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历史是怎样的?
元朝的首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在通往东北平原的十字路口。“幽燕之地,龙虎环绕,形势壮阔。南控河流,北控沙漠,天子必在中间,以观四方。”战国时期,这里形成了一座城市,辽朝在这里建都。金朝在聊城的东部和南部修建了金中都。元朝灭金后,到了元世祖忽必烈,以中都东北郊区琼岛(今北海)水面为核心,新建了一座宫殿,之后又建了大都城。
元朝的大部分地区都布置在宫城和皇城周围。城市的轮廓接近一个正方形,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由于地势平坦,又是新建的,道路系统规整笔直,形成方形网格。城内道路分为“千道”和“胡同”:千道宽约25米,胡同宽6-7米。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前后胡同的距离在50步左右。住宅基地被分割在两个胡同之间的部分。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局,和唐代以前的李芳,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住宅区处理方式。
元朝大部分地区的功能布局从李周开始,三重设市,宫城居中,前面向后,左祖右社面向后市,形成向心守护政治中心的格局。它在空间艺术上最大的成就是:有意识地组织整个城市的空间机制,突破了以往单纯解释礼仪制度,只注重政治礼仪轴线的空间组织的局面。
元大都是唐代长安以来从无到有新建的最大都城。它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