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鹤奈的学术成就

1949:《荷泽佛教高僧语录》(668-760),收录于法国远东学院丛书,第31卷,河内,1949版,共X+120页;巴黎法国远东学院1974转载。

1956:5-10世纪中国的寺庙经济,收录于法国远东研究所丛书,第39卷,西贡1956版,共ⅹ ⅵ+332页,10图版;巴黎法国远东学院1977转载。

中译本,耿盛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版;英文版正在印刷中。

1959:《蒙古人入主中原前夕的中原日常生活》,巴黎,阿歇特出版社,1959版,288页;1978和1990由同一家出版社重印。

英译,艾伦和昂温出版社,伦敦,1962版,美国斯坦福大学再版,1977版;匈牙利语翻译,布达佩斯,贡多拉,1980版;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翻译,台北1982版;意大利语翻译,里佐利大学系列,米兰1983版;日文翻译,东京1990版;新编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1964:《前帝国时代的古代中国》,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64版,已重印五次。

日语译本、波兰语译本、英语译本和意大利语译本都已出版。

1970:巴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伯希和敦煌汉文手稿目录》第1卷(与吴启宇先生合作)。巴黎,辛格-波利尼亚克基金会,1970版,共408页。

1972:《中国社会史》,收录于《世界的命运》系列,阿尔曼·科林出版社,1972版,766页,36幅插图;第二次修订版由同一出版社在1980出版,共700页;同一出版社1990出版第三版,共700页。

意大利语翻译,Einaudi翻译,都灵1978版;德文译本,安塞尔·韦拉克译本,法兰克福1979版;英文版,剑桥大学出版社,1982版,1982,1983和1985再版;罗马尼亚文译本,梅里达纳译,布加勒斯特1985版;韩版,首尔1985版;西班牙语翻译,巴塞罗那1991版;中译本,耿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英文再版正在印刷中。

1982:《中国与基督教》,收录于《历史图书馆》,巴黎,加里马出版社,1982版,共342页;1991,同一出版社加了一个副标题:第一次冲突。

德文译本,阿尔特弥斯译本,苏黎世和慕尼黑1984版;意大利语译本,玛丽埃尔·蒂译,卡萨勒·蒙菲拉托1984版;英文版,剑桥大学出版社和人文馆出版社,剑桥-巴黎1985版;西班牙语翻译,经济文化基金会,墨西哥1989版;中译本(耿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版;日文译本正在印刷中。

1991年:唐赞的”,中译,谢鹤奈作序注释。巴黎Gali mar-UNESCO版,收录于东方知识系列,1991版,共346页。

1994:《中国的智慧、社会和心理》,载于巴黎历史图书馆,加里马出版社,1994,共398页。1951年:禅师传,禅宗历史研究,载《亚洲学刊》第239卷,1951年,第29-68页。

1952:中国古代的行为,发表于《经济、社会与文明年鉴》第7年第1期,第1952期,第1-3月,第31-38期。

1954:《上帝语录补编》,载于《法国远东学院学报》第44卷第2期,1954,第453-466页。

1955A *:巍山大师灵品遗迹,载于《法国远东学院学报》第45卷,第1期,第1955期,第65-70页。

1955B:《中国经济与人类活动》,发表于《批判圈》杂志,第103期,第1955期,第1092-1102期。

1956:宋代城市中的商人和工匠,发表于《中国宋代艺术》,塞尔努博物馆,1956,第10-11页。

1957A:《从敦煌买卖契看中国的专卖制度(9-10世纪)》,发表于《公报》第45卷第4-5期,1957(1958),第295-396533期。

1957b:汉语中的颜色表达,巴黎迈耶森出版社,国家教育出版物出版发行处,1957版(综合丛书,高等研究与实验研究所第6部,第295-299页)。

1959a:唐代的经济与社会,载于戴米未《中国的面貌》第1卷,巴黎大学出版社,1959版,81-85页(吉美博物馆丛书,可售图书第63卷)。

1959b:《唐代中国在亚洲的影响》,戴密为主编《面对中国》,第1卷,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59,第85-89页(吉美博物馆丛书,可供出售图书第63卷)。

