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美国钢铁工业发展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美国钢铁工业从1868开始了现代化进程。1868-1880工业革命时期,美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40%左右,使美国钢铁工业生产能力巨大,产品品种齐全,产品质量良好,生产技术先进。
1881—1920工业化初期,美国的钢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快于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1899年美国粗钢年产量达到10810000吨。
1920到1955工业化中期,美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7%。1953年突破年产1亿吨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1956到1975,工业化完成后,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0.5%的速度小幅增长。1973年,其年产量达到13680万吨,是迄今为止美国钢铁工业史上最高的钢产量纪录。
此后,美国的粗钢产量开始下降,再也没有恢复到这个水平。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钢铁工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钢铁工业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受到美国政府的保护。因此,钢铁行业被称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二、美国钢铁工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优势
发展优势可以分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唯一不同的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之间或同一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生产率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同一行业和同一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生产服务比较。
1.美国钢铁工业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①美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资源有利,铁矿石资源丰富,品位很高,采矿业发达,原材料和燃料供应充足。比如阿巴拉契亚山脉有丰富的焦煤,苏必利尔湖以西有丰富的铁矿(目前丰富的铁矿已经枯竭,但含铁量22%-35%的贫矿数量巨大,五大湖沿岸的梅萨比铁矿最为著名)。
(2)发达的铁路和水运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1910年,美国的铁路里程达到近40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大量的铁路建设与钢铁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铁路建设不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刺激了钢铁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为钢铁工业的原材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与此同时,美国五大湖地区的水上和海上运输也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美国钢铁工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
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钢铁工业的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所有产业都处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而钢铁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在产业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既要满足大型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需要,又要为装备工业、机械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制造业提供各种高质量、高等级的钢材,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因此,为了促进真正的进步,各国只有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提高钢铁工业的经济规模,生产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钢铁产品,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这种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如果不能实现钢铁自给,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钢铁产品,会加剧其他行业的资金短缺,增加钢铁产品需求行业的投入成本。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不经济的选择。二战前后,美国政府一直将钢铁视为战略资源,给予钢铁行业必要的政策支持。通过大力发展国内钢铁工业,可以实现钢铁工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和产品档次,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质量。
(2)保持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前期更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比英法晚很多,但在其工业化初期,充分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如炼焦、热风炉、平炉、型钢轧机、马口铁等技术都是从英国引进的。引进后,对其进行了改进,创造了许多新工艺和新设备。
③规模化生产。在生产体系上,实现了企业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了不同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第一个充分利用钢铁加工新技术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家。1867年,他在匹兹堡建立了一个巨大的钢轨用贝塞麦综合钢厂,即埃德加·汤姆森钢厂,1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钢厂。到20世纪初,匹兹堡轧钢厂每年雇佣的员工只有1800人。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和价格大幅下降,同时给钢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因此,美国开始成立巨型公司,集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于一体,合资形式成为钢铁生产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国钢铁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同时,在产品生产上,这些合资企业趋于专业化,从而减少了机器设备的种类,便于采用先进技术和合理管理,提高了规模经济的效率。1935年,至少有44家美国钢厂的产能超过40万吨,是当时英国最大钢铁企业斯图尔特·劳埃德的两倍。其中,美国18家企业钢铁产能超过1万吨。
