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日本在日本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据日本《源兴寺伽蓝起源》一书记载,公元538年佛教首次传入日本,也带来了大陆文明,使日本文明从混沌走向了启蒙。也就是说,真正的日本文明起源于佛教。佛教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传播,被统治者接受,成为政治统治的辅助手段。当时佛教传播的主要手段是“经书”,于是书法作为佛教传播的载体被统治者接受并得到初步传播,佛教与书法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决定了日本书法发展的命运。公元587年,明成祖驾崩后,稳定家族的太子(即圣德太子)承担了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圣德太子上台后,首先启动了被后世史家称道的“推古变法”,并继续利用佛教作为政治统治的手段。圣德太子以开明的政治态度加强了对佛教的宣传,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圣德太子以先进的历史意识开创了与中国直接交流的历史先例,为日本文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派小野修女去隋朝学习中国佛教。在传入中国佛教的同时,中国书法也随着佛教的传播开始直接传入日本,从而翻开了日本书法史的第一页。由于当时书法对佛教的依赖性较强,流传下来的书法风格仅限于“写经”,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日本书法风格的单一特征。以楷书为主流的现象影响了日本书法史和道教史近两个半世纪,直到九世纪平安时期(中国唐朝)才有所改变。圣德太子以各种方式推广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在大力弘扬佛教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推动了另一部历史——日本书法史和道教史的发展。由于他的努力,这一时期的日本书法史和道教史的第一批书法作品得以流传下来,如金堂、法隆寺的如来造像碑文,金堂、法隆寺的释迦牟尼造像碑文,以及他自己的经书《法华义书》。圣德太子对日本书法史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是一个召唤者,更是一个实践者。他的努力可以在经典作品《法华艺书》中体现出来。据《圣德太子传》记载,圣德太子三岁开始学书,一天千余字,深得王羲之法书精髓。正是有了扎实的书法基本功,才造就了法华益书这样的书法作品。法华一书写于615年,是中国六朝的标准书法体。用笔圆润流畅,笔墨厚重,书法风格由曹彰和曹星组成,很像我国西晋陆机写的《平复帖》。从当时的书法流传方式来看,《法华艺书》应该是取自六朝时期的写经之学,其神韵与后来发现的敦煌写经一脉相承。圣德太子对日本佛教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奠定了日本书法的基础。正是由于他的推动,唐体书法在日后风靡日本,形成了以空海、澄明为代表的日本第一次书法高潮,使佛教书法成为日本书法史的主流成为可能。摘自日本书法评论-圣德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