1959C *:中国文字记载与历史,心理学杂志,第1卷,19591-3月,第31-40页。

1960a *:《公元5-10世纪中国的佛教徒自焚》,载《汉学研究所论文集》第2卷,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60(汉学研究所图书馆,第14卷),第527-558页。

1960b:《中国的铁器时代》,载《人文》,第1卷,第1号,1960,第68-76页。

1962:远东历史,《历史杂志》第3期,1962,第107-118页。

1963 *:中国文字的形态和心理功能,载于m .科恩主编的《各民族的性格和心理》,巴黎,阿曼德-《古兰经》出版社,1963,第29-44页。

1964:公元前5-3世纪中国和朝鲜的思想演变,与J.-P. Vernant合作,发表于《纪尧姆布代学会学报》第4集,1964,第3期,第308-314页。后转载于《弗南著作:古希腊的神话与社会》,巴黎,马伯乐出版社,1974;巴黎,新发现出版社,1988再版,第81-91页。

1966:敦煌写本中的骆驼出租旅行契约,载于《戴米未先生生日汉学随笔》,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66(汉学研究所图书馆第20卷),第41-51页。

1969a:对中国车辆的一次测试,发表于韦尔南主编的《古希腊战争》,海牙伍东出版社,1969,第309-312页。

1969b *:伊斯兰教鼎盛时期的中国城市考证,Haurani和stine主编的《伊斯兰城市》,牛津大学Kasire书店,1969版,第77-85页。

1970a:为中国和中国的佛教所写的条目(1840之前),载于巴黎世界百科全书,世界百科全书出版社,1970版(1989版,第4卷,第399-403页)

1970b:中国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纪念A.G .豪德里库尔《语言、技术、自然与社会文集》,巴黎,克林西克出版社,1971版,第一版。

1972:论17和18世纪的中欧交流,载《亚洲杂志》,东方文化研究所(东京)出版,第23卷,1972,第78-92页。日文译本发表在《东方学杂志》第44卷,1972,第1-21页。

1973A *:利玛窦的归化政策与1600年前后中国文化生活的演变,《宗教社会学档案》,第36卷,1973,第71-89页。中译本载于《中国留学翻译丛书》,西宁1986版,第281-297页;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成都巴蜀书局,1993,第91-122页。

1973b:中华文明中的占卜与科学观念(日文),《东方杂志》,第45期,1973,第1-11页。

1974a:玄奘、黄巢、慧远、鸠摩罗什、李贽等。,为世界百科全书而写,珍宝索引,巴黎,世界百科全书出版社,1974版。在1990版中,文章“黄巢”包含1658页,文章“慧远”包含1665页,文章“鸠摩罗什”包含1923页,文章“李志”包含2026页。

1974B:小偏差与大偏差——中国,载于vernan主编的《占卜与理性》,巴黎,Seuil出版社,1974,第52-69页。

1974C:利玛窦的归化政策与1600年前后中国政治文化生活的演变,载《宗教学的发展前景——中国的革命运动》,佛罗伦萨L·S·奥尔斯基出版社,1974版,115-。

1976 *:《中国社会文化史讲座开讲》,1976,共31页。

1976 b: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的中国哲学与基督教,载于《尚蒂伊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17至18世纪法国在北京的传教区,本次研讨会于1974年9月举行),巴黎。中译本载《明清耶稣会士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成都,巴蜀书店,1993,第55-67页。

1977:安托万·托马斯(1644-1709)传,17、18世纪中国宫廷中的比利时官员,为托马斯·德·博西埃所作。

1978 *:论中国古代法律中的责任概念,载于《中国的法律》,佛罗伦萨L S .奥斯基出版社,1978(《威尼斯文明研究丛书》第34卷),第127-136页。

1979a:关于1584年中国第一本教与学的教科书的不同文本,发表于《慕尼黑东方学——中国中原与蒙古研究》(第25卷)编辑GMBH W. Bauer,纪念赫伯特·弗兰克文集,威斯巴登,弗朗兹。