(4)利用资本实现规模经济。钢铁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需要筹集大量资金来更新设备和开发新技术。因此,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现代股份公司制度来满足上述要求。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鼓励发展大型制造企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经常发生。只要是生产必需的,有实力的大公司都会坚决收购自己需要的公司。这种制度环境客观上有助于钢铁企业利用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发展一体化钢铁企业。
第三,美国钢铁工业布局的演变
1.资源布局
美国钢铁工业起源于东北大西洋沿岸,最初是利用当地木炭和小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的小厂。随着木炭被无烟煤取代,冶金中心向西转移到伯利恒(Bethlehem)和斯克兰顿,这两个地方靠近无烟煤产地。炼焦煤炼铁技术普及后,其中心继续西移,移至生产炼焦煤的匹兹堡。匹兹堡在现代工业史上曾被称为美国的“钢铁之都”。20世纪初,苏必利尔湖铁矿开发后,许多新的钢铁工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湖边出现,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在中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区大西洋沿岸也建起了大型钢铁厂。
2.面向消费的布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美国的钢铁工业呈现出向沿湖和沿海消费区集中的趋势。新建的钢铁厂大多位于芝加哥和大西洋沿岸,而匹兹堡的地位相对被大大削弱,一些钢铁厂甚至倒闭。主要原因有:(1)钢铁生产所需的煤炭、铁矿石等原料,可以通过廉价的水运从异地获得。因为大规模运输,钢企还可以享受低运费,而铁路运输钢材运费很高;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必利尔湖的富铁矿产量一直在减少,而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的质优价廉的铁矿石数量却在增加。为了方便进口铁矿石,美国在沿海地区新建了伯恩斯港钢铁厂和费尔斯钢铁厂,扩建了巴尔的摩附近的斯波尔伯特钢铁厂;(3)电炉炼钢的比重越来越大。电炉炼钢需要消耗大量废钢(美国约2/5),废钢主要来自钢铁消费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在消费区建了几十个小钢厂。他们用废钢做原料在消费区炼钢,轧制当地需要的钢材。目前美国20%左右的钢都是小钢厂生产的,这对平衡钢铁工业布局有重要作用。
第四,美国钢铁行业“衰退但不后退”
美国钢铁工业在经历了20世纪初中期的高速发展后,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陷入衰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钢铁工业退出了美国的主导产业。衰退的表现:一是钢铁工业的增加值已经低于美国28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第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虽然保持了10年的增长,但钢铁工业仍然缺乏增长的动力。钢铁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较高,无法与进口钢材有效竞争。经济衰退的原因如下:
1.美国国内钢铁总需求发生了变化。
一国钢铁产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着该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即内需是提高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源动力,不同的内需条件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不同。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实现,美国经济对大型钢铁产品的需求增速明显放缓。比如1900年,机械制造业在西进运动中迅速发展,铁路就业人口跃居美国第一;到1940,汽车行业赶上了第二名;到1980,信息产业上升到第三位,到1990,信息产业终于取代汽车产业成为美国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上世纪末,美国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相当于其传统产业的3-5倍。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钢铁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美国的钢铁产量趋于稳定,不会达到以前的高产量。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钢铁工业的竞争力明显下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设备投资周期与技术进步不同步,导致生产设备老化。美国钢铁工业的第一次投资高峰是在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LD转炉、连铸、大型高炉、计算机控制轧机等现代化技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实用阶段,导致美国钢铁工业的设备投资与国际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不同步。相反,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正在钢铁工业中同时应用和创新这些新技术。
(2)设备结构落后,特别是在轧制过程中,有相当多的设备不能满足用户“小批量、多样化”的需求。
(3)为了防止罢工,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导致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增加。
④美国钢铁企业在困境中选择“多元化”发展道路,导致投资资金等资源分散。
⑤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反垄断法执行严格,美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强大的钢铁联盟、工业研究协会等行业团体,早期企业的兼并重组计划未能通过议会审查,导致美国产业的产业调整缺乏有效执行力和灵活性,进而影响美国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形成新产能。
日本钢铁工业的崛起加速了美国钢铁工业的衰落。
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钢铁企业以组织结构完善、钢厂规模大、生产设备单一、经济规模合理著称,并在这方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日本开始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主要是在工资和基础设施成本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世界钢铁工业的燃料消耗大大降低,美国五大湖和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大型海运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区建设大型钢铁企业成为更具优势的产业布局选择,这也使得在沿海地区设有工厂的日本钢铁企业在产品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再者,日本钢铁行业是“出口导向型”行业,即钢铁产量的30%左右用于出口,美国是重要的出口国,这也使得美国钢铁行业直接面对日本钢铁行业的竞争,美国钢铁产品的成本远高于日本钢铁产品,从而使美国钢铁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应用、设备投资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开始落后于日本钢铁工业。
4.用贸易保护措施为美国钢铁工业提供发展空间。
