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螺丝的?

出生地传说:王姬有个奶奶

20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上有一家杂货店(现在的“大可宾馆”大楼)。店员每天早上都要学习,但是学完已经九点多了。来不及吃早饭的店员只好抓了一把干切粉,在隔壁的阿婆田螺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做了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买了菜一起煮。王姬的奶奶,卖螺蛳粉的,也觉得这个粉味道很好,干脆就卖这个螺蛳粉。之后被业界改良了几次,还添加了其他成分。然后,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百姓为之疯狂。

出生地传说2:谷部有夜市

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业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场(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最大的内生螺批发集散地。再加上附近的工人电影院事业如日中天,从侧面强力拉动了大量观众,谷埠街夜市也由此形成。柳州人爱吃螺蛳和米粉,这是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开始同时经营水煮螺蛳和米粉。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美味的菜肴可供选择,所以肚子里没有多少油水。于是,电影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就忍不住有意无意地要求在自家的米线里加几勺螺蛳汤,一起享用,也就渐渐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之后其成分和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完善,逐渐成型,一发不可收拾。80年代中期发展到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出生地传说:无巧不成书》

80年代初的一个深夜,几个外地人饿着肚子赶到柳州,发现一个即将打烊的米粉摊。然而米粉必备的骨头汤没了,只剩下一锅煮蜗牛剩下的螺丝汤。无奈之下,摊主在螺蛳汤里放了米粉,还加了蔬菜和花生当配菜。吃了之后,这些老外大呼好吃。摊主牢记这一点,逐渐改进其配料和制作,逐渐形成螺蛳粉的雏形。

螺蛳粉最早出现在70年代末,但不迟于80年代初。由于相关资料严重缺乏,很难核实确切出处。然而,有着强烈“蜗牛情结”和“米粉情结”的柳州人,却在不经意间创造了柳州著名的原生态小吃——螺蛳粉。历史的巧妙安排或许有不可避免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