1979b:戴米未传,1894-1979,刊于《通报》第65卷,第1-3期,第1979期,第1-65433期。

1979C *:靠近大海,载于《神话》R. Etiemble编,巴黎,迪迪尔知识出版社,1979版,第87-88页。

1979d:17世纪基督徒与中国人的世界观,发表于《Diogène》杂志,第105卷,1979,1-3月,93-1655。修订后的英译本是《科学在中国》,费城1980版,第4卷,第1-17页;中译本载《明清耶稣会士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成都,巴蜀书店,1993,第68-90页。

1979E:敦煌写本延期纳税申请,米歇尔·索伊米埃主编的《敦煌学论文集》,droz书店,日内瓦-巴黎,1979版,第45-47页。中译本载《敦煌易丛》,兰州1985版,第173-176页。

1980a:为约瑟夫·德黑涅和D.D .莱斯利著《从18世纪未出版的耶稣会士书信看中国的犹太人》,巴黎,美国文学出版社,1980版,第ⅹ-ⅹ页。

1980b:雅罗斯拉夫普鲁夫?Ek,1906-1980),《公报》,第66卷,第4-5期,1980,第266-269页。

1980C:帝国的概念是如何表达的?》,莫里斯·杜弗格尔《帝国的观念》一书,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80,第397-416页。

1981答:论17世纪的中国历史,载于《经济、社会与文明年鉴》,1981 5-6月,第3期,第467-472页。

1981年b*:《静心仪,宗教与哲学,理性主义学派的静心》,载于《法国远东学院学报》第69卷(纪念戴米未专刊),1981年,第289-305页。

1981年C:罗伯特·德·罗图斯传(1891-1980),发表于《公报》第67卷第65438号+0-2号,第65438+号。

1981 D:唐赞(1630-1704)政治观点一瞥,D. Ekeimeier和Karl Bünger (Karl B

1982:休伯特·德拉哈耶、让-皮埃尔·德雷格、戴文宝撰写的《长城序》,巴黎,阿曼德-科兰出版社,1982,第6-14页。

1983:明末中国社会,利玛窦《东西方的碰撞》,巴黎,塞夫勒中心,1983,第33-43页。

1984a:利玛窦时代的中国文化状况,《利玛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马塞拉塔1984版,第101—120页。

1984B:马伯乐生平与作品,纪念马伯乐作品集,巴黎,辛格-波利尼亚克基金会,1984,第15-24页。

1985A:《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载《中国研究》第4卷,第1期,第1985期,第7-13页。

1985b:为S.R .施拉姆主编的《中国国力的基础与限度》一书所作的介绍,伦敦-香港,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5版,介绍,第27-34页。

1985c:敦煌写本中的磨房户与梁户,载于敦煌翻译丛书,兰州1985,第157-172页。

1985d:敦煌写本延期纳税申请,敦煌翻译系列,兰州1985版。

1985 e*:裸葬,发表于《学者通报》,1985 1-9月,第3-16页。

1985F:《明代传教士,评斯宾塞《论利玛窦的批注》,当时文献补编,1985年9月25日,第1059-1060页。

1986a:法国科学院院士戴米未生平及作品,刊于《进士与美学研究院报告》,7-6月,1986,第595-607页。

1986 b *:16-17世纪中国的社团、书院、俱乐部,载于《进士书院与美国文学报告》,1986 11-12,第676期。

1986c:利玛窦的归化政策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局势,载《中国留学译丛》,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第281-297页。

1987A *:论胡人的道德观,从天到地,从花园到火炉,《纪念吕西安·贝尔纳文集》,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1987版,第676-685页。

1987b *:中国历史与农业,《东方经济社会史杂志》第30卷,1987,第221-228页。

1987c *:论中国人的身心,载于《弗南政治论文集》,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所,1987,第265-269页。

