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牌钢笔
徐安毕1
徐安毕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产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从秦到唐宋,笔主要产于宣城,长期与宣纸一起列为“贡品”。宣笔的制作向来以选材严格、做工细致著称。制作一支宣笔需要十多道工序,七十多道操作程序。2008年,宣制笔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宣造纸技艺”之后,又一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学习瑰宝。
2.莱克半岛
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自元代以来,湖笔逐渐取代徐安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毛笔。湖刷选材考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从粗碗到细绣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3、工整的笔
淇笔起源于齐国古都临淄(今山东东营广饶县)东北郊区,与浙江湖笔、安徽徐安毕、河北毕横并称中国四大名笔。淇碧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就有“淇国碧香”的美誉。工整笔画的选材严谨而精致。从选材到写作,要经过浸、画、梳、并、接、挑等150多道工序。现在齐笔已经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为书法艺术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等一支笔
后璧产于河北省衡水市后店村。相传为秦代大将蒙恬所制,又称“蒙笔”、“衡水毛笔”。与宣笔、虎笔、齐笔并称中国四大名笔。后殿刷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后店制造的刷子很有名。光绪年间也因制作技艺精湛而被奉为御用,光绪皇帝立碑表彰,称其为“御用笔”;民国初年,巴拿马赛获得一枚奖牌,因此衡水后店村也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书写之乡”。
5.写作风格
笔法,即江西进贤文港出产的毛笔,是中国十大名笔之一。其制作工艺多达120道,制作的文笔以“尖、匀、圆、健”四大美德闻名于世。据史书记载,秦代咸阳游侠郭颉和祝星传授了写字和写字的技巧。明代中期,文港毛笔开始走出江西,成为宫廷御用笔。到了清代,文港毛笔的发展开始加速,周虎臣笔庄和邹子光阁笔庄的建立,把文港毛笔推向了高潮。
6.象鼻
象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毛笔,起源于唐代,兴起于元末明初,明清时期与湖笔并驾齐驱。湖南制笔的主要产地是长沙,制笔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郴州制笔。其主要特点是书写方法采用杂装订技术,即不同的笔不分层,而是相互混合,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形成制笔技术的一大流派,其中制笔笔和双联毛笔更为著名。
7.川碧
川笔,又名蜀笔、钟书川笔,与墨川、夹江宣纸、索雀砚并称为四川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名笔。川笔主要产于成都、南坝、乐山、南充、叙永、绵阳等地,制作技法有“兼、整、突、当、逗、清、粘、刻”八字配方。作为四川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川笔兴起于清代,流传至今,至今仍为众多书画家所青睐。
8.太仓毛笔
太仓毛笔产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有据可查,它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清末民国达到顶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非常有名的毛笔。太仓毛笔最出名的是它的小字笔。最辉煌的时候,它被用作朝廷吏部的办公用笔,也被商人广泛用于记账。因太仓毛笔的制作者多为潘,故有“南湖北潘”之称。
9.汝阳刘画笔
汝阳刘毛笔产于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据襄城县志记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故汝阳刘村被誉为“毛笔之乡”、“妙笔之乡”。汝阳刘毛笔成品要有尖、圆、匀、健的“四德”,软硬适中;它的外部装饰,尤其是笔杆的装饰非常讲究,根据笔的形状和高、中、低档的要求,美观大方。
10,挑画笔
罗达毛笔产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罗达村。流传300多年,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挑刷的制作工艺复杂,主要分为盆、修笔、刻字、套装四大工序,每一个工序又细分,全部工序有上百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仓刷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汝阳刘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