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一词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在中国古代,秘书是负责古籍或起草文件的官员。中国封建政权自汉代起就有了秘书监和秘书郎,三国魏有了秘书令和秘书丞。可见“秘书”一词的出现早于“秘书”。然而,秘书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秘书下面加上“凌、简、程、郎”才是完整的官名。此外还有一个“秘书省”,是南朝梁设立的官职和行政机关。虽然有“秘书”之名,但现在已经没有秘书的意思了。对于后期来说,明清没有这种官职,也没有“大臣”的头衔。清代各衙门均设文案,一般称之为“老师”,而非“秘书”。到了民国时期,大部分行政机关都开始设置秘书,可见秘书在中国控制史上还是年轻的。
秘书这个名字最初指的是收集皇家机密。东汉桓帝时开始设置秘书监一职,实际上相当于国家图书管理员,年薪600石。其实“秘书长”在汉初叫“常侍”,后来又叫“中书侍郎”、“翰林”。工作人员中的“记录”和地方政府中的“主簿”都相当于秘书。击鼓骂曹的米芾,是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他能写出黄祖的《他说了但没说出口的话》,是个优秀的文秘工作者。至于唐代罗为起草的《求军望》,更是脍炙人口,武则天看后也是赞叹不已。现代的秘书岗位是领导的助手,任务是收发文件草稿,处理领导交办的文件、档案和事项。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有文秘部门或文秘人员。
这就是秘书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