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发展历史
YB10 - 59 59有36个牌号,其主要特点是添加了以Mn或Mn和N为奥氏体形成元素的节镍无镍铁素体不锈钢。该标准一直执行到1975。十年来,对我国不锈钢科研生产技术的发展、品种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由于我国化学和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炼钢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的新型不锈钢,超低碳不锈钢如00Cr18Ni10,无镍铬锰氮不锈钢如0Cr17Mn13Mo2N,沉淀硬化不锈钢如0Cr17Ni14Cu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和实际使用的要求,巩固不锈钢研究和生产技术进步的成果,在YB10-59颁布的基础上,制定了从1964到1965共7项不锈钢标准,包括热轧厚板、薄板、冷轧薄板、热轧钢带和钢丝。1970~1971年制定了航空用冷轧薄板、特种和通用无缝钢管等四项不锈钢标准,修订了厚板和薄板标准。在1972中,修改了YB10-59。
根据冶金部的安排,1972由冶金部标准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组织,开始对主要钢材的钢种和标准进行整顿。从1973到1974,各大钢铁、标整改专业组相继成立。不锈钢、耐热钢专业组迅速开展清理整改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统计汇总了冶金厂不锈钢的品种、产量、质量和技术水平,调研了新钢种的研发情况,采访了用户,广泛听取了使用要求和意见。在完成钢种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提出了YB10-59的修订草案。经过广泛的咨询、多次会议和讨论,审定制定了GB1220-75《不锈钢和耐酸钢技术条件》。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13不锈钢标准,扩展了65个品牌。
为落实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现金标准(简称“双采”)政策,1982年,根据冶金工业部的安排,标准化研究院组织有关工厂和钢铁科研院所对不锈钢标准“双采”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征求意见。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等国家和ISO的相关标准的分析论证,认为以日本JIS的不锈钢标准体系为主,结合我国生产和使用实际情况,根据现有标准和水平,建立新的不锈钢标准体系,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不锈钢标准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不锈钢标准“双采”工作组在多次召开论证会、反复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筋(坯)、钢板、钢带、钢丝等20项标准草案,并在1983中审定,新制定了包括冷加工钢筋、钢丝在内的12项标准。修订了热加工钢筋(GB1220-1984)、热轧板、冷轧板、冷轧带、钢丝和盘条等6项标准。***18标准,包括17国家标准和1行标准。这些标准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和吸收了80年代我国不锈钢研究和生产技术取得的成果,初步建立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不锈钢标准体系。
1985之后,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不锈钢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为适应生产、使用和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对上述标准体系进行了调整和补充,相继制定了《机械结构用不锈钢复合板、钢丝绳、焊管和无缝管》、《流体输送用焊管和无缝管》、《锅炉和热交换器用无缝管》、《彩色显像管用冷轧钢带》等一批标准,并对GB1220-84和部分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目前,我国不锈钢产品标准有33项,不锈钢理化实验方法国家标准有13项。一个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视频画面先进的不锈钢标准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