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论文15000字
文本: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202-8年前),以首都长安(今Xi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东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它最初的功能是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的“丝绸之路”命名为“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西域交通之路”,很快被学术界和公众所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兴盛于唐宋,变迁于明清。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什么河西走廊有“玉门”而没有“丝绸之门”?早在文献记载丝绸之路的20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就已经开通,但不是为了出口丝绸,而是为了进口和田玉?[6]。“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年底,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将“丝绸之路”命名为“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西域交通道路”,很快被学术界和公众所接受。后来,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将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古代中国通过中亚前往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的通道。
传统丝绸之路起于中国古都长安,经中亚各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达地中海,止于罗马,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几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基督徒、外交官、士兵和学术研究者一直沿着丝绸之路四处迁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总称。有“西北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开放西域的官方通道;有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向北到蒙古高原,再向西到天山北麓,进入中亚;有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从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至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
在先秦时期,中国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就已经存在。丝绸正式传入西方始于西汉,丝绸之路的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这一时期丝绸的传播来源、目的地、路线都非常明确,有据可查,历史上也有记载,传播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有计划甚至有组织地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通是在西汉武帝时期。
西汉时,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及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初,连接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封锁。汉武帝时期,中原始人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域最初由36个国家组成,后来分裂成50多个国家,都位于匈奴以西、乌孙以南。
汉武帝听说曾被匈奴入侵而西迁的岳家有报复匈奴的意图,于是派人联系他们攻打匈奴。张骞,陕西汉中人,被郎所招。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100余人出使西域,却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逗留了10年,终于设法逃脱,在西方的大湾停留了数十天。
此时岳家不想攻打匈奴,继续西进。张骞没有达到目的。他在西域呆了一年多,被匈奴扣押了一年多。之后恰逢匈奴单于去世,国内大乱。元朔三年(前126),张骞乘机返回达汗,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被封为太中大夫。西游记历时10余年。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它获得了许多关于西域的信息。历史学家司马迁把张骞的行为称为“掏空”。
张骞回国后,汉武帝曾派出使节,探索一条经罗马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没有成功。后来汉军打败匈奴,获得河西走廊,打通了西汉与西域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败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系西域强国乌孙,断匈奴的右臂。
元寿四年(前119),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吸引乌孙回河西老家,联系西域其他国家。张骞到达乌孙,但未能达到目的。丁原二年(115),随乌孙使节返回长安,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使节也陆续回国。乌孙使者见大汉富贵慷慨。回国后,乌孙逐渐与大汉亲近。随后几年,张骞出使大夏。从此,西汉开始与西北各国频繁交往。张骞掏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汉武帝以战功将其命名为博王侯。
但是西域诸国并没有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在匈奴的策动下,楼兰、车氏等国经常掠夺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节和商队。为了保证通往西域的通道,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朝大将王惠率骑兵破楼兰,赵破奴率军破马车夫。
元丰六年(公元前105年),西汉还娶了乌孙王,共同夺取匈奴。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获得大宛的优秀血马,汉武帝多次派李光礼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攻破了大宛都城,极大地提振了西汉在西域的威望,保证了西域的通行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已经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