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师历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第一版字数:13.7万字
阅读时间:2020年7月22日-8月2日。
一.[摘要]
?《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是由原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出版社总编辑、《中国教育报》总编辑、记者陶继新主编的教育讲座。本书分为三章:读书与教师的人生成长、经营幸福生活、孔子的精神境界。陶继新老师选取了12场精彩演讲中的三场,是因为《阅读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旨在通过高质量的经典阅读,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经营幸福生活”的话题以“幸福”为出发点,受众广泛,颇具人气;《孔子的精神世界》是陶继新老师十多年前学习和研究《论语》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当然,有些部分是他个人学习内化后的独特感受,有些部分是他独到的见解。
二、【经典摘录】
第1天
陶老师自信的内在因素:1,有一定的文化资本。2.有丰富的人生阅历。3,道是自然,法是取之。4.有自己的话语基础。5.有一定的使命感。阅读教师成长的必要性:1,阅读经典文化是人格培养最有效的载体;2.大量的经典阅读,是一种文化沉淀。文化一旦在头脑中沉淀下来,就成了一个人一生的快乐积蓄。3.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一旦你有了智慧,你就能在一块石头里找到一道风景,在一粒沙子里感受到你灵魂的律动。
阅读原则:人的生命除了常态,还有精神和心灵的维度。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生命实体的长度,但你真正的生命不是表面的和肉体的,而是精神的和文化的。
阅读内容:古今中外名著。什么是经典?它是通过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依然定格在一个有文化品格的人的精神层面上,一个他无法摆脱并能不断引领人们的精神产物。对于中国经典,阅读是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名著被广泛阅读。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有永恒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安慰不同时代的人。日本作家《水知道答案》的水结晶演示结果:第一杯水的结晶是一个灿烂的六边形图案(对它说爱和感谢);被骂“滚蛋”的那杯水很形象,但很可怕;最差的是第三杯水,无法结晶。教育也是如此。你需要更多的爱,你不能放弃。水因为我们的注视而改变了它的表情。
第二天
疏远浮躁,淡泊名利?教师要发展,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读经的空间,让自己的教学达到“他山之石,都显得天底下的矮子。”位置。1,淡泊名利的李修伟,心安理得的李兰多,不卑不亢的孙明霞,生于忧患的孔,静于内心的,都以内求和谐,外求进取的心态塑造了自己的人生。心性之善让人性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然后你会觉得世界更大,世界更广阔。阅读与教学相辅相成1,沈红旗的广泛阅读和背书,使他能够在现在相当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就会有一种骄横和汪洋的气势。2.深受教育的宇易认为,老师性格不同,学生兴趣不同,教材性格不同,环境不同。任何固定的模式都不可能一一对应不同老师的教学。3.锐意改革的韩兴娥说得很少,但学生们听懂了,并饶有兴趣地学了起来。只有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以不变应万变。4.当今苏静教育生态的污染非常严重。苏静保留了教育原生态的东西,她没有被污染。所以,她是最好的。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多读书,多背诵。学的越少,需要备课的时间越多,教不好。读久了,你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第三天
阅读和写作成为生命成长的翅膀。读写是充要条件。没有对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就不可能有文采横溢的优秀作品喷薄而出。大量的写作和阅读是另一个提升,由于练习,熟能生巧。如果写作和阅读一样,在人的一生中,被视为一种精神的文本收藏,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对同行经典文化的阅读和思考,初读不懂。真正的经典阅读需要阅读主体的思想介入,需要与现实生活和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层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与作者的精神对话。
第四天
经典阅读《巴黎宣言》的思考与行动7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共同宣言:要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问题,应向东方的孔子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优秀人士的共识。一生快乐的文化之旅。读经典能使人趋向真善美,大师的作品中蕴含真善美。多读书,就会一步一步靠近大师,那种真善美就会进入你的内心。有人说,一个天天读好书的孩子,就算是坏书,也不坏,这是很有道理的。读书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坚持,第二个境界是习惯养成。第三个层次是审美。读书不是一时的事,不仅是为了教书,更是为了终身的幸福。不学习,就没有精神寄托。你找不到你的精神,你找不到你的灵魂。
第五天
内心和谐的关键:“什么是羞辱了你才吃惊,你是最好的,你是最差的,得到了你才吃惊,失去了你才吃惊?”其实宇宙之所以永恒存在的内在原因就是存在着一种高级的和谐。大家想想,自然界有晴天也有暴风雨,人的生命历程也是如此。即使遇到波折,甚至灾难,你依然把它当做自然界和谐的特殊音符。即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要把它当成美丽人生历程中的一朵花。到了这种程度,就到了受辱的境界。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和谐的,身体自然是健康的。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以和谐的心态对待世界,不要大喜过望,也不要大惊小怪。一切都很自然。明白人生,心是一体的,才能真正做到不受辱,看花开人间,不畏生死,看晴空万里。如果你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你的生命意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滑动,或者在一个平面上滑动。浅薄的改变,却是人生本质的飞跃。宽容大度:原谅与自己有冲突的人;“感激”批评自己的人;原谅那些伤害自己的人。