美国一直认为自己的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虚荣的,其他国家的产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政府的保护。早在1968,伯利恒钢铁公司董事长就对股东说:“在世界上,中国的钢铁行业是唯一一个完全民营的钢铁行业。无论在哪个国家,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都被视为政府政策的得力助手,接受政府资助,或者这些企业部分或全部为国家所有。通过这种方式,这些外国政府一直在采取旨在保护国内市场、限制进口和鼓励钢铁出口的措施。如果近年来的趋势继续漂移,那么国内钢铁行业将遭受严重的销售疲软,从而威胁国家安全。”基于这种认识,当美国钢铁企业的处境迅速恶化时,美国钢铁工业通常会将许多困难和问题归为不同国家的工业体系,并提升为政治问题,借助政府保护性政策和措施避免外国钢铁企业的竞争。
在钢企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将对美国钢铁贸易进行干预。65438-0969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国钢企与欧洲、日本钢企达成协议,自愿限制钢材进口。2002年,在国内钢企的压力下,美国布什政府启动201条款,对美国汽车制造商和其他钢铁用户征收高额关税,以惩罚企业从国外进口钢铁,以帮助长期低迷的国内钢铁行业。从长远来看,保护主义措施对美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弊大于利。
5.美国钢铁工业“衰落但不后退”
美国政府一直给予钢铁工业必要的支持。例如,为保证国防用钢和尖端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政府将一些重点钢铁企业的研发工作纳入国防预算进行保护,支持美国钢铁工业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工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美国竞争力的核心。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钢铁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理和技术改革,通过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促进了钢铁工业有效地实施技术创新和结构重组,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生存和发展。近年来,美国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力得到提高。粗钢年产量一直保持在9000万吨左右。可以说,美国钢企再次成为世界钢铁技术革命的中心和工艺改革的引领者。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钢铁工业实现了“不进则退”。
目前,美国和世界上许多钢铁公司普遍面临经营和财务危机。及时找到正确的战略解决方案是摆脱局面的关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目前,美国钢铁工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钢铁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但往往存在不明智的资金使用措施,市场容量始终处于过剩状态。
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不利的监督和管理,是全球许多钢铁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最重要原因。大多数产能过剩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战略决策和资本借贷。许多项目缺乏正确的市场预测,结果是钢铁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价格对开工率和市场汇率的变化极其敏感,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升级。
明智地使用资金的能力对公司的成败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几乎相似的两个投资项目中,资金成本的差异甚至超过了100%。新项目单位资金成本超标和项目准备时间延迟的问题很难克服。
许多钢厂和新项目贷款机构对以下核心市场定位问题缺乏充分了解:
1,公司应该清楚,在他们即将进入的国内或国际市场,需要建立产能和开工率的准确数字,想要获得多大的市场份额。
2.准确判断哪些市场,为什么产品能在这些市场赚钱或赔钱。
3.准确划分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体规模和结构。
4、明确哪些是钢材的过渡市场,哪些地方最终使用进口钢材。
5.准确分析公司的原始增长率和市场新进入者的预期增长率。
第二,虽然大家都清楚钢铁行业需要兼并,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美国钢铁行业合并的障碍非常大。从1998开始,钢材价格下降,钢铁公司利润下降,以至于美国钢铁公司和钢铁相关公司根本没有资金在20世纪进行大规模收购。此外,由于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一些错误的扩张、并购计划,钢铁行业已经成为投资界极力回避的行业。同时,钢铁行业的合并需要先解决历史遗留的成本问题。问题解决了,才能形成大规模的合并。美国钢铁业的合并也是受历史失败教训的影响。例如,已经破产两次的LTV钢铁公司就是琼斯&;拉夫林钢铁公司和共和国钢铁公司于1984年合并。1988-1992年,加拿大多法斯科钢铁公司与阿尔戈玛钢铁公司的合并也以失败告终。
第三,钢铁行业曾经强调产量和掠夺性扩张,忽视了需要认真研究市场策略。
为了加强对市场的占领和掠夺,许多钢铁企业都在拼命扩大生产。重视生产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行业都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掠夺式的扩张,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生产,必然会忽略对市场的分析和市场策略。
一些过度扩张的项目、并购严重损害了钢铁行业在投资界的声誉。而且过去那种靠建联合钢企或者联合小钢厂就能轻松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许多市场反映了一种基于相对平等的竞争。
四、钢铁公司在层级控制和平衡系统中的代表贷款失效,特别是在一些急需建设的新项目中。
高层管理者最初会批准新项目的建设,但这个项目经常失败。从项目准备开始,公司就强烈拒绝了来自非决策层的不同意见。通常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总是过于强调项目、设备、选址、区域销售反馈和领导的意见,而忽略了对市场、战略、竞争的细微分析。然而,贷款机构本身没有能力评估钢铁行业市场的微小差异。而且一旦资金到位,公司也不能听对项目持谨慎态度的不同意见。
5.目前,钢铁产品、终端用户市场和钢铁行业的动态变化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而过去用于人工分析市场的经济和工业数据的质量正在下降。
统计数据需要不断整理和增加,但美国钢铁行业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向工业统计机构报告,很多公司的报告也只是简单的汇总,无法从这些数据中分析钢铁终端用户的消费情况。
数据信息整理只是市场评估过程中的第一步。钢铁行业和钢铁消费行业的市场规模、结构等因素都在快速变化。正因如此,对市场的评估和对前期市场的研究通常显得过于落后,导致信息不准确,直接导致错误的战略决策。
6.应考虑影响国际市场的因素,尤其是亚洲的发展。许多美国钢铁公司总是忽视或削弱这些因素。
钢铁是一种全球性商品。美国市场不能独立于世界市场。亚洲钢铁市场占全球钢铁消费的一半,预计新增消费增长2/3在亚洲,这将对定价、贸易和产能利用率产生很大影响。汇率的变化可能会给钢铁定价和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带来灾难。不适当的汇率变动,如升值20%-30%或更高,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最近美国钢铁工业成本结构的恶化是不适当的汇率变动的直接结果。曾经被称为明星企业的克罗斯集团在英国的生产工厂,在短短几年内就因汇率变动不当而亏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