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镜头的历史

因为我不是学摄影史的,所以不能下绝对的结论,这个问题也不一定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从我手头的资料和肤浅的时间来看,尼康应该是先“发明”了金圈镜头。

请继续听我说:

据kenrockwell报道,该网站称尼康300mm f/2.8 ED-IF镜头于1977年推出。

原文:

介绍

尼康300mm f/2.8 ED-IF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的超高速超级长焦。

尼康300mm f/2.8 ED-IF在1977年11月推出时是一个里程碑,同时推出的还有尼康的第一批自动索引镜头(AI)。这些新的人工智能镜头,今天仍然可以在大多数电影和数码尼康相机上完美地工作,如最新的D300,D3,F100和F6,是第一个允许安装在相机上,而不必摆弄光圈环来索引它到仪表。(更多at AI镜片。)

300毫米f/2.8 ED-IF是将“ED”放入摄影词汇的原因。这种ED或超低色散玻璃让尼康创造了以前不可能的东西,这是一种快速的超级长焦,没有锐利的色差。以前,二次色差(边上的绿色/洋红色条纹和中心的光晕)对于传统镜头来说是个太大的问题。(更多在ED Glass。)

如果,或内部对焦,意味着你可以简单地通过来回轻弹对焦环来对焦。整个镜头不必放入和取出。事实上,任何东西都不会向外移动。(更擅长内部对焦。)

尼康是近代第一个用彩色环来表示镜头是特别的。这个时代的ED镜片用纯金金属环(不是ju st箔)表示“看我,我是镜片之王!”考虑到这些镜头的价格,纯金的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价格。ED实际上是指所用的特殊玻璃。相比之下,佳能的L镜头用的是蹩脚的红色油漆。

根据尼康中国题为《尼克尔镜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第十一个夜晚》的介绍,原文:

首先是“妮可-H 300mm f/2.8”。这个镜头是1972+0卖给新闻报道行业的。那时候还没有“低色散(ED)”这个名字。此后镜片经过多层镀膜改良,使用公司自己生产的ed玻璃。该镜头从未出售给普通用户,也没有包含在产品宣传册中。总产量只有几十台。

此后,该公司开发了独特的IF(内部对焦)系统,并在1978发布了“AI ED NIKEL 300mm f/2.8 (IF)”。这款镜头采用自动光圈和AI(自动最大光圈转移)系统。“三八”镜头从此成名。此后发布了“AI ED镍300mm f/2.8S (IF)”(在前置镜组前增加了保护玻璃滤镜,实现了AI-S)。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进入自动对焦单反时代。尼康在1986+10月发布了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AI AF-I ED NIKEL 300mm f/2.8S (IF)”,在1992年9月推出了内置电机的“AI AF-I ED NIKEL 300mm f/2.8D (IF),1996 165438+10月,尼康推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光学系统,为尼康的静音波动马达(SWM)装载了“AI AF-S ED Nicole 300mm f/2.8D (IF)”。

所以根据以上情况,不知道是1977发布的,还是1978正式发布的。还是别的?因为kenrockwell提到的关于尼康300mm f/2.8 ED-IF的最早日期是1977,而尼康中国关于这个镜头的历史介绍中提到的日期是1978。这个日期相当重要,这就涉及到谁“发明”(出现)得更早的问题,因为我接下来要说的是,佳能的第一个红圈出现在1978。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来看看尼康300mm f/2.8 ED-IFAI的玉照吧。

接下来,关于佳能,部分描述如下:

1978年,佳能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第二年将FD 300mm f/4、FD 500mm f/4.5和FD 800mm f/5.6三个镜头放在红圈里。此后佳能一发不可收拾,在新的FD系列镜头中开发了十个定焦L镜头和六个变焦L镜头。这些镜头本身并不是划时代的突破,而是佳能长期研究和积累光学技术的产物,但从那以后,佳能镜头直接分为L镜头和非L镜头;对于相机用户来说,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红圈来判断镜头的好坏。

佳能FD 300mm f/4翡翠照片:

所以,基本上你理解的是尼康金圈和佳能红圈几乎同时出现(1978,嗯~我是这么理解的)。

为什么日本的光学公司,尤其是尼康和佳能在今天的竞争中如此默契?因为这是传统,所以他们通常采用错位竞争+瓜分-垄断的模式来最大化市场。当然,如果要再分析什么叫错位竞争,什么叫瓜分垄断,可能写一壶就够了。请原谅我的懒惰。但是错位竞争+瓜分-垄断靠的是什么?主要是技术储备,比如一项高档的镀膜技术,往往可以轻松使用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所以,你发表的东西不代表我没有。我可能有储备,但不发表。

所以你的原问题很难刨根问底,因为如果大家分别在1978推出黄金圈和红圈,那么还有月,还有天。我就不继续探讨这种事情了,以免强迫症。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只会说“基本上同时发明”(当然不叫发明,只是发布)。