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发生在哪一年?
热浪发生在1743。
按照科学标准,连续多日35℃及以上的高温状况称为“热浪”,属于气象灾害。古人称之为“热灾”,但被称为“中国最热之夏”的乾隆八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7月20日至25日下午气温值1743均在40℃以上。其中7月25日的气温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4.4℃。
据《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炎热,行人多死,尤以京师为甚,一些漂在北京的商贩也热死。”当时乾隆顺势而为,写下了第一首名句:“冰盘雪杆,翻寒光。展转苦烦,心在李茜旁。”在这首诗中,甘龙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以安抚他们。
热浪的原因和影响
天气系统启动了。由于副热带高压盛行下降气流,气温上升强烈,气压梯度小,几乎无风。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晴间多云的高温天气往往占主导地位。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口密集,建筑面积大,使得城市地表的湿度和空气对流发生变化,导致城市的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对高温天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高温酷暑迫使乳熟期早稻成熟,降低千粒重,降低产量;由于蒸腾作用增加,水分供需失衡,棉花萎蔫掉蕾掉铃,高温伤害对蔬菜等作物生长不利。高温酷暑大大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水电消耗。如上海1988高温期间日供水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8年7月日出水量465万吨,多处供水设备因超负荷运行出现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