第三,远离不良情绪。优化情绪的方法:1。消除愤怒的“毒”。2、进行“良性暗示”3、和尚:抱着美女,心已忘。我们往往只看到一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那些无形的东西有更重的“包袱”,只有放下心理包袱,才能进入“无我”的境界
第六天
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以及道德诉求,都是精神上的高尚。那些身家丰厚的高官,可能精神高尚,也可能精神贫乏。精神高尚的人首先应该孝敬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孝顺是做人的根本。不孝敬父母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受到惩罚。所谓因果报应,就是心理科学与唯心主义无关。这是宇宙的运行规则,已经为每个人设定好了。猎人利用雪貂的善良假装被冻僵。雪雕过来趴在他胸前,给他温暖,出其不意地抓住它,然后剥了它的皮吃他的肉。这真的很可悲。人们经常称他们的对手为动物。其实人类的行为远比动物残忍。善良是人类最需要的品质。自信的人的心理状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困难无处不在,上帝给了我们考场,但同时胜利也无处不在。只要你努力,你就会成功。我觉得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个体生命提升的过程,甚至是体验人生幸福的过程。自信可以创造一切。
第七天
在你的内心,你必须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你永远不会放弃。丘吉尔成功的秘诀有三:第一,永不放弃;第二,永远,永远不要放弃;第三,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一个人的好习惯会让他受益终生。健康的身体和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人不读书,可能会从经典文本中吸收经典思想,一个没有经典思想补给的人,必然缺乏必要的精神和精神支撑。多读书会提高你的精神境界,让你快乐。作家冯骥才说:“文化似乎和国计民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和民族的性格、精神、思想、言论、气质有直接关系。去掉文化的神经,一个民族就会变成植物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高质量的人生成长史,应该是一部不断欣赏文化的心灵史。文化欣赏是文化沉淀。进入审美是超越习惯的更高境界。对于美的发现,更多的不是在眼睛里,而是在心里。一个拥有快乐心灵的人会发现更多美好。即使在普通人眼里,他也能从不美的事物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一个真正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人,往往都有这种审美的胸怀。
第八天
我很喜欢下面这首诗:有一个伴侣每晚和我抢被子,说明他没有和别人在一起。有一个少年,只看电视不洗碗,说明他待在家里,不出去玩。我交税,意味着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意思是我吃的好,工作上有个影子陪着。这意味着在明媚的阳光下,我有一块草坪要割,一扇窗户要擦,一条排水管要修。这意味着我有一个家。我能找到最远的停车位,也就是说我还能走路,还能开心,还有车。有巨额电费,意味着我的空调凉了。在教堂,我后面有一位女士是音盲,这意味着我还能听见。一堆衣服需要洗熨,也就是说我有衣服穿了。一天下来感觉很累,肌肉酸痛,说明我有努力的能力。早上被闹钟吵醒,说明我还活着。最后,感谢邮件太多,意味着会有很多朋友想起我。当你觉得生活很糟糕的时候,再看一遍就好了。“忍是天下难容之大事,人皆笑天下可笑之人。”它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尤其是宽容的心。所以,请拥有一颗宽恕的心,它带给你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慰藉。
第九天
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传播。这是伟大思想和崇高精神的永恒,而当他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时,常常会产生一种崇拜感:“阳越高,钻越强。”作为一个活着的个体,在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后,积分应该努力提高精神品质。人的生活质量主要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精神和心灵的富足。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停留在现有的生活状态,而是在不断的打击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不断飞跃。
第10天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重要的文化,一是美国的负罪文化,二是中国的音乐文化,三是日本的耻感文化。说起中国的乐感文化,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孔颜乐位。孔颜的快乐不是一种自然的快乐,更不是阿q自嘲的快乐,甚至不是一种道德的快乐,而是一种具有本体意义的超道德的审美的快乐。他不是在追求快感的情况下意识到并得到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平常心态自然得到的,具有生活无欲、情感“中和”、心境平和的特点。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就是这种幸福的典型代表,所以有“孔子享幸福”的说法。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几十年,最多一百年。一定要幸福,要有有价值的人生追求。这是幸福的基础。享受生活不是追求物质享受,而是灵魂的快乐和精神的高尚。学习《论语》大多要经过三个层次。首先是看山看水。这里的山和水只是字面意思。第二个层次是看山,不是看山,水也不是水,所以我们有了自己的认识,超越了第一个层次,但是这个层次还没有接近道仁的境界。第三个层次,我们看山看水。这是已经发生的凤凰涅槃般的变化。我们不仅理解了表面的意思,也理解了内心的意愿。而且,因为进入了深沟,我们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在阅读《论语》时,并不是试图去理解它的字面意义,甚至去理解它的深层含义,而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的变化,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发生质的飞跃。今年明年都是我们自己的。
