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地盘比刘邦大。他为什么不能恢复汉家?
不同时期的外部原因,手中的资本。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刘邦是第一个在基层创业,最后成就一些帝王霸业的人。他在秦朝之后建立的汉朝,延续了四百多年,这是一个历史奇迹。这一年,刘邦起兵,实力不强,处处受到以项羽为首的诸侯的打压。但刘邦得到汉中后,消灭了项羽,创建了汉朝。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做官时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清楚地看到了世界形势的变化,安排了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即使在危机时刻,也有相应的选择,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成为刘备成功的蓝本。
事实上,刘备没能取得刘邦那样的伟大成就,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不如刘邦,而是因为当时的世界形势不同。按照刘备和诸葛亮的计划,统一天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荆州和益州、关中、关中地区和关中地区。
既要有政治觉悟,又要招兵买马,同时更好地配合东南孙权集团。将来一有机会,可以立即分兵北伐,沿途从四川进攻秦川地区,沿途直攻荆州,进攻万洛地区。后来刘备确实用这种方式得到了荆州和益州,甚至打败了曹操,得到了汉中。这一切似乎进展顺利。
刘邦分封当年,项羽出于舆论需要,立他为汉中王,掌管巴蜀和汉中地区。但是和刘备时代的巴蜀相比,当时的巴蜀完全是一穷二白,因为那里的环境太差了,很多巴蜀人都逃之夭夭了。
环境变化。三国时期的巴蜀地区比秦汉时期好很多,尤其是平原地区,达到了一个顶峰。用物产丰富来形容它并不过分。同时,诸葛亮本人也非常善于治国,使得长期征战的蜀汉政权获得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当时蜀汉军队的战斗力远远超过刘邦的汉军。
但刘邦当时面临的战略形势更为有利。主要敌人项羽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为了扼杀刘邦出关,项羽分封了自己封地周边的三个诸侯国,但都是弱小的,战斗力也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深知这一点。蜀汉政权建立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不同于东汉末年的争霸和相互割据的格局。蜀汉最大的敌人是曹魏,它在关陇和关东地区拥有几块领土。
曹魏是完全独立的政权,战斗力强,远不如项羽。虽然蜀汉与东吴交恶,但东吴距离太远,无法形成有效的援助。就算能帮忙,东吴会不会尽力也是未知数,所以刘备的对外战略地位完全不如刘邦。
两人时代的内在原因是部队的差异。刘邦攻占关中,实际上是在军事实力上占了上风。鸿门宴也说明了刘邦手里握着十万兵马,他奉命在关中抵抗刘邦的三太子,与“一军”无异。他的手下早在巨鹿之战爆发时就和项羽分了手,后来成了诸侯。就算再招,在数量和战斗力上也比不上刘备的手下。
这种情况在蜀汉时期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蜀汉政权建立的前中期,经历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两次重大战役都以蜀汉失败告终,损害了蜀汉的疆域。
新建立的政权接连受到这样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国力大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刘备精心经营的精英教师几乎销声匿迹。虽然后来诸葛亮在蜀汉军中得到了重建,但是蜀汉军队缺乏必要的骨干力量,这一点在多次北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统帅能力在项羽出关之前,天下形势对他非常有利,但他仍然没有轻举妄动。原因其实很简单。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对手是先秦名将张寒,而项羽的军事实力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选择了主动隐忍。直到韩信长大后,刘邦才意识到自己天时地利人和,于是果断潜入陈仓,将对手全部击倒。所以,无论是刘邦还是韩信,能力是第一位的。
中后期,蜀汉的统帅主要是诸葛亮等人。在五次著名的北伐中,蜀汉和曹魏各有胜败,但都未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后人对诸葛亮的才华和军事手段的研究并不多。虽然有争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诸葛亮作为蜀汉军队的统帅,一向谨小慎微。
这种性格是好的,但是如果在乱世行军打仗,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弱点,甚至是软肋。曹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每次诸葛亮调动军队,他们都能大致算出诸葛亮的计划,提前部署,增加了蜀汉北伐成功的难度。
不仅在演义里,在正史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都有些耳熟能详,他认为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是治国。所以刘备集团虽然各方面条件看起来都比刘邦集团早,但是天下形势和内部问题却完全不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刘邦能得天下,而刘备只有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