡。1715年,第一批咖啡苗从也门抵达波旁岛。由于气候适宜,咖啡种植很快遍布全岛。到1730,波旁岛出产的咖啡可以满足全法国的需求。与此同时,咖啡种植从波旁岛蔓延到法兰西岛。但由于经营不善,更重要的是由于波旁岛咖啡产量不断增加(每年出口咖啡约1730公斤),加上其他咖啡生产国的竞争,欧洲市场趋于饱和,咖啡市场疲软,所以咖啡种植业在法兰西岛未能发展起来。1735年,拉·布尔多内被任命为两岛全权总督。在任期间,他鼓励法兰西岛移民种植甘蔗,并在岛上建立了两家糖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法兰西岛出产的蔗糖足够两岛居民和船只食用,并可少量出口,两岛终于建立起种植园经济。
甘蔗和咖啡种植园的兴起使殖民地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然而,随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殖民地面临着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缺乏劳动力。自殖民地建立以来,虽然两岛移民不断增加,但岛上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严重缺乏。法国类似于一些欧洲国家,比如荷兰,国内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没有英国那么剧烈,没有打造出破产的农民军,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潮。因此,直到1735年甘蔗种植园出现之前,两岛白人移民总数不超过1000人。此时的移民主要是法国公司的退休员工、冒险家和囚犯,真正想在岛上定居的只有一小部分。岛上的体力劳动主要由奴隶承担,奴隶制是和殖民地一起建立的。
马斯基林群岛的奴隶主要来自马达加斯加和东非。20世纪20年代以前,奴隶贸易主要由海盗经营。海盗经常与殖民地官员勾结。一位法国波旁总督曾多次与海盗签订购买奴隶的合同。总督从海盗手中低价购买大量奴隶,然后转卖给他的下属或者岛上的移民,利润非常丰厚。马斯卡林群岛成为印度洋上重要的蓄奴区。
65438+30-40年代种植园经济兴起后,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从筑路、建筑、搬运等体力劳动转向种植园劳动。种植园奴隶终日从事繁重的劳动,他们被用作农耕工具——白人移民的牲畜。奴隶们每天天一亮就要下地干活,直到太阳落山后才能休息。种咖啡和甘蔗是劳动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所以广泛实行奴隶制。18世纪中后期是马斯卡林群岛奴隶制盛行的时期。岛上奴隶的数量是白人移民和自由公民的八九倍以上。
奴隶的数量随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而增加。1735年法兰西岛大规模种植甘蔗之前,全岛人口包括奴隶在内只有1000人;20世纪30-40年代后,甘蔗种植园兴起,奴隶数量翻倍。从65438年到0766年,奴隶人口增加到18100,到18年末,已经达到49080人。波旁岛也是如此。1708年的奴隶数量远低于白人移民。1725年咖啡种植园兴起后,奴隶人口猛增至2000多人,到18年底达到44800人。
随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马斯卡林群岛的奴隶贸易越来越活跃,从马达加斯加和东非一直延伸到南亚。18世纪中叶,群岛殖民政府在圣玛丽岛设立了奴隶贩卖站,为群岛的白人种植园主提供奴隶。据统计,从1670到1810,大约有160000名奴隶被输入马斯克林群岛。其中,45%是马达加斯加人,40%来自东非,13%是印度人,2%是西非人。东非的基尔瓦是非洲大陆向马斯卡林群岛输出奴隶的主要集中点,从1786到1794,平均每年有2500名奴隶被运送到这里。18世纪,马斯卡林群岛的种植园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对奴隶的需求迅速上升。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政治经济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
65438年至0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93年,国家协会将波旁岛更名为留尼旺岛。1793年7月,法国政府试图禁止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贸易,遭到群岛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所以法兰西岛和留尼汪岛一度脱离法国自治。拿破仑于1800年掌权,恢复了对这两个岛屿的统治。在脱离法国期间,这两个岛屿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英法战争期间,这两个岛屿经常派舰队劫掠路过的英国船只,短短几年就赚了250万英镑,促进了岛上的经济发展。1802年《亚眠和约》签订后,英法达成停战,群岛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岛内经济更加繁荣,贸易总额从1802到1803,超过大革命前的两倍。1803英法战争再起,但由于群岛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欧洲,美国、丹麦等中立国趁机大搞转运贸易。据统计,1804年只有50艘外国船只抵达法兰西岛,1806年增加到105,1807年增加到126。两岛的对外贸易额翻了一番。1810年,英国先后占领法兰西岛和留尼汪岛。英国统治时期,法兰西岛改名为毛里求斯,留尼汪岛改名为波旁岛(留尼汪岛1848)。1815年巴黎和约签订后,波旁王朝回归法国,毛里求斯成为英国殖民地。
在欧洲风云变幻期间,群岛上的种植园经济进入高峰期,奴隶经济达到顶峰。虽然英法在1807和1817年决定禁止奴隶贸易,但实际上是无休止地禁止,几乎没有触及马斯克群岛的奴隶制度。毛里求斯总督法夸尔(Farquhal)也敦促英国政府保护秘密奴隶贸易,并给予其法律认可。在法国波旁王朝,就连高级官员也参与了奴隶贸易。由于殖民政府对奴隶贸易的暗中支持,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数量有所增加。1835年毛里求斯废除奴隶制前,奴隶数量高达65000人,而同期波旁岛的奴隶人口达到71000多人,远远超过岛上白人移民和自由民的总数。
马斯基林群岛的奴隶经济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于1835年在毛里求斯废除奴隶制,法国于1848年在留尼汪岛废除奴隶制。在这一点上,公开的奴隶制可以说在两个岛上都消失了,而隐蔽的和变相的奴隶制仍然存在。自19世纪开始,来自亚洲的契约劳工一直在种植园从事奴隶般的劳动。19世纪中叶以前,马斯克林群岛的发展离不开奴隶制,其殖民活动和繁荣完全建立在奴隶经济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