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渠》中的原型人物
《清山渠》中的原型人物
草王坝村是贵州省遵义市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为了改变家乡贫穷缺水的状况,村支书黄大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带领全村人在悬崖上挖沟。中间经历的各种失败和磨难并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一次又一次努力拼搏、为世界而战的豪情。最终,黄大发克服一切困难,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条跨越三山九崖的运河。干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为山村带来了清澈的运河。解决了水的问题,黄大发继续带领全村人在幸福的道路上奋斗,种水稻,改坡为梯,建学校,拉电线,修路。土生土长的* * *党员黄大发,用毕生的勇气和不懈的奋斗,践行着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让山民过上好日子!”《走进荒原》中的草王坝,化作了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当代愚公”,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党员的光辉形象。
在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的策划指导下,《山清渠》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制作。是以我省唯一的七一奖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
黄大发的老家是遵义市播州区郑萍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峻。曾经,由于缺水,团结村(原草王坝村)的村民几乎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几乎吃不到白米饭,连玉米汤都很难吃。1962,黄大发任村支书。他下定决心“从天上打水”。
黄大发同志带领群众经过36年的不懈努力,在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的帮助下,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长约9400米的生命运河,绕过三座大山,跨过三处断崖,穿过三处险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运河建好,黄大发变白了。最后,一股清澈的山泉,穿过道道山梁,汩汩流过悬崖,涌入村里的每一片稻田。
一渠通,百业兴。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承诺,黄大发着力脱贫致富。他带头搞养殖、种植,带领群众“变坡为梯”。过去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过去的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