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仁植笔下人物的生活
1880年,朴印芝读了大学者丁若镛的著作,深受启发。1882年,他目睹了首都首尔(今韩国首尔)的“仁武兵变”,深受感动。他试图向高宗国王解释“时事政策”,但失败了。1885年,朴银芝奉母亲之命参加科举,乡试时在平壤崇仁寺和东明陵任低级官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朴银植在中日两军的主战场平壤,能够带着许多感触目睹战况。他这样评价平壤之战:
我亲眼目睹的平壤之战,没有等到两军相遇,却是一场险象环生的战斗。哪一个?清兵渡江,我们老百姓争锅迎客,却大肆掠夺,民心尽失。而左(左)军稍有起色,叶(叶志超)军心涣散,无纪律。魏(魏)军队的抢劫是非常严重的,虽然将军们被切断和停止。跟这一帮人,孙子虽然会,但也没啥事。当时我们多次防守清陈帅,认为敌人有三条路可来:一条是从首都(汉城)过洞仙灵,一条是从西海(黄海)过三河、镇南浦,一条是从元山过杨德、嘉仓,所以要紧急派兵把守各地,否则孤城易围,说话的人张口结舌,众将骄傲不自觉,结果被北路打败。1894后,朴银植目睹局势动荡,于是辞去官职,迁居江原道元州隐居。然而,他并没有抑郁很长时间。1898年,在独立结社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朴仁植也受到了它的启发,决定投身于启蒙运动。他来到首尔,加入独立协会,活跃在各民族会议上,与张志远一起成为《帝都新闻》的主编。1900后成为经济学院讲师,首尔师范学校学术官,从事教育活动。朴仁植通过在《帝都新闻》的工作和教育活动,深刻认识到国情的艰难,为朝鲜人民的启蒙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出兵控制了大韩帝国政府,并迫使其签署《日韩议定书》,将韩国置于日本羽翼之下。朴银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感到愤怒,以《帝都新闻》为武器,发表大量文章,揭露日本的侵略行为,大力弘扬独立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被视为驻韩日军的眼中钉,曾被关押在1905。后来担任《朝鲜日报》总编辑,用笔继续抗击日寇。10月,《也斯条约》签订,南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张志远愤怒地写了一篇《连日本都泪流满面》的文章,批评日本对南朝鲜的侵略,于是《帝都新闻》被迫停刊。1906重新出版后,张志远没有回来。为了维持《帝都新闻》,朴银植恢复了其总编辑的职务,而他主要以嘉宾的身份对《朝鲜日报宣言》发表了一些评论。
除了新闻事业,朴仁植还积极参与了1906之后兴起的韩国爱国文化启蒙运动,参与并创建了一大批启蒙团体,发表了许多启蒙文章,为韩国民众的启蒙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1906年3月加入韩国自强协会,在韩国自强协会月刊上发表《韩国精神》、《自强问答》等文章。1906 10组织了“西游社”,创办了久负盛名的《西游》杂志。1907年4月,加入安昌浩、、李、等人创办的“新民学会”。后来在1908年6月,他的“西游社”和“韩北兴社”合并为“西北社”,成为当时韩国最有影响力的启蒙组织之一。朴银植不仅领导了这个组织,而且在此期间,朴银植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既支持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又彻底抛弃传统儒学,企图以王阳明之心改造儒学,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发表了《论儒学的革新》。1908年创办西北协成学校,隶属西北社,任校长。1910年8月22日,《日韩合并条约》缔结,朝鲜半岛正式成为日本殖民地。日本朝鲜总督府在朝鲜实行高压“独断统治”,各种社会组织被解散,朴仁植开办的学校被迫关闭。不仅如此,日本殖民当局还查封了出版社,禁止出版朝鲜史书。朴银植对此深感痛心,觉得收集史料、编撰国史是维护“我民族之中国魂”的唯一途径。于是,他开始注重历史的收集,编著了《汉末秘录》,成为后来《朝鲜痛史》一书的手稿。
1911年4月,不甘做亡国奴的朴银植离开朝鲜,流亡到中国奉天市桓仁郡。同年撰写了《东明圣王实录》、《渤海太祖建国实录》、《大东古史》、《拜太祖之梦》等鼓吹民族主义的历史著作。同年,他走遍中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香港等地,拜访在中国的朝鲜爱国者和知名人士,讨论抗日独立运动。与沈桂芝、洪明甫等人一起组织同济会,任会长,积极从事独立运动。1913年,朴银植到上海,在上海法租界创办博达学院,在中国培养韩国青年。1914年被任命为香港《香江》杂志主编,“批判袁世凯独裁,后见废”。他还写了《安重根传》、《上海朝鲜痛史》等著作。同年,应好友康有为之邀,担任《国民日报》总编辑。该报停刊后,为有效宣传独立运动,组织了一个新的朝鲜革命团体,并为该团体起草了一本有趣的书,被选为监事。后来,他和沈桂芝组织了大同辅助民族代表团,并被选为代表团团长。
1918年,朴尹稚居住在俄国的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创办了《朝鲜公报》。因经费问题停刊后,继续从事国史研究,完成了《渤海史》、《晋史》的韩文翻译,创作了《李益传》。1919年“三一运动”之际,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组织了“朝鲜全国老年人联盟”。不到几个月,其成员发展到数千人,后来向日本知事斋藤投掷炸弹的江宇奎就是该团体成员之一。同年8月,朴银植离开俄罗斯,回到中国上海。他加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出任独立新闻社社长,参加临时政府史料编纂会议,撰写了四卷韩日关系史料,撰写了韩国独立运动血史,反对日本侵略,号召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战。1924年,朴银植被任命为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总理兼代总统,并于1925年当选为第二代总统。朴仁植的任命可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因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成立几年后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交通部和内政部在朝鲜设立的各种联络处被日本殖民当局破坏,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它们在1919年巴黎和会和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被拒绝。内部派系斗争非常激烈。属于“平民派”的李承晚总统长期留在美国寻求美国的保护,而属于“武断派”的李东辉总理则辞职去了苏俄。此外,临时政府的资金严重缺乏,没有国际社会和国内人民的支持。中美和海外华人的捐款都是杯水车薪,苏联唯一的一大笔援助都到了李东辉,所以连政府成员的性命都无处可寻。由于上述困难,临时政府的证据很不稳定。从1919到1924,李东辉、李东宁、沈桂芝、吕伯麟、李东宁先后组阁,走马灯似的换了内阁总理。到1924年6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处于最困难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久负盛名的大韩民国临时议会被选为总理兼代总统,并于3月23日1925当选总统。第二天,朴仁植发表了他的就职宣言。此时朴仁植已66岁,但为了民族独立,毅然挑起领导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重任。朴仁植从1924到65438+2月到1925年7月执政。在这期间,有两件大事。第一次是1925年3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对前总统李承晚的弹劾案,第二次是大韩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了朴仁植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不久后,朴银植因病情突然恶化,于1925年7月8日辞去职务,推举李相龙为首任国家领导人。
1925 165438+10月1,朴银植在中国去世。临终时,他为民族前途和独立运动担忧,给同胞留下遗嘱。要旨是:“第一,要进行独立运动,必须号召全民族参加;第二,独立运动是最高运动,为了独立运动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和策略;第三,独立运动是同一个事关我们全民族的事业,同志之间不应该有爱恨亲疏之分。“1925 165438+10月4日,朴银植的遗体被安葬在中国上海静安寺路600号公* *公墓。68年后,即1993年8月5日,大韩民国将朴仁植的遗体(连同临时政府其他四名政要的遗体)运回南朝鲜举行"国葬",重新安葬在临时政府爱国者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