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

出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在线系统。典型的应用是在美国由一台计算机和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预订系统。终端是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没有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加,前置机(。当时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以传递信息、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共享资源为目的而连接起来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经有了网络的雏形。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基于多台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不直接通过电线连接,而是通过接口消息处理器(IMP)连接。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之间的通信任务,构成通信子网。由通信子网互连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形成资源子网。在这一时期,网络的概念是“以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体”,这就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连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标准化的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架构并遵循国际标准。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网络架构和实现这些架构的软硬件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很难连接起来,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实用网络环境。于是,出现了两种最重要的国际架构,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TCP/IP架构和OSI架构。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的成熟,出现了光纤和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和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