第11天
哲学家说和谐是美的,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其实不仅社会需要和谐,世间万物都需要和谐。孔子说,过犹不及。一切,尤其是个体的身体和生命,恰恰需要处于这种状态,才能健康安全。这是超越一切界限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中庸其实是一种高尚原则下的内心和谐。和谐的最高境界包含道德诉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把人当成人,把人当根本。今天,我们所期待的均衡教育在孔子身上实现了,所以孔子是真正的平民教育家,是真正的以民为本的人。看来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在道德实践中帮助人和人,也就是学以致用。孔子心中的君子是既有文化又有高尚人格的人,而小人是没有君子高尚的普通人,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坏人。孔子追求的是君子人格,尤其是人格纳入之后,君子就有了一定的道德诉求。孔子追求君子的品格,希望自己的弟子也走向君子的行列。即使像颜回和鲁兹这样没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也可以通过自我修养成为君子。
第12天
“人家不相信,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人家不守信用,怎么可能?就像没有横杆的大车和小车,靠什么行走?孔子的话太含蓄了。相信非物质性,但人真的要立足于社会。他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如果你死了,即使你得到了千千的财产,你也一定会拿回来。除了他的学识之外,伟大的信任等级是使孔子具有常人无法超越的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说孔子的trustrank太高了,历史上恐怕没有这样人格魅力的老师。说到孔子,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一个能在是非之间取得平衡的人。其实孔子过的是健康的生活,他追求的和谐不是“乡愁”式的和稀泥,而是一种高度原则性的平衡。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正直地生活。活的歪门邪道的,只是侥幸躲过了灾难。“阳越高,钻性越强。”在颜回看来,孔子越往上看,知识和道德就越来越高,越是刻苦学习,越是钻研,越是觉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孔子几乎无所不知,无处不学,更重要的是他不停留在文字上,还在实践层面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如今,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词,但没有多少人做到了。孔子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老师,既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也是一个终身教育者。陶继新老师特别提倡在原版儒家经典上下功夫,寻找一个真正的孔子,研究一个真正的儒家文化。文化是为了育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的内心,外化的时候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我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状态。《论语》中对和谐的强调,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指人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身心的和谐。
三、【阅读理解】
1,增强自信法则: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不局限于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有能满足学生好奇心,随时满足学生天马行空提问的机智;知识来自实践。只有做一个生活中兢兢业业的人,才能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具备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道法自然,取法差不多了。”世间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无论做什么,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清晰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打开经典书籍是有益的。好读书,读好书,读大量的经典,可以让人从内心产生一种文化气质。经典一旦内化于心,就能从一块石头中找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受到灵魂的律动。阅读大量时间沉淀的经典,可以拓展个体生命的维度和灵魂的深度。
3.读书是一次文化之旅。长期阅读大师、名家的经典,会不自觉地消化吸收他们的真善美,引导自己去寻求真善美。活在世上,可以保持人性的原始状态,不被繁华的世界所迷惑。多读书,精神境界提高了,生活在一起会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4.“宽容是世界上难以容忍的事情,永远微笑,嘲笑世界上可笑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尤其是宽容的心。原谅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感激批评自己的人;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宽容大度带给你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愉悦。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真正做到忍辱负重。如果我们能坦然面对宇宙中的风和日丽,风雨飘摇,幸福与苦难,即使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你也会视之为微风的涟漪,这时你才真正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6.和谐就是美。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之中。健康的身体和合理的饮食习惯一定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一口气感受到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