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物流史
问题描述:
山东省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物流设施或活动?
分析:
山东物流发展的历史沿革
物流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日本传入中国。以现代网络技术和IT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使物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军事和工业领域都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物流历史悠久。对物流的认识最早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物流发展史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来说说山东物流的历史沿革。
一、山东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其领土包括半岛和内陆。山东半岛在渤海和黄海中鹤立鸡群,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内陆部分从北到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长约420公里,东西宽约700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东半岛拥有30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二。近海海域散布着299个岛屿,海岸线总长668.6公里。山东省沿海盛产鱼、虾、贝等60多种海产品,其中对虾、海参、海胆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山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于黄河经济带和渤海经济区的交汇处,华北和华东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物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推到四五十万年前。藤县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新文化,距今约7000年。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从夏朝开始,山东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商朝建立之前,山东是商的活动中心,商朝初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中心。西周实行“封国立国”的政策。吕尚被封在齐国,被封在鲁国,还有曹、滕、魏等国。齐的“工商业将从盐中受益,人民将得到更多的回报”;鲁是一个“礼仪之邦”,融合了周文化和东方文化。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齐国是最后一个被消灭的诸侯国。此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虽然有时被割据势力占领,但总体上是历代封建王朝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历史上山东在全国物流中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上山东在所有产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1.山东以其发达的农业而闻名。
秦汉时期,山东省号称“千里之外”,农业经济发达。生产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追溯到黄河以西,运到关中地区。西汉山东人口17万余人,有390万户,占当时全国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后来,虽然被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的战争所破坏,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然是一个经济中心。隋朝初年,山东各地设立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山东每年有数百万石粟通过水路运往关中。开元年间,“家财实,米斗十三价,清齐之争只在。一条丝绸,200元。”晚唐时期,尽管战乱不断,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疆域大开,仓廪满盈”。宋金元时期,山东尤其遭受封建剥削,不断遭受外来入侵和残暴统治,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明初“无人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奖励百姓开垦。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山东耕地面积已达724万亩,是北宋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朝康熙年间,增加到9000多万亩。
2.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
春秋初期,齐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西汉武帝在全国设置48个铁官,其中山东18。唐代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13铁冶炼厂和18铜冶炼厂。北宋时期,莱芜钢铁冶金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江苏李国建一起成为JD.COM两大钢铁冶金中心。明初山东年产铁31.5万斤,居全国第三。山东还盛产其他矿产,如宋代的邓州、莱州,元丰年间邓州、莱州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朝初年,济南、青州、莱州三地每年采集的铅超过32万公斤。清代山东省开采了大量煤矿,其中最著名的是义县煤矿。乾嘉时期,运到京城和北方的奉天,动不动就用上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世界闻名。
战国时期,齐国素有“头戴皇冠,衣穿天下”之称。临淄、定陶和康福(今集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生产的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出口到西域等地。所以当时山东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唐代兖州的镜面花纹丝绸和青州的仙女花纹丝绸是中国著名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建立了织锦院,专门织造高档纺织品。我在宋神宗时,在山东购买丝帛,每年达三十万匹左右。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萌芽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
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纺织业等行业发展,山东一直是物产丰富的大省。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其物资通过水运、公路运输等方式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各省甚至其他国家。可见,山东省在全国物资流通领域一直处于关键地位。
(2)大辛庄遗址研究
大辛庄遗址位于太乙山系北侧西端小清河以南。其地理位置是中国东部东西交通和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晋、汉之间的一些重要战役都是在这个地区进行的。商代初期,商人东进的触角已经进入鲁西地区。商代晚期,也就是殷墟,我们从考古中能看到的是:太乙山南侧,商人的足迹止于蒙山西侧,东部没有发现典型的商文化;太乙山北侧,商贾遗迹一直分布到现在的潍坊城,比南部地区向东大大扩展,距离延伸近200公里。这样,莱州湾及其以西的沿海地区就进入了商人控制的地区。因此,有学者认为,商代晚期甲骨文中记载的“招人”应该与商代夺取东方丰富的海盐资源有着内在联系。大辛庄遗址是殷墟以外最早发现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地方,历年来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青铜器。因此,可以认为大辛庄商代遗址,至少在商代晚期,是一个很可能有特殊使命的高级中央聚落遗址。
以上研究表明,山东在历史上处于战略地位,渤海湾附近是重要的物资聚集地,物资流通体系也应该比较成熟。
(三)历史上运河航运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大、最长的人工河。山东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是整条运河的关键河段。历史上,山东运河沿岸地区因发达的运河航运而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繁荣的经济文化区,历经数百年。到了近代,由于黄河改造截断运河,水运停止,航运和铁路兴起,航运带来的经济优势在运河沿线逐渐丧失,当年的繁荣被封闭的贫穷所取代。
山东运河,全长497.5公里,起于苏鲁与山东交界处的大王庙闸,止于德州市德城区第三闸。山东运河沿线地区包括运河流经的枣庄、济宁、聊城、德州,菏泽以东的巨野、运城,泰安的东平、济南的平阴等运河辐射地区,以及***41县市。黄河以南运河沿线的济宁、枣庄等地煤炭资源丰富,利用运河运输的条件十分优越,可以实现对江浙用户的门到门供应。江南运河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沿河工厂的工业布局形成了运河经济走廊,运河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运输通道。
临清钞关,位于聊城市运河之畔,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直属机构,派驻临清监管漕运税。
旧录曰:“水运商贾必经御冠,户司掌管。”始建于明朝宣德四年(1429),至今已有569年历史。宣德十年(1435)升为户部右税司(京师直管),五关司直管监管关税,御史或县助(判官)为专职。“弘治之初,房部一人主政,自景泰以来,屡有文武官员兼任。”万历年间,征收税银83000余两,超过北京崇文门海关,居全国八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在明朝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运河运输停止,司库废止。解放后的60年代初,这里一直是临清县城人的所在地。前进关遗址至今仍保存有近80座明清时期的关署、仪门、大殿、厅堂、民居等,弥足珍贵,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现代山东物流的发展
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畸形发展,造成了近代山东物资流通业的落后发展。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1937“七七事变”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占领区,他们主要掠夺山东的“两白两黑”,盐、棉、煤、铁。他们以“军管”和“中日合资”的方式强占剩余产业,迫使大部分私营产业陷入绝境。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比战前减少1941年,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等产量均减少50%以上,对农业损害极大。抗战胜利后,山东国统区的经济因为* * *政权而陷入全面崩溃。整体经济的崩溃导致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停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最后10年,山东物流业发展迅速。各类船公司起步短,业务发展快,大胆引进各类船舶。山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其中外资10073万吨,集装箱338.7万标箱。传统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变,涌现出一批像海丰海运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青岛前湾国际物流产业园占地65,438+0,000多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物流产业园。园区具备进出口保税仓库、现代物流仓库附属加工车间、集装箱海关监管堆场、LCL仓库及集装箱维修车间、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保险、银行驻点、贸易代理、商品展示等功能,通过引进外资,吸引国外大型公司先进的物流网络系统和管理经验。
山东省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日益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相信,在新的世纪里,其物流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并在全国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