1987d:中国与反改革欧洲最初碰撞的另一面之见,《第四届哥伦布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热那亚,哥伦布基金会,1987,第265-269页。

1987 e:9世纪中国政府的组织、原则与实践(11-19),载于F.Bloche-Lainé、G.Etienne主编的《为国家服务》文集,巴黎。

1987F:《中国国家权力的基础与限度》导论,施拉姆主编,伦敦-香港,亚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版,第11-29期(15-27?)页面。它的法文译本载于日本佛协会刊1988。

1988a:《他者形象,中国历史人类学》,《文集》第27卷,1988,第65-76页。

1988b:《让-克洛德·马兹洛夫中国数学史》序言,马松出版社,1988。

1988 c *:17世纪基督教在中国的同化,载于阿兰·福里斯特与平井一夫主编的《天主教与亚洲社会文集》,巴黎-东京,阿拉木图-上智大学,1988版,第35-46页。

1988d *:论儒家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东京亚洲文化研究所和上智大学,1988版,共17页(亚洲文化研究所概要,第3卷,第32期)。

1988 e*:论国家,17世纪中欧比较,载于《日佛会志》第50卷,1988,21-34页。

1989a *:《科学与理性,中国资料之新奇》,《科学史杂志》第62卷第4期,1989,第323-332页。

1989b:中国思想概论,a .雅各布著:《世界哲学百科全书》,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89,第1591-1595页。

1990a:儒家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影响,第6期,第792卷,思想,1990,第50-56页。

1990 b:Erik zürcher《佛教、基督教与中国社会》一书简介,巴黎,茱莉亚出版社,1990版(在法兰西学院做的报告、论文和讲稿),第7-10页。

1990C:为詹嘉玲《三角学快速算法与精确圆周率(1774),数学中的中国传统与从欧洲传来的因子》一书所写的序言,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1990版,第79-88页。

1990d:王夫之汉代法律若干考证,载于、许主编《中国秦汉思想与法律》,莱顿伯勒尔出版社,1991版,第70-72页。

1991 a*:王夫之关于如何阅读史书的思考札记,日本佛文化第54卷,东京日本佛堂,1996554。另一个文本发表在《东方研究杂志》(布拉格),第59卷,1991,第152-161页。

1991年b *:17世纪中国哲学家王夫之的智慧,载于G. Godoffre主编,巴黎法兰西大学欧洲研究所,1991年版,第97-67页。

1991年C:基督教在中国的第一次同化尝试,在许新作(文艺)第213期,第1991年9月14-15期。

1991 d*:论儒家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载于水口和Léon Vandermeersch主编的《儒家思想与亚洲社会》,巴黎-东京,阿尔马唐和上智大学,1991版,第27-。

1991年C:为皮埃尔-亨利·杜兰德《中华帝国时代的文人监狱——文人与政治权力》一书所写的序言,社会科学高等学校出版社1991版,9-11版。

1992a:为Harro Von Senger的《生存和延续的三十六种策略》所写的序言,巴黎联合出版社,1992,第V-VII页。

1992B:戴震、王夫之、颜元、章学诚、张载等为《哲学百科全书·著作与辞书》第二卷所写的词条,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92版,第4065433号。

1993a:欧洲科学、宗教与文化在中国的互动介绍,17-18世纪,由凯瑟琳·伊斯兰大教堂和h·德拉哈耶主编,这是由雨果基金会(1991 10 10月14-17)组织的一次学术研讨会的文集,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65448

1993b *:中欧交流中的时空、科学与宗教,同上,第231-240页。

1993c:可变性与不变性,载于《人文科学研究文集》,第100卷,1993年2月,第27-31页。

1993-1994:中欧交流中的时空、科学与宗教,中国科学第11号,1993-1994,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第92版。

1994:中国人不断变化的观念,载于《中国不断变化的观念与认知》,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1994,第1-12页。

(注:每篇论文发表时间后标有*的符号表示该文章为再版,收录于1994中国智慧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