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大楼的历史演变
外滩14号地块最早由英国鸦片商迪迪·兰士禄购得,他是上海开埠后获得1号租地的外国人。后来由于生意失败,不得不卖房产。1890年,德国对华贸易发展起来。由13德国银行组建的德华银行买下该地块,对原有的四层“东印度”住宅略加改建,投入使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按照国际惯例,德国在华财产被收回,交通银行接管德华银行。
交通银行于5438+0907+10月经清政府邮电部批准成立,资本500万两,其中政府股占40%,商业股占60%。总公司设在北京,同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分公司。原地址是天津路干基巷,也是外滩13号海关大楼对外开放。1917,德华银行离开中国,其外滩地址14被交通银行使用,成为第二家进驻外滩的中资银行。1927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政治中心南移,总部设在北京的多家银行相继南迁。
1928年,交通银行总行也迁至上海,外滩支行地址也改为总行地址。随着业务的发展,旧楼不够用了,打算拆除重建。但不幸的是,几个设计方案因为战争的爆发而搁浅。上海租界成岛后,总公司迁至武汉,后迁至重庆,上海仍保留分公司。期间日军派住友银行福建为代表清理分行,于1942在日军控制下恢复营业。抗战胜利后,总公司回到上海,正式实施大楼重建计划。改造工程1946开工,1948+00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