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的历史

1971年是普通的一年。

这一年,张轩松出生在福建福州。

2018年是张轩松、张轩宁创办永辉超市的18年,也是永辉超市上市的第八年。

但今年是两兄弟的滑铁卢。永辉超市股价在今年6月35438+10月31创下11.08元的历史新高,此后一直在7-11元的低位震荡。

在股价低迷的同时,永辉超市2018年净利润开始出现负增长,同比增速为-18.52%。前两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05.18%和46.28%。

随着上市公司净利润的负增长和股价的长期低迷,一起创业近30年看似牢不可破的兄弟关系也出现了“裂缝”。

2018,18年2月,张氏兄弟因公司发展方向和战略分歧较大,解除一致行动关系,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行使股东和董事权利。

虽然两兄弟有些不和的传闻存在已久,但两兄弟最终还是以这种方式分开并“分开”,还是让外界感到意外。

01

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前,张氏兄弟合计持有永辉超市22.17%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关系解除后,牛奶有限公司持股19.99%,为第一大股东;张玄松、张玄宁分别持股14.70%、7.77%,位列第二、第三大股东。

多年来,张宣宁在外界几乎是一个“隐形人”。说到永辉超市,大家都知道董事长张轩松,但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张轩松有个哥哥张轩宁也是创始人。

当然,这也和张宣宁的性格有关。他为人低调,不喜欢社交,不喜欢抛头露面,很少代表公司出现在公开场合,所以外界对他的了解很少。

然而,低调的张轩宁却是弟弟创业之路的领路人。

90年代初,张宣宁带着弟弟一起做啤酒生意,从而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之后两兄弟携手进军零售业。

2001,以福州“农改超”为契机,两兄弟切入生鲜领域,创办了福州首家“农改超”——福州永辉平溪生鲜超市。永辉超市的诞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生鲜超市”。

一起兄弟和永辉超市也发展顺利,2010成功上市。

一直隐藏在弟弟背后的张宣宁,是一个思想超前,有创新精神的人。张宣宁是永辉超市几次变革的背后。

为了更好地探索和实践自己关于零售创新的思路,张轩宁于2013将办公室从永辉超市福州总部搬到了上海。在他看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零售模式、理念、人才、创新等方面都走在行业前列,更有利于学习和探索新零售模式。

搬到上海的张轩宁开始了自己的新零售实验,这也成为了后来两兄弟分歧和分离的伏笔。

当时O2O概念很火,各种零售创新模式不断推出。2013和2014,张轩宁还分别推出了生鲜电商平台“半边天”和“永辉微店”。前者电话订购,按月或年预订;后者进一步实现网上下单、支付、送货上门或门店自提。

虽然我踩了风口,但两个项目都不成功。

2015年,张轩宁探索出一种新零售业态——永辉云创,包括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APP,开始了新零售扩张的步伐。其中,永辉住在便利店和社区超市之间的小店,与APP联动配送;而超级物种则专注于“零售+餐饮+APP”的体验式消费。

张宣宁也第一次从弟弟身后走到前台。

2015年,永辉人寿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2017 1月,第一家超级物种在福州开业。

搭上新零售的快车,永辉超市也成为传统零售业践行新零售的标杆,受到资本追捧。2017年,永辉云创先后获得今日资本和腾讯的投资,永辉超市也获得了腾讯的股份。

然而,新零售的故事虽好,现实却很残酷。想要在新零售风口曲线上弯道超车的永辉云创,因扩张而亏损。2016至2019,分别亏损116万元、2.67亿元、9.45亿元、1283万元。

永辉云创亏损的直接结果是上市公司永辉超市的业绩受到拖累。

资本是嗜血的。资本需要故事和利润。新零售故事赚的股价被亏损的业绩打回原形。

永辉云创托付新零售的故事,却“反噬”了业绩和股价。

你是要业绩和股价,还是要新零售的故事?兄弟俩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分歧越来越大。

剥离永辉云创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解决兄弟俩的分歧;也可以把亏损的包袱甩出上市公司的报表,自主融资;最重要的是保住上市公司的业绩,给资本一个交代。

于是兄弟俩就有了“分家”。两兄弟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后,不存在利益输送和同业竞争的问题。为解决永辉云创剥离的法律风险,剥离永辉云创顺理成章。

张轩宁接手永辉超市,持有永辉云创20%股份,成为持股29.6%的大股东。

有些人会走开。在资本面前,曾经亲密无间“打江山”的兄弟,最后都没有坐到一起。

02

作为永辉超市的董事长,张轩松活跃在聚光灯下,他负责领导的视察接见、对外演讲等事务。

但是,他和思想超前的哥哥相比,相对保守。

在过去的高速发展时期,两兄弟的理念正好互补,促进了公司的稳步发展。

和一座山战斗比坐在上面容易。面对上市后股价和业绩的双重压力,两兄弟的理念差异带来的互补性越来越小,而分歧却越来越大。

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关于超级物种。张轩松觉得可以慢一点,但是他哥哥作为操盘手,想快一点。而且在超级物种的重点发展方向上,他们的意见完全不同。

在2065438+2008年6月的一次股东交流会上,张轩松曾表示,“我和CEO张轩宁对超级物种有分歧。他看好餐饮,我觉得重点应该在家里。”

如果股价和业绩稳定,一切都好。但永辉云创的亏损导致永辉超市利润下滑,股价也发生了变化。

永辉云创没赚回面子,也丢了里子。最终,这两个分歧难以弥合的兄弟“分开了”。张轩松剥离的举动,既给了资本市场一个交代,也给了哥哥一个独自“施展”的空间。而且永辉云创并没有完全脱离永辉超市体系,进可攻,退可守。

永辉超市的业绩也迅速回升。2019半年报显示,永辉超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 438+0%;净利润同比增长46.69%。

只是业绩不错,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兄弟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因为业务剥离而结束。

张轩松另起炉灶推出永辉购物APP和永辉mini,分别标注永辉生活APP和永辉生活店。从而发展他可以独立掌控的家居业务,同时弥补永辉云创剥离带来的业务损失。

然而,让张松轩尴尬的是,他亲手打造的永辉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福州大本营却在后院“火”了起来。

一开始不被他们看好的普普超市,采用了“线上运营+仓前发货”的模式,因为发货时间快,质量好,很快出货量就达到了永辉的5倍多。

或许是为了遏制朴朴,或许是因为对永辉的买菜APP失望。此时,张轩松减少了对永辉买菜的投入,反过来加强了对永辉生活app的推广。

或许在这个时候,张轩松已经有了把永辉云创从张轩宁手中拿回上市公司的想法。

如果说当时只是一个想法,那么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他这个想法的落地。

疫情刺激了网购和社区团购的快速发展。美团、拼多多相继进入社区团购,永辉生活、永辉购物也快速成长。尤其是永辉人寿,从除夕到正月初六,福州订单增长超过450%,销售增速超过600%。到3月份,永辉生活APP在家居业务中的占比已经上升到56.86%。

受此影响,永辉超市股价也一路飙升,永辉云创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再次凸显。

这对张轩松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执掌永辉云创的张轩宁来说未必是个好消息。永辉云创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越大,张轩宁对其孵化的项目失去控制权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控制整体节奏的是张玄松,而不是张玄宁。就算张宣宁有再多的想法,也还是要跟着整体节奏走。因为他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但只是第三大股东。

2020年3月6日,张轩松出任永辉超市董事长一年多,投资和并购的决策权回到他手中,为永辉云创回归上市公司铺平了道路。

果不其然,7月31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与永辉云创创始人张选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张选宁将永辉云创20%股权转让给永辉超市。永辉超市对永辉云创的持股由26.6%增至46.6%,成为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

兜兜转转,永辉云创回归上市公司体系。

在永辉云创,创始人张轩宁的股份已经降至14.4%,再次从实际控制人成为第三大股东。这意味着他的话语权开始减弱,他已经无法决定永辉云创将驶向何方。

一放一收,张轩松牵头完成了永辉云创的权利交替。这种权利交换依然不是为了兄弟情,而是资本意志主导下的上市公司利益。

毕竟资本市场和商业利益是无情的。在他们面前,兄弟情也要退让,哪怕是曾经一起创业的兄弟。

就像陈小春代言一款游戏的广告词被网友恶搞:如果你是兄弟,就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