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上选择题和答案等。谢谢大家!!!!高额奖励!!!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答: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一种氏族权力和政治权力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简述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答:乾隆后期,清朝由盛转衰,主要表现为:65,438+0)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员贪污受贿勒索盛行,清政府的统治能力削弱。2)经济上,人口增长和各级官员、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使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减少,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不断增加,流民不断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增加,广大农民的生活日益困难。3)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推行文字狱,学者往往几句话就定罪,整个社会一片沉寂。4)军事上,军力下降,军备懈怠,八旗闲散不劳而获,绿营也容易受到军纪的打击;5)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与世界隔绝。19世纪初,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西贸易长期对中国有利的局面被扭转。这就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平衡,导致白银对铜币的价格上涨。
3.外国列强是如何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
答: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持有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和收购代理商。
4.外国势力是如何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
答:1)在中国开厂,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支付赔款;3)在中国设立银行,使其成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枢纽;4)控制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业;5)对中国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
5.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又于1843年6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之后,美国和法国在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中美王霞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列强在中国吸收了大量的侵略特权;【比如香港岛被占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损害中国司法主权;协议关税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中国逐渐陷入国家政权形式上依然存在,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3)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的农业经济日益依赖世界资本主义,成为其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在中国,中国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半封建社会。4)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变。中国逐渐由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6.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答: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分为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两部分。2)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7.简述中国工人阶级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具体特点。
A: 1)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的工人阶级很大一部分比中国的资产阶级年龄更大,条件更好,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19的60年代以后,洋务企业中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中国的产业工人又得到了扩大。2)特点:①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没有政治权利,最具革命性;(2)人口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矿山、铁路等行业,便于定型。
成为革命力量,传播先进思想;(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形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最强大的阶级。
8.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答: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关系:当外国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时,为了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各阶级除汉奸卖国贼之外,都能够暂时联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首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勾结中国封建政权,镇压中国革命,特别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人民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以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特权,于是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当内战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和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的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帮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同一战线上。
9.中华民族近代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区别和相互关系。
答:Task 1)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区别:两者的主体和内容不同;前者是改变民族被压迫、人民被剥削的地位和状况,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的落后地位和状况,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相互关系:只有完成第一项主要任务,才能为第二项主要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10.19上世纪七九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A: 1)俄罗斯一直把中国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引起俄国的强烈不满。它联合法德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俄国以此为借口,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续租条约》等。,整个东北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2)1898年3月,德国强行租借胶州湾,将山东纳入其势力范围。3)1899,11年6月,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要求清政府不得将云南、广东割让给其他国家。云南、广西、广东三省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4)1898年2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省份租借给其他国家,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6月,强行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1年7月,ahava被强行出租。5)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省割让给其他国家,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6)由于姗姗来迟,美国于9月1889至10月11向其他国家发出照会,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其他国家在中国获得的一切权益。
11.讨论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式。
答: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此时世界巨变,欧美许多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迅速发展;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上是集宗族权力和政治权力于一身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自清朝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一直繁荣昌盛。3)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鸦片战争前,欧美等主要国家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发展很快,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开拓新的市场,转移国内矛盾,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矛头对准了中国。
12.简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答:自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以军事侵略为前奏,政治上侵犯中国主权,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文化上毒害中国人民,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剧变,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军事侵略;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
13.现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答:自然)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变化。2)另一方面,封建的中国
中国逐渐成为半封建的中国。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仅逐渐操纵了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渐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虽然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已被破坏,但作为封建剥削制度基础的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在广大地区得以维持,成为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在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大多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5)由于近代中国外国列强的斗争和间接统治,中国幅员辽阔,在地方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存在地方割据势力,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6)人民没有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
14.当代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答: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现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土地,掌握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然是现代中国社会中数量最多的被剥削阶级;3)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的新阶级;4)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15.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是如何抵抗外来侵略的?
答:自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有两个层次。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受了灾难和多次入侵,永不灭亡。
16.19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二、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7.简述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A: 1)社会制度腐败(根源);2)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一个重要原因)。
1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是如何一步步被唤醒的?
答: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救亡图存,振兴中华;3)民族危机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
19.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的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0.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A: 1)三元里人民抗英;2)太平天国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3)香港和台湾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4)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5)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
第二章是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1)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2)鸦片战争总体上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3)太平天国前十年,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2.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
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始于1851,止于1864,历时10余年。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2)达到鼎盛时期;3)有胜利,有衰落,再有失败。
3.简述天京事件的前因后果。
答:原因是1)农民起义队伍固有的许多矛盾和弱点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2)是太平天国建立了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各级官员之间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后果:天京事件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权和军事实力,严重挫伤了革命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危机。清军再次包围天京。为了挽救危机,洪秀全提拔了英国国王陈玉成、忠君李秀成等一批年轻将领,并任命洪仁玕为王干宰相。然而,这是不可逆的。1964春夏,天京被湘军围困。1864年六月,洪秀全病死。7月,天京遭到湘军袭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4.简述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学校以及洋务运动的发展。
答:洋务运动>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派> 65438年至60年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深,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也极大地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些成员就像伊伊?曾国藩、李鸿章、左、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发展历程> 1)从65438+6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主张洋务运动的领袖是恭亲王奕?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宰相外务部,作为综合管理洋务的中央机关,随后又设立了南洋、北洋的外贸部,以两江、直隶总督为首的外贸部,上海、天津成为南北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2)洋务派从19的60年代开始组织洋务,从近代军事工业开始。洋务派从19的70年代开始,除了继续办军工,还开始组织民用企业。洋务派还建立了新的海军和陆军,创办了新的学校,派遣了留学生。3)洋务运动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发展。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5.简述洋务派创办民企的目的和形式。
答:目的>洋务派打着“求财”的旗号办平民企业,即“略利外商”。办民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军工对煤、铁等原材料的需求和运输的需要,用民企的利润弥补军工的亏空。Form >洋务派举办的民企,资金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筹集,也吸收部分商业股份,主要由政府官员管理,包括官营、官督、商办、商官合营。
6.简述维新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答:1)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急剧激化的产物;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3)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宣传;4)甲午战争后,人们普遍怀疑洋务派标榜的“求富”、“自强”口号,逐渐形成一种* * *认识,即要救国,只有改革。
7.什么是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发展。
答:维新派>甲午中日甲午战争的苍白,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此时,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了救亡图存和改革的前沿,积极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被称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他们的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舆论,重点争取光绪皇帝和周边帝国党内官员的支持,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推行变法。1898,11年6月,光绪皇帝在维新派。“丁明·石国”的圣旨颁布,宣告了政治改革的开始。随后的103天,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变法的诏令,史称“百日维新”。9月21898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次“训话”,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
8.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是如何宣传自己的改革主张的?
答: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上书皇帝主要通过以下行动:1);2)写书,做陈述;3)引进外国政治改革;4)召开校会,报纸,学校。
9.简述改革派与保守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主要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要不要改革?2)要不要促进民权,成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3)要不要花八股,改科举,升学堂?维新派与保守派的论争,实质上是中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封建主义的第一次交锋。这场论争涉及的领域很广,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思想领域中的中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之争。通过这场论战,知识分子的眼界进一步开阔,思想得到解放,社会风气也得到改变,为维新运动做好了思想舆论准备。10.“戊戌变法”期间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的改革政策(意义)?
答:主要内容为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士府、总政司、裂寺等闲置重叠机构,撤销鄂、粤、滇三省巡抚,裁撤冗员,明确吏治,倡导廉政,允许设立报、信;2)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运、矿,提倡兴办工业,奖励发明,成立农民协会,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倡西方国家的耕种,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3)军事上,废除绿营,训练新军,采用西方军事制度,建立军备学校。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变策略,广设学校,创办首都大学堂,提倡西学,设立翻译书店,派学生出国留学。意义:这些新政策的内容非常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他们为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这些诏令中,并没有提到改革派所梦想的“君主立宪制”。可见,戊戌变法并没有触及清朝的统治基础。11.“天朝天目制”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利弊)。
答:主要内容是1)。平均分配土地的计划已经制定。按照“天下所有田,天下所有人耕种”的原则,分配好坏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以上者得一整份,16以下者得一半;2)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全部由农村政权基层组织管理,每25户一两,得到土地的农民必须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各“二”生产的农副产品,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其余归国库,费用也由国库统一分配;3)《中国的土地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诸多问题。太平天国的领袖们通过这一计划,希望建立一个“以地为耕,以粮为食,以衣为衣,以钱为业,处处不平,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含义1)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对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比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更深一步;2)这个方案没有超越农民和小生产者的狭隘视野。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堂是小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小农眼中没有商品流通、没有商品交换、没有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1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答:内容1)政治上主张“禁任人唯亲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和制度;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收外国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邀民雇雇工”,即主张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3)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立新闻官和“秘密内阁”监督官员,改革不良政治,倡导消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倡导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在外交上,主张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和贸易,强调外国人不应干涉中国内政。评价:它具有两面性,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建设方案。但是,整篇文章不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作为农民战争的领导者,却忽略了这一点,这与洪仁玕长期不参加农民革命斗争的做法有关。这个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13.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意义)。
答: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2)是中国旧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和儒家经典。太平军所到之处,摧毁孔庙,砸毁孔子牌位。洪秀全还设置“删书官”,